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lobal Education

  • 31-1842/G4 国内刊号
  • 1009-9670 国际刊号
  • 2.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全球教育展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改革20周年、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教材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1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杜威研究
警惕“做中学”:杜威参与理论辩正3-21

摘要:“做中学”是对杜威教学方法的一种常见概括。而事实上,“做中学”并不是对杜威教学方法的一个精准的概括。相反,“做中学”还诱导人们重蹈杜威早就提示过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追求浅薄兴趣、偏重动手操作、放松学术标准等。杜威的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调活动过程的理智色彩。一项活动在教学上有没有价值,要看这项活动是不是能影响更多别的学习经验。活动提供的直接经验,需要纳入经验的连续体当中去。与“做中学”相比,“参与”是对杜威的上述教学思想的更适宜的概括。把“做中学”误认为杜威的教学主张,容易强化当前学校教育界对于学生身体活动的迷信。

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民主及其人性论视角22-32

摘要:诞生在美国社会转型期并对中国等产生影响的杜威教育哲学,其生成的主线是“民主与教育”,是对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联思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首先通过生物学和社会学考察,提出了对“教育”的独特界定,进而在“民主”社会中研究具体的教育目的、过程与课程等,确立了教育哲学的社会基础。“民主”尚有其“人性”信仰,社会基础尚有其人性基点。通过对人作为“未成熟的社会生物”之依赖性与可塑性的辨析,杜威确立了其教育哲学的人性基点。从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系角度,重新考察杜威教育哲学的基础、路径及其广度、深度与综合性,对当代中国教育研究,尤其是几代学人百年努力的教育学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与教学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国外应用研究33-42

摘要: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自2001年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他们运用其知识与认知过程相结合的核心思想,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三者的一致性进行描述和设计,揭示了相应教学要素的特征。应用过程中既呈现出两种明确的应用模式,也出现了一些误解。国外学者开展的应用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学生指导制度的历史沿革述评43-55

摘要:19世纪末,指导先驱们进行了早期的探索。弗兰克·帕森斯《选择一份职业》(1909)一书将特质因素理论作为学生指导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学生指导制度的正式诞生。20世纪40—50年代,联邦政府正通过法令资助高校对专业指导人才的培养。70年代,全方位学校指导项目将学生指导提升到与教学、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1997年《学校指导项目的国家标准》提出学生指导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业、职业和个人/社会性三大领域内的发展,该标准现已成为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学生指导工作的实践指南。美国学生指导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心理学科的支持、指导教师的培养、专业协会的引领及相关法规的保障等。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道德与法治教育
叙事伦理学与生活事件:解决德育教材困境的尝试56-66

摘要:直接德育课程存在着理论上的重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提出了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德育教材是一个体系化的存在,如何落实回归生活的理念,依然是一个难题。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将叙事伦理学与理性理论学结合起来,以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的原材料,对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了创造性探索。

21世纪西方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研究的领域之辨——基于2001—2016年文献的共被引分析67-82

摘要:近年来西方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领域的研究为我国德育及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不过,由于中西方相关领域的理论渊源与实践路径存在差别,比较研究很容易遭遇概念对应错位的问题。更何况,西方这三个领域的研究本身就脉络难辨、边界难堪。本研究借助文献计量研究的共被引分析策略梳理这三个领域各自的学术渊源、知识结构和演进路径,并在大数据呈清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尝试探讨现状的成因。研究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工具,将以上领域2001至2016年的英文文献记录作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软件进行共被引分析。结果指出,道德教育大多是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继承与批判;品格教育主要从亚里士多德的实在德性论和积极心理学中汲取营养。近几年欧洲“亚里士多德复兴潮”中的学者为品格教育赋予的特殊含义打破了道德与品格教育原有的界限。价值观教育领域的研究以澳洲学者为主体,将价值观教育视作伞形概念,强调对综合性价值品质的培养。这几个领域的研究者基本来自心理学和哲学领域,社会学的学科视角相对缺失。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师教育
斯腾豪斯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83-94

摘要:“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斯腾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倡和践行的重要教育思想,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世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这一思想体系可以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与可能、具体内涵、实现途径与方法、潜在问题与困境等四个方面探讨其历史的脉络和内涵,这将有助于更好借鉴和超越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想资源,提升当代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文化身份认同——基于民族地区“外来教师”的案例考察95-109

摘要:论文借助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类型学”理论,探讨多元文化情境中教师文化身份认同的发展过程。作者对云南4位“外来”(户籍不在当地)中学教师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教师的文化身份认同经历了文化心理束缚、文化身份厘清与多元文化主义三个阶段。其中,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多元文化教育信念、我国师范生就业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教师的跨文化交往经历、反思性实践以及各种途径的学习对教师的文化身份认同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教师文化身份认同发展的实质是教师的“文化意识”或“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它意味着教师个体的文化身份重建,以及通过职业情境实现个体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与实践行为的统整。这启发我们。在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时,必须考虑教师个体的文化特征,关注教师文化身份重建。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政策
我国教育改革政策及价值的演进110-118

摘要:运用政策变迁的多源流理论分析发现,“”结束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政策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1977年至1998年的“知识成才”阶段,起源于“”时教育造成的严重后果,以邓小平主持下恢复全国高考为标志,教育政策注重人才选拔,突显国家主义价值诉求;1999年至2009年的“素质育才”阶段,起源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标志,教育政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大众主义价值取向;2010年以来的“素养育人”阶段,起源于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时代难题.以“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提出为标志,教育政策强调育人为本,突出人本主义价值导向。

特朗普时代的美国高等教育政策:六大要点119-128

摘要:本文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关于科学和知识追求、种族多样化、性别相关问题、师生国际化、营利性高等教育部门以及大学成本控制等六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和立场。这些论断和分析主要基于特朗普及其核心团队成员所支持的政策立场和意识形态,也基于政治和政策分析家发表的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