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Global Education

  • 31-1842/G4 国内刊号
  • 1009-9670 国际刊号
  • 2.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全球教育展望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全球教育展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课程改革20周年、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教材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专家访谈
优质教学的特征——德国学者迈尔教授访谈3-6

摘要:迈尔(Hilbert Meyer)教授是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的终身教授,曾经担任奥尔登堡大学一院院长,1994年创建“学校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00年主持“中小学校-研讨课程-高等学校”合作中的终身研究性学习项目,2001年主建“教学重建”研究生培养专业。他的研究涉及面广泛,从其博士学位论文“课程研究的演绎问题”到研究项目“课程开发与评价”,再到其创建的“一般教学论”与“教学方法论”,再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等专业方向,反映了迈尔教授的研究转向和学术态趣。他的专著《课程方法论导论》两次再版,《教学方法论》十次再版。《教学模式论》五次再版。由此可见,迈尔教授在德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从“预成论”到“生成论”——教学观念的重要变革7-12

摘要:教学“预成论”强调知识的被动接受和教学活动的静态预设,注重教学的线性化、确定性和他组织性;教学“生成论”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并以复杂性思维作为其立论基础。从教学“预成论”走向教学“生成论”,是教学现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建构13-16

摘要:阐述了关于生命化教学的有关认识;分析了课堂教学中生命化教学的缺失现象;提出了构建生命化教学的五种策略:激励自信。突出主体;学会学习,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展示科学过程,陶冶科学情操;重视思维训练,提升内在素质;弘扬理性精神,形成健全人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和学方式的调查报告17-20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很大冲击,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教与学的方式上,的确产生了许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依据。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课程与教学
学习科学:儿童学习的多元解读21-28

摘要:学习科学作为研究人类思维和学习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认知革命以来,进步飞速、盛况空前。本文依据美国学术研究促进会的“人是如何学习的”研究线索,归纳了学习科学关于儿童与学习、教师与教学的新见解,提示了交织四种不同视点的教学环境设计的意义。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思考29-31

摘要:建构主义在认识论上主要有三个不同以往的思考:其一,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使得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模糊了,这个观点还延伸到社会科学中;其二,认知神经科学提出,认识的本质不是反映.而是主体(神经元)对信息的处理;其三,建构主义认为,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在观念中对客体的建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似乎在超越二元论,物质和意识可能统一在神经元的活动中。

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个层面32-36

摘要:本文分别从知识观、学习现和教学观三个层面探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识别三个层面的建构主义各自力图回答的问题。文章认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回答的问题是知识是什幺、从哪里来及其和认识对象、认识主体的关系问题,主要是一个哲学问题;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回答的问题是人类和个体是如何学习的问题,是对学习发生过程的实然性的描述,主要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基本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要探索与建构主义知识观和/或学习观相一致的教学实践方式,是一个应然性的、规范性的问题。

建构主义与科学教育的再探讨37-42

摘要:科学学习观的建立及建构主义对科学教学实践有益的启发有着广泛而确凿的科学研究基础;建构主义不是科学教育的目的,而是一种有助于达到科学教育目的的工具。科学教学的进步不是当把几种互斥的模型或理论视作“对手”的时候获得的。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不应该聚焦于放大不同立场的差异,而应谊呈现一个宽阔的视野,来全面审视科学学习,使研究者更为恰当地揭示科学学习过程的复杂性。

情境学习和学校环境中实习场的建构43-46

摘要:学校环境与校外的社会环境不同,学生在学校和在校外的学习方式也不同。长久以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方式相对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与校外鲜活、主动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对比。情境学习基于情境认知的理论,期望能够在学校中也创设鲜活的情境——实习场,让学生有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

学业失败:宿命抑或学校的失败——从个体角度解读再生产理论、语言编码理论和学业成就制造理论47-51

摘要:本文试图从个体的角度对布迪厄和巴斯隆的再生产理论、伯恩斯坦的语言编码理论和贝尔奴的学业成就制造理论进行解读,从中呈现学业成败的社会学归因从社会文化差异到学校运作的影响的一种变化。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学科教育
上海、香港和新加坡数学课程的共同特点述评52-55

摘要:本文对上海、香港和新加坡三地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进行了比较。尽管三地社会制度不同。数学教育改革也有不同的主题与内涵,但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点。文中列举了三地数学课程中五个共同特点。井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当前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和东亚华人地区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三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数学教育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亚华人地区数学教育改革的走势。

国际教育评价协会对HPS教育的考察及启示56-60

摘要:通过国际教育评价协会对40多个国家基础教育科学课程中HPS教育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世界范围内HPS教育状况,并针对当前我国科学课程中HPS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论文化视野下的科学教育61-64

摘要:科学具有鲜明的文化品格。科学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科学史化的教育。文化视野下的科学教育主要应突出以下三方面:体现科学的历史长度、反映科学的社会广度和把握科学的哲学高度。

科学教育中“迷思概念”初探65-68

摘要:科学教育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待学生的“迷思概念”。本文旨在探讨迷思概念的意义,以及迷思概念的发生机制,进而寻找迷思概念及其转变的途径,探讨科学活动与概念构建的关系,为科学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管理
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69-71

摘要:本文立足于信息社会对高等学校工作模式提出的新要求,从信息化校园的内涵入手,在对相关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信息化校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策略,以期对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教育议事会:一种指向区域教育生态的现代学校制度72-75

摘要:本文从一个真实的事例入手,引发对学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提出成立教育议事会,以把学校还给社会。还给家庭,从而为学校与家长、社医之间的有效沟通搭建平台。

“分层聘任制”——我国公立中小学有效的教师聘任模式76-77

摘要:“分层聘任制”是目前公立中小学实施教师聘任的一种有效模式。本文介绍了分层聘任的基本程序,并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论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周五日制”:日本实施“宽松与个性化”教育的桥梁与保障78-80

摘要:日本基础教育已开展了十多年的“周五日制”实践,其实践必然有其自身的宗旨与背景。实施“周五日制”要求学校、家庭、地域社会做出应对。日本中小学实施“周五日制”的操作路径如何?实施之后,它所带来的利与弊各又在何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