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社
分享到: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访谈、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课程与教学、国际与比较教育、教育管理、学科教育、道德教育、走进中小学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9-9670
  • 国内刊号:31-1842/G4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58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2.24
  • 综合影响因子:1.32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全球教育展望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特约稿

标志性的专业教学法:给教师教育的建议

摘要:为教师教育专业寻找一套有规可循的标志性教学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医学、法律等多个专业的观察指出,标志性的专业教学法有三个显著性特征:教学法的不确定性,教学法的参与性以及教学法的形成性。教师教育专业比其他那些专业教学法更具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并认为使用科技手段将是发展教师教育领域标志性教学法的方法之一。
3-13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与教学

学科探究教学问题辨析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明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的方式。最具传统也最具分量的学科教学领域必须积极思考和探索学科探究教学问题。本文基于一手听课与评课实例,对学科探究教学探究什么、学科探究教学如何开展以及学科探究教学的技术支持等问题展开思考与辨析,以期引发大家对此一议题的更多探讨,为终日上演的课堂教学之品质提升提供参照。
14-22

转化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意义探讨

摘要:转化学习是成人对存在问题的参照框架进行完全改变,使其更具包容性、区辩性、开放性、批判性及对变化在情感上的接受性,以更好地引导自己的行为。其实质是调整、修正原有不适应当前变化的世界观、人生观或价值观,或建立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或价值观,更合理地指引未来的生活,摆脱原有观念的束缚。其目标是使成人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国外对转化学习的理论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同时,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实践应用不断涌现,转化学习在成人教育领域彰显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3-32

罗根课程实施模式及其启示

摘要:基于南非乃至全球课程实施研究轻视课程实施过程的现象,罗根建构了一种新的课程实施模式。该模式涉及实施简况、革新能力和外部支持等三个相互依存的维度,这三个维度又包含着若干个子维度。罗根课程实施模式对我国课程实施研究的启示是:课程实施应该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纳入影响课程实施的外部因素以及重视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评价等。
33-39

概念图在评估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摘要:概念图是一种用图表形式来组织和表达知识的工具,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20世纪60年展至今,对概念图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成果也颇为丰富。在概念图的众多应用中,评估学生学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测验方法的技术,已有大量的研究验证了概念图在评估学生学习上的适宜性以及独特作用。在此基础上,若能将概念图技术与现代成熟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相结合,可拓展其评估的精确性。
40-49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师教育

开展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教师研修

摘要:当前教师研修中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造成的。对教师研修表现的评价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只有笼统的目的,没有表现性目标;只有听中学,没有实践任务;只有凭借行政手段的管理,没有能够引领教师专业学习的评价。而教师专业的性质、专业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研修的目标是一种实践、能力的提升,属于表现性目标,需要运用表现性评价。在教师研修中运用表现性评价,需要将表现性评价镶嵌在研修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着手设计研修活动之前,就要明确表现性目标,随之设计作为研修活动任务的表现任务,还要充分利用评分规则促进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研修质量的提升。
50-57

教师自我的发现与重构

摘要:教师的自我是教师在作为学生和作为教师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起来的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漠视教师内在自我的激发与建构的校本改革或者区域教育政策,会误导教师进行外部自我认同。内在自我是教师发展的发起者、维持者和加速者。教育改革需要个体从内部入手,从改变自己的内在经验入手开始。在当前的教育情境中,认识和重构自我需要在关系中进行:改变教师与自我的关系;确立师生之间的“帮学”关系;重建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重塑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个体与领域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
58-63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儿童研究

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研究取向及其问题

摘要:基于“发展”、“理性”、“自然主义”、“普遍性”等核心概念基础之上的传统童年研究,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强烈批判。作为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提出重新看待童年:把童年看做社会建构;童年是社会结构形式;童年是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从儿童自身的角度来研究儿童;儿童是能动的创造性的社会行动者,以上构成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作为一个理论综合体,新童年社会学呈现四种研究取向,即社会结构的儿童、少数群体的儿童、社会建构的儿童与部落儿童。其研究取向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它们的相似性要比其显而易见的差异要重要得多。作为尚在形成中的新童年社会学,具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仍然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面临挑战的同时显现出新的生长点。
70-77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国际与比较教育

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美国《州共同核心标准》高中教育目标的澄清与反思

摘要:美国在以《州共同核心标准》为标志的新一轮改革中,明确提出以“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作为高中教育目标。系统地梳理该方面的已有研究发现,“Collegeand Career Readiness”并非是“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而是“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准备”;“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准备”的内涵可以从“准备”、“成功”或兼含“准备”和“成功”之义的角度明晰之。以“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准备”作为美国高中教育目标是基于一些组织和学者所做的大量实证研究为据而确定的,同时也是国际比较的产物;尽管该目标的确定是理性的过程,但从教育目标的价值追求、性质和内容的角度看,其局限性仍然是不言而喻的。
78-86

芬兰普通高中导师制的特色及启示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芬兰高中的学校管理模式,获得芬兰高中管理的特色之一是导师制。导师制是芬兰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芬兰高中既有专职导师又有兼职导师,大致由“学生顾问”、“辅导员”、“特需导师”和“导生”四个导师群体组成。通过对各类导师职责的分析,得出芬兰导师制实施的积极意义及其对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87-94

文化传承、社会结构:美国移民学习成绩差异化的二元分析———以亚裔、西班牙裔为例

摘要: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1964年以来美国各种彬民族移民的入学率、受教育时间、受教育程度均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虽然整体受教育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各族裔之间的受教育程度却呈现显著差异。本文从文化传承和社会结构的双维角度分析亚裔、西班牙裔移民学习成绩差异的缘由,试图探究我国目前人口流动所产生的一系列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
95-102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学科教育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与数学、数学教育的嬗变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剧变,中国文化产生转型,中国的数学和数学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嬗变。中国传统数学曾经长期在世界上领先,在这段时期却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约二百年。而又正是从这时起,我国的数学、数学教育从体制、内容到方法都开始向近代化转变,或者说逐步地完成了“西化”的历程。在今天多元文化时代,各种文化交相辉映,交互作用,共同推进,中西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我国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向前发展,历史能为我们提供哪些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103-110

英语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中日教科书比较的视角

摘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科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典型的输入性材料,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因此,改进英语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有助于克服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国文化失语症,提升其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与能力。比较中日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后认为,我国英语教科书包括的传统文化应更加多样,分布应更为均衡;应增加显性的用英语介绍传统文化的内容;结合语言学习活动,教授介绍传统文化的方法;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表达和呈现方式应传递更为积极的价值取向。为此,课程标准相关部分首先应对传统文化给出更具体明确的要求。
111-119

民国音乐教育价值观及其在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体现

摘要:民国时期音乐教育中形成的“功利审美主义”价值观,是近代先贤采用西方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价值观的现代性改造的产物。国民政府成立后。“审美功利主义”价值观因为“美育”被推崇而得以具体落实,并体现在制度的规范和教科书的编写中,如在音乐教科书的编写上注重音乐本体价值、以儿童为主体,并追求学科内容选择和组织方面的科学化。民国音乐教育的这些努力对于我国当下的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1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