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lobal Education

  • 31-1842/G4 国内刊号
  • 1009-9670 国际刊号
  • 2.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全球教育展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改革20周年、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教材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专家访谈
教师表现性评价:为使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访美国斯坦福大学琳达·达林·哈蒙德教授3-13

摘要: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教学必须成为真正的专业。教师表现性评价为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通过真实地评价教学,展示教学的复杂性,提供能定义专业的标准。教师表现性评价是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和提升教师候选人质量的关键策略。edTPA是第一个在全美范围内获得认可、针对教师候选人的表现性评价,它的研发与实施旨在促使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引领和促进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实践表明,edTPA促进了教学实践,促使教师更自觉关注学生的学习。全面提高各级教育水平的最大希望,是教育工作者承担责任,并确保它反映出我们对自己以及对专业的最高期望。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与教学
媒体与方法之争及其影响14-26

摘要: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领域的媒体与方法之争围绕“是教学媒体还是教学方法导致了学习”这一问题展开,克拉克根据有关媒体效果比较的实验研究提出,媒体不影响学习,教学方法才影响学习,同一种教学方法可借助不同的媒体形式予以传输并获得相似的学习效果;考兹玛则主张通过对媒体、方法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设计来实现媒体对学习的影响。双方针对对方的观点、关键概念、研究证据、研究方法等展开了激烈争论。这场争论在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领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催生了媒体应用的生态理论;揭示了当前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关键问题;指引了媒体设计与效果评估的方向。

本立而道生的儒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核心素养建构的启示27-37

摘要:核心素养的核心涉及为何提出与如何建构核心素养等根本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借鉴传统儒学本立而道生的教育本源与整合思想加以探讨和回答。本立而道生的教育主张是,从可以操作的广义礼仪教化开始,通过学礼、为仁、弘道,实现礼、仁、道的整体一致性,将抽象的为仁、弘道素养转化成可教可学的教育实践,进而为建立尊而亲的理想社会形态奠定教育基础。

学生参与度的类型与特征探究38-50

摘要:当下我国已步入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时期,学生的同质性属性逐渐被稀释,而差异性与多样性的特征更为凸显。本文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学生参与度进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学生在参与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教育活动中呈现类型差异。基于学生参与行为表现、参与频率、参与持续度以及内在参与动机等特征,本研究构建了积极主动型、顺应跟随型、被动参与型和消极回避型四种学生类型,进而指出学校需要关注学生的类型差异、引导学生建立生命意义感、培养学生适应调节能力和目标规划与管理能力。

教师指导、学习策略与阅读素养的关系:基于PISA测评的跨层中介模型51-61

摘要:采用上海市152所学校5115名中学生在PISA阅读素养测试中的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讨了教师指导、学习策略与学生阅读素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教师指导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素养,还能通过学生学习策略中控制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理解和记住信息策略、概括信息策略等跨层次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阅读素养;但是,学习策略中的记忆策略则没有起到跨层次的中介效应。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师教育
培养21世纪教师的替代性路径——基于美、英、中“为所有人而教”项目的思考62-76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国际社会提升教育质量的共同行动。在此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未来教师的培养中,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和结构有所变化。其中,“为所有人而教”通过招募优秀人才从教,培养未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领导力,发挥校友的积极作用,部分解决了美国、英国、中国的师资短缺问题,并促进了教育公平。因其治理结构的不同,导致三个项目在不同社会的认受性不同。本文结合三个项目的课程内容、治理结构与社会影响,提出了培养21世纪师资的另一种路径。

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基于教师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能感的调查77-88

摘要:专业学习共同体这一西方舶来概念引入我国教育领域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多用以解释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修活动。然而,我国教师教研活动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专业学习共同体在中国情境中呈现出何种特征,是否能够促进教师进一步发展,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西部三省市的1008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教师在有效专业学习共同体各维度上表现较好。通过分析专业学习共同体五要素与教学满意度、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发现,合作活动与关注学生学习对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能感均无显著正向影响,共享的目标、分享实践和反思对话特征则在不同程度上积极影响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能感。基于数据分析,文章就这一术语在中国文化情境的实践问题,以及如何促进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法学
中小学教师法制建设四十年(1978-2018)89-106

摘要:中小学教师法制建设涉及教师资格、职称、工资、社会保障、惩戒、救济与聘用制度等诸多领域。1978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体系完整的教师资格和职称制度,形成了保障和激励相结合的教师工资制度,社会保障逐步从组织向社会保险并轨,教师惩戒制度逐步完善,聘用合同制度初具雏形,建立了申诉、仲裁和诉讼等多渠道的权利救济制度。中小学教师法制建设呈现分领域推进、多部门协作、法制先导与实践先导并存、依附性较强等特点。中小学教师法制建设还存在资格认证条件偏低、职称与处分法律性质不清、工资保障责任和社会保障缴费责任强制力不足、聘用解除制度不完善与救济渠道较为狭窄等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中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

义务教育法治四十年: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07-117

摘要:保护公民的义务教育权是义务教育法治的核心。本文以义务教育权保障为中心,梳理《义务教育法》制定与修改的历史。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年义务教育法治的沿革,勾勒出义务教育权受到越来越充分保障的主线。回应新时代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良法善治,更好地保障公民的义务教育权。

我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立法的回顾与展望118-128

摘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法律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生伤害事故立法经历了起点、转折与体系化三个阶段,以学校与学生间法律关系性质和归责原则的处理为核心问题。形式上的立法多元参与与实质上的利益衡平成为学生伤害事故立法的两个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