群文天地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群文天地杂志 省级期刊

Folk Art and Literature

  • 63-1027/G2 国内刊号
  • 1009-6302 国际刊号
  • 0.0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群文天地是青海省文化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青海省文化馆主管的学术期刊。群文天地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稿、书评、理论研究

群文天地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群文天地杂志卷首语
艺术语言的鲜明性1-1

摘要:“艺术语言”是个含意很广、内容也很确定的词,不同的使用背景、不同的解释角度都会有不尽相同的意思。不仅.艺术理论家研究有关艺术语言的问题,而且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能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谈论一番艺术语言的问题。

群文天地杂志特稿
青海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考4-9

摘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要求,是我省推动“四个发展”、实现新青海建设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明天,青海“花儿”的新优势10-12

摘要:青海“花儿”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总体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改变着自己的面貌,也变换着自己的内涵。昨天,她还是羞羞答答,躲在田野林间、深山野洼,没有观众,自吟自唱,不敢见诸于艺术大堂。

从“话青海”到“唱青海”的心路历程——试论滕晓天先生的“花儿”情结与学术成果12-14

摘要:滕晓天先生的《青海花儿唱青海》,作为《青海花儿话青海》的姊妹篇,一经推出,在青海“花坛”再次引发一场“话青海、唱青海”的热潮。在民众审美情趣普遍提高、艺术眼光日益挑剔的今天,这部“唱青海”何以能再次让“花儿”界引人注目,依我看,这个话题值得琢磨。滕晓天先生作为一名久经“花”海的护“花”使者,一名熟谙“花儿”格律与表现意境的学者,之所以信心十足地推出这部“花儿”集,

群文天地杂志东方文化
青海湟水流域历史文化追忆之四:大通篇(下)15-34

摘要:高原河湟地区的资源宝库河湟煤都 大通县煤层分布较广,南至娘娘山山脉南部,北至北川河桥头以上河谷地带,西起良教乡干沟村,东至桥头镇牦牛山脚下,有长5公里、倾斜宽1.4公里的广阔煤田,有效采煤面积7平方公里,储量约1.15亿吨,自古享有河湟“煤都”之称,是供给青海省西宁市及东部农业区的主要能源之一。

左宗棠与西宁35-36

摘要:左宗棠被誉为清季“中兴名臣”,过去,人们就其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一事,指责较多,但他用兵新疆,反击阿古柏人侵,被认为“其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无张、班二人,无中国之西域;无左宗棠,中华之新疆今落谁人之掌,未可知矣!”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昆仑宝玉新生润 沧海明珠更吐茫——简评《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37-38

摘要:打开装帧古朴典雅的《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一书(下称《大全》),读到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院长常江先生为此写的序中说,他见到此书的瞬间,突然想到“我带副白手套来就好了”。这位对文学和楹联学有着很高造诣,与湟源有着深厚因缘的专家,以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这本古籍的崇敬之意。我算半个湟源人,对湟源也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眷恋。但对楹联知之甚少,所以抱着“看热闹”的心情,随手翻来,渐渐觉得此书墨香盈袖,古气沁人,非同凡响。

西宁佛教寺庙概况39-40

摘要:西宁地区,佛教盛行,庵观寺庙,遍布城郊各处,远者无从稽考,即近七八十年来若干事迹,亦多变迁。现将西宁的佛教寺庙的一些情况,记述如下,仅供参考。

青海的佛教宗派41-43

摘要:我省佛教出现的宗派,约有天台、禅、净上、密、法相五宗及其他等。往者已难察考,兹将一些情况,略如下述。

群文天地杂志文化名人
平生一晤见真情——记忆中的莫如志先生44-45

摘要:莫如志先生是河湟地区颇负盛名的农民书法家。我同他只见过一面.晤面大约持续了一个下午。但莫如志先生在我的心中一直留存着很深的记忆。这种岁月的流逝与时空的变幻不能轻易抹去的记忆.一直交织在我的真实感和梦幻感之间。每每想起同他晤面的一幕幕情景。看到他为我书写的两件书法作品.我便会思绪联翩。感受颇多。崇敬之情在心头交集.而他那种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更加值得敬佩。

群文天地杂志文学作品
寻踪吐谷浑(诗八首)46-48

摘要:访武威吐谷浑王国遗存(之一) 文庙壮观文脉传,数过匾额叹大观。无头石像证吐浑,墓志碑文记当年。公主归葬国破处,千古遗恨祁连山。凉州三月犹飞雪,寻踪难拜喇嘛湾。

追赶太阳49-57

摘要:家族宠儿 我的表兄罗赞继,是一个出生在青海高原的科学家,他朴实无华,以自己的专业特长,毕生追赶太阳,五十多年来,人们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说他一生做成了三件事:带出了一个队伍,带出了一批人才,带出了一批成果。

艺术个性不是美丽大氅58-58

摘要:在艺术创作中允许并且提倡艺术个性的自由l,今天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这是体现人类社会走向进步的一个方面。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这种共识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例如:后来被誉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卢梭,写过一本自传性的书,叫《忏悔录》。这本书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在西方被列为禁书。美国海关1929年禁止这本书进口的理由是“败坏公德”。我们国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群文天地杂志史海钩沉
殷墟文明照亮中华59-60

摘要:殷墟是一个王国的缩影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炎黄子孙”称谓的来龙去脉61-62

摘要:“炎黄子孙”是海内外华人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这个词的真正出现与广泛使用是在清朝末年,但其雏形“黄炎之后”、“炎黄苗裔”、“黄帝子孙”等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这些都是“炎黄子孙”称谓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形态。《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黄时代没有文字,也不可能有“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这样的名词,但却为后世此类名词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文历法制陶冶金 闪烁原始科技之光63-64

摘要:(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导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礼记·月令》

中国文字的起源——仓颉造字65-66

摘要: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赏析文化纵横谈67-68

摘要:蒹葭苍苍。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为霜。秋深露水结成霜。所谓伊人,意中人儿在何处,在水一方。就在河水那一方。溯洄从之。逆着流水去找她,道阻且长。道路险阻又太长。溯游从之。顺着流水去找她,宛在水中央。仿佛在那水中央。蒹葭凄凄,河边芦苇密又繁,白露未唏。清晨露水未曾干。所谓伊人,意中人儿在何处,在水之湄。就在河岸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