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lobal Education

  • 31-1842/G4 国内刊号
  • 1009-9670 国际刊号
  • 2.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全球教育展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改革20周年、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教材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1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与教学
从我国语文课程的百年演进逻辑看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期待3-16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关键描述,是语文教育观的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受国际课程改革思潮影响,也是我国语文教育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既要立于国际教育变革的大背景,更要反思我国百年来现代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我国百年语文教育史是不断被批评的历史,也是语文教育学科不断适应与自我建构的历史。当前,语文教育面临脱离言语实践活动、学习时间被强势学科挤压和阅读方式冲击等三大挑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能否有效回应这些挑战,将给人们留下无限期待。

书院课程整合的基本范式与当代启示17-28

摘要:课程整合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知识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古代书院课程整合的主导思想是知识从属于人的发展。书院课程相信人向善的良知,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理解,展现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学术传承为中心和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这样三种不同的课程整合范式。尽管范式不同,但都基于对人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双重理解,开创了独特的育人逻辑和实用理性。这不仅能够很好地回应当下课程整合的诸多问题和困境,而且有助于开拓出认识课程整合的新视域。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基本理论
略论行动中的“教育史学”问题——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选编过程纪事29-46

摘要:20世纪60年代初期孟宪承教授受命选编文科教材中两部中国教育历史教材。编者原本参照发达地区同类选本的先例,选编专业性质的教育历史文集,力求按照现代教育思维和学术规范,解决教育历史资料选择与编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中国教育历史状况相当特殊,就连历史上教育专文、专论的寻求,也成为文稿选择中的难题,更何况作为文科教材,还存在适合现代中国教育时宜问题。因此,客观上存在专业研究的方向同按照专业标准与学术规范选择文稿可能性的矛盾。鉴于《文选》编辑过程中遇到和解决或有待解决的难题,也属一般教育历史研究中无法规避的问题,故在此意义上,《文选》编辑的实践,堪称行动中的“教育史学”问题。

试析洪堡教育人类学的“经验与文化”性格47-56

摘要: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解析了洪堡重要的两部早期作品:《比较人类学论纲》与《巴斯克人》。前者从经验方法论维度指出,和谐完整的人具体表现为个体性格的全面发展,对经验世界的形态学和发生学考察为理解个体性格与性格变化提供了方法途径;后者通过对巴斯克民族的田野观察,说明了自由在保障个体及民族性格差异性与多样性中的重要性。研究指出洪堡教育思想的构建不仅基于抽象概念,也源于其对经验生活世界的探究,揭示洪堡思想中的经验性层面,将有助于我们更系统而全面地理解洪堡的教育理论。

教育研究在美国:地位演变及其启示57-70

摘要:教育研究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历经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本文基于生成论的视角,不仅从历时态的角度纵向追踪教育研究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演变历程,还从共时态的角度横向审视教育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发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教育研究在美国的地位经历了质疑与歧视、尊重与接纳、信赖与显赫、理解与认同等四次大的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呈现出投错母胎的“婴儿”、教育学者的“喉舌”、国防试验的“尖兵”和跨界互融中走向成熟等各不相同的阶段性特征。分析教育研究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演变历程与特征,期望能为提高我国教育研究的地位提供有益启示。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政策
日本“宽松教育”何言失败?71-86

摘要:日本推行了三十多年的“宽松教育”于2016年被宣告终结,但并不意味着“宽松教育”的失败。我国对“宽松教育”的报道和分析存在诸多误区和盲点。日本存在着以儿童为本的、基于新自由主义取向的、实践中发生异变的三种“宽松教育”。“宽松教育”与学力下降的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减少课时和教学难度必然导致学力下降的观点也缺乏理论和实证的依据。“宽松教育”理念符合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和时展的需要,在重考试和分数、把教育功利化的东亚文化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以及丰富生活体验的宽松空间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宽松教育”从被期待到被终结的过程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提升教育公平感的法律程序治理——以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法律规制为视角87-100

摘要:当前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活动仅从教育市场供给侧进行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并不能解决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定性问题。多头监管导致权责不明的局面,容易使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规避监管。在监管体制和教育资源分配格局短期内难以重构的情况下,有必要关注教育市场的需求侧,寻找受教育者盲目追逐校外培训的深层次原因,即教育公平感的缺失。通过分析公平感、教育公平感、程序公平感等概念,明确教育公平感的形成依赖于程序性机制。因此,将加强程序治理贯穿于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体制改革和相关决策制定过程当中,使受教育者在法律程序的治理中维持和提升其教育公平感。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实证研究
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学术群体知识图谱建构与分析——以2000-2016比较教育学类四大期刊发文总量为例101-116

摘要:一门学科的发展,得力于本学科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基于中国知网,本文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构出我国比较教育学术群体知识图谱,展示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学术群体的学科结构及群体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学术群体包括35位核心学者,分为6个主要群体;学术群体内部互动频繁,外部联系紧密;顾明远、钟启泉等在网络的中心性、核心一边缘结构等指标分析中显示出较高的学术地位,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不过,学者们的研究主题相对分散,对于学科理论建设研究相对较少。

小学教师典型一天的制度分析117-128

摘要:通过描绘一个典型形象,我们发现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琐碎而又繁忙,以致他们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自主学习。借用时间社会学的分析,我们进一步发现,“教师之忙”具有时间长、密度大和自主性低的特征;而教师的教学工作仅占其工作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其他则为班主任工作和学校指令工作所占据。采用制度分析的视角,分别从小学教师的职业惯例、行政管理和社会期待三个角度对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是求全责备的总体教育制度安排导致了教师的例行繁忙却又无从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应反思教育制度安排的预期外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