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lobal Education

  • 31-1842/G4 国内刊号
  • 1009-9670 国际刊号
  • 2.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全球教育展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改革20周年、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教材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专家访谈
课程研究的概念重建-威廉·派纳教授访谈3-10

摘要:罗彻斯特会议的召开,北美课程领域开始了由“课程开发范式”到“课程理解范式”的范式转型。会议至今已有40余年,课程领域概念重建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当年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威廉·派纳教授对课程概念重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问题接受了访谈。通过本次访谈,以期能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与教学
国际比较视域下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基于TALIS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11-22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欧美国家的教育政策普遍将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政策导向。基于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数据,本文重点考察了参与TALIS项目的36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并利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分析了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研究发现:(1)各国教师教学效能感最高的是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最低的是激励学习兴趣低的学生。而在我国上海,教师教学效能感最高的是让学生遵守课堂规则,最低的则是激发学生批判性思考。(2)方差分析表明各国不同性别和教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我国上海,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3)夏普里值分解结果表明对各国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力最大的是教师工作满意度。而影响上海教师教学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专业协作,建构主义理念和师生关系融洽度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也有显著正向影响。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育决策者和学校管理者应着眼于提高教师对职业和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增强教师形塑建构主义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鼓励教师合作实践和专业协作的文化氛围。

国际中学科学教材实验内容难度比较-以高中物理为例23-29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难度是物理教材难度的重要方面。为了解我国高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内容难度在国际上所处的水平,为促进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关于实验内容的改进与完善,本研究选取了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十个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十套高中物理教材,对教材中实验内容难度、广度和平均深度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高中物理教材的实验内容难度最大,实验数量最多,但实验的平均深度则排序第八,这说明我国高中物理教材的实验内容设计有“广而浅”的取向。建议适当增加实验内容深度,加强探索性与验证性等学生实验,使教材中的实验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詹姆斯·比恩课程统整思想研究30-39

摘要:詹姆斯·比恩(JamesA.Beane)关于课程统整的思想是其民主信念的“隐微”表达。他用现代民主理念改造“课程统整”,把研究视线从“如何统整”转移到“为何统整”“谁来统整”“统整什么”上来,开辟了一条通往民主的课程之路。朴素的民主观制约了比恩的课程想象,一些未竞的问题,如民主理念的教育适切性、课程统整主题窄化、课程统整设计中的组织形式等仍有待完善。系统分析比恩的课程统整思想,对超越工具取向的课程统整模式、开创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统整模式具有借鉴价值。

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小学课程结构改革的动向与启示40-51

摘要:加拿大安大略省在21世纪强调培养学生全球素养的理念下,推动了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改革。在科目设置、课时安排、能力培养要求及课程修习机会方面,小学阶段强调基础性和科目综合性,中学阶段则更强调选择性,并通过专业性质的跨学科课程及延伸计划的设置凸显实用性。在课程权力分配方面,各级机构权责明晰并突出学校自主。这些改革动向对我国推进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的课程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为一门学科的计算机科学-美国《K-12年级计算机科学框架》评述52-66

摘要:本文以2016年美国的《K-12年级计算机科学框架》为基础,参阅诸多相关文献,对计算机科学在美国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背景要素进行了梳理,同时详细阐述计算机科学在美国K-12阶段的核心概念和核心实践,介绍了美国中小学开设计算机科学这门学科的实施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师教育
特殊教育教师评估素养:意义、构成和取向67-75

摘要:评估素养是各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特殊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评估素养有:选择并运用多元评估方法与策略;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教学;多方参与合作评估;正确解读评估结果;遵守评估伦理。同时,各标准中特殊教育教师评估领域内容主要蕴含三个基本取向:(1)心理计量的评估取向;(2)课程本位的评估取向;(3)生态的评估取向。

教师教育自我研究中的“探究共同体”76-87

摘要:教师教育的自我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教师教育者为了反思传统教师教育的不足,与教师教育的其他参与者共同组成研究的共同体,通过对教师教育自身实践的反思性探究活动来提升教师教育实践水平,其中探究性共同体是教师教育自我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探究性共同体是一个合作性的探究机制,其框架由认知、社会和教学三方面因素构成。探究性共同体在形成教师之间知识共享、促进教师的深度学习和拓展教师教育培养空间方面为我国教师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教师教育课程范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88-97

摘要:对国内外过去40年来有关教师教育课程范式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功能观、特点观、性质观是学者们对教师教育课程范式进行界定时采用的维度;指向学者型教师的知识本位、指向教学技术员的技术本位、指向反思型实践者的反思本位、指向社会变革推动者的批判本位等不同类型的范式对教师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或评价有着重要影响。未来教师教育课程范式研究重心将从关注师范生转为关注中小学学生,体现在以有关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证据评价教师教育课程。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基本理论
回归观念: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建98-108

摘要:从源头上讲,意识形态源自于某个重要人物的个人观念,但是,一旦获得公开表达与官方传播,它就会发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并最终取得众多社会成员的赞同与接受。由此,意识形态在实现其从“个人观念”到“集体信念”身份转换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其在众多社会舆论中的宰制地位。问题是,教育过程不同于政治宣传。然而,当意识形态以“共同价值”或者“公共善”的面貌取得其在学校中强制推行的合法地位时,其拒绝接受讨论、检证与批判的独断性与排他性,往往会使这种以理论或者知识形式出场的意识形态教育过程蜕变为一种强制性的灌输过程,进而彻底消解了其作为一项教育内容的对话空间和讨论可能,并最终丧失其在实践中应有的行为指导作用。为此,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让意识形态回归其“观念”本义,亦即将意识形态从一种完成时态的结果性定论转变为一种在特定现实情境中产生的个人看法,不仅能够充分再现意识形态的生命活力,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欲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还将为学生通过个人经验和理性思考来重新领会与检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提供可能空间,让意识形态教育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教育过程,并最终实现其作为“共同价值”在最广泛社会群体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公平之道的探索:以排座位为例109-117

摘要:初中生对于他们熟悉的班级事务中公平问题的思考,往往具有哲学意味。通过与三名初三学生的两次对谈显示,在他们心目中,班级排座位的公平之道在于同等对待同班同学,区别对待不同身高的同学,优待近视和重听同学以及为班级座位安排做出特殊牺牲或贡献的同学。他们的公平判断与现代正义论中有关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原则基本一致。

班主任工作特征的维度建构及量表开发118-128

摘要:以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为理论基础,综合使用演绎法和归纳法,从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方面来编制班主任工作特征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班主任工作要求包括工作超负荷、成绩压力、角色冲突、加班要求和学生安全压力五个维度,班主任工作资源包括学校支持、年级领导支持、同事帮助、家长理解、物质和社会回报五个维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我国班主任工作特征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