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lobal Education

  • 31-1842/G4 国内刊号
  • 1009-9670 国际刊号
  • 2.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全球教育展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改革20周年、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教材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1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专家访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治理机制与政策趋势--访戴维·埃乔莱纳3-15

摘要:本文试图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教育治理机制、实施过程及最新政策趋势等。以全球学术流动公约为例,剖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出台的程序及机制保障,如何影响各国政策推行,实现全球治理,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等。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国际教育改革前沿
美国校长专业标准的演变历程及经验16-26

摘要:校长专业标准建设是当前世界各国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美国的校长专业标准历经20余年的发展演变,先后出台了三个既具有承续关系,又在动态调整中彰显新质的标准。在概述标准生发的独特背景基础上,分别阐述了1996年标准、2008年标准和2015年标准在奠基、修订和拓展阶段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内容变化及其不足。以此为基础,从标准的内涵、指向、意义和特征方面对美国校长标准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

学术精英国际流动的影响因素:历史数据的实证探索27-38

摘要:教育、工作及职业发展状况等构成的专业因素持续稳定地引导了学术精英国际流动的发生、趋势及特点。在对19世纪2 250位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进行群体传记研究的基础上,设置国别、学科、大学教育、大学工作、国内流动、出国学习、出国工作等变量,通过对各专业因素与出国工作相关性及相依程度的单因素ANOVA及对数线性模型检验后发现,科学知识发展趋势、国家科学水平、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学术工作岗位等因素显著影响到学术精英的国际流动,并且证明了学术精英出国工作决策中"流动因子"的存在,这些检验结果可以为制定各种人才政策提供相关依据。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教学基本理论
从专门课程到综合变革: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策略的模式变迁39-53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历了从课程模式、项目模式到综合变革模式的变迁,演变至今相对清晰和充实。课程模式以情绪智力理论为依据,实现对学生发展的直接干预,但却导致了碎片化和边缘化倾向,同时也受限于授课教师的能力特征。项目模式力图使学生在民主参与合作的氛围中发展社会情感能力,然而项目模式在面对项目干预措施与学校工作的契合度时也表现出无奈。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策略的综合变革转向,确保了学校在变革中的主体性,校长的领导力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实施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翻转课堂环境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54-64

摘要:课堂环境本质和社会心理交流在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目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翻转课堂环境这个决定翻转教学效果的重要潜在因素还未得到充分关注。建立翻转课堂环境评价体系有助于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并促进翻转课堂的深入发展。本文以Moos的环境结构理论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据,结合外语课堂的特点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环境评价体系,并通过评价量表的实证检测证明其合理性,该体系可为评估翻转课堂质量提供借鉴。

校园雕塑的未来主义及教育学反思65-74

摘要:未来主义雕塑是未来主义文艺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颠覆文化传统、讴歌革命与科技、青睐多元材料等特点。我国校园雕塑的未来主义表现为"腾飞与天空""机械与动力""劳动与力量"等三种系列。此类作品所表达的意向性"未来"表征了现代人的激进与焦灼的心态。从本质上说,未来主义教育学是以经济快速发展为指向的工业教育学。反思未来主义校园雕塑及其教育学意蕴,需要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这样有助于重建校园雕塑的多元景观。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材研究
61种中国教育史教材所选入近现代教育人物分析--兼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群体的形成75-90

摘要:1978-201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教材61种,共选入近现代教育人物68人,按其被选入频次可分为高频人物(5人)、中高频人物(8人)、中频人物(8人)、低频人物(47人)。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与被收入频次基本对应,选入频次的前5位是蔡元培(58次)、康有为(52次)、张之洞(51次)、梁启超(51次)、陶行知(49次),未有哪一位教育家被所有教材收入。统计发现,受近现代史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61种教材明显存在人物评价被高估(如龚自珍、魏源、、鲁迅等)和被低估(如陈鹤琴、胡适、陈独秀等)的情况。总体上,专门教育人物不断受到重视,但程度稍显不够,尚待强化。教材中的近现代教育人物群体,始创于沈灌群的《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草案)》,初步形成于陈景磐的《中国近代教育史》和陈元晖的《中国现代教育史》,集中体现于王炳照等编《中国教育史》、喻本伐等著《中国教育发展史》和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综合61种教材的整体分析、三种典型教材的具体分析及教育史学科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近现代教育人物核心群体11人,基本群体20人,供后继的教材编撰者参考。

美国教材评价标准的指标和方法--以《优质教材工具》为例91-104

摘要:美国教材评价标准主要由行业组织、地方教育机构和教育咨询机构等,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教材评价体系。以《优质教材工具》为代表的教材评价标准,积极吸纳并回应教材评价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可靠的评价工具。在教材评价指标方面,通过考察教材中文本内容、案例的选择和学习活动的设计等对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评价;通过考察教材对教和学的支持以评价教材的可用性。在评价方法方面,通过设立评价"关卡"规范评价程序和评分规则,以《证据指南》统一评价人员的理解,采用"基于证据"的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公布评价结果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公布评价结果和详细的评价意见,并公开接受质疑。美国经验为我国研制教材评价标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学科教育新视野
论国际化学教育研究热点:模型与建模105-116

摘要:基于对2007年以来有关模型与建模的1920篇文献进行的热点可视化分析,并追踪其中的关键文献,总结概括近十年来国际科学教育及化学教育研究在模型与建模领域的热点及现状,通过对研究现状及研究不足的分析,为我国化学教育在模型及建模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关建议与启示。

我国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干预效果的元分析117-128

摘要:为探究数学学习困难干预的效果,笔者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我国31项数困儿童干预研究进行解析。研究表明,使用标准化测查工具、幼儿园阶段、运用中介/辅助的方法、针对单一被试、实施高总量和低频次(小于3次/周)的干预效果更好。进一步分析得到数困干预效果的四个影响因素(测查工具信效度、学段、个性化、干预强度)的结论。最后,基于四个因素维度审视了当前我国数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