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文学家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6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3年第3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致长城

1-1

读稼轩札记

摘要:<正>一读叶嘉莹先生的《顾随诗词讲记》,读到稼轩这一章,总是一股亲切感扑面而来。还记得小时候老师第一次带大家读《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平平仄仄,真是好听,老师骄傲地告诉我们,辛弃疾就是我们上饶写下了这诸多美丽词篇。长大之后,读到这句"醉里吴音相媚好",忍不住用上饶方言读出声来,不能不称赞"相媚好"三个字简直写到极
2-2

成长意味着什么

摘要:<正>漫漫人生路,就是一条不断跌倒,爬起,前行的坎坷道路。每一个阶段所经历的,面对的,领悟到的都不一样,但其中自有不同寻常的深意。有人说,成长像一只巨大的蚕茧,缠绕着我们,将我们紧紧束缚;成长便意味着在痛苦中徘徊、挣扎,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直至冲破黎明前遮挡光明的最后一片乌云,尽情释放自己最耀眼的光芒。有人说,成长如同深埋在黑暗中的蝉,等待漫长的十四年,只为放声鸣叫的这一个夏天;成长便意味着耐心的蛰伏,积蓄力量,在适当的时候一鸣惊人。还有
3-3

以物喜,以己悲

摘要:<正>昔日,范仲淹应友人之邀,在岳阳楼共勉一篇《岳阳楼记》,名动天下。人们称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向往古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千载时光随着江水流走了,古阁上的真迹不知遗落了几何,但这种思想却是流传了下来,在课本中,生活中,现代文人的文章中常常被提起,但且问当世,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5-5

知识分子在革命体制下的心路历程——以丁玲在延安创作为例

摘要:深受"五四"影响的知识分子在战争年代,为了适应革命的需要,创作风格发生改变,其间,他们的心态经过了复杂矛盾的转变过程,其中,丁玲表现得尤为明显,即可以从她在延安时期的创作心态的变化看出当时处在延安这一特殊政治和文化语境中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6-7

从沉默到言说——《女勇士》中的女性话语分析

摘要:汤亭亭在其作品《女勇士》中,讲述了几个华人女性的故事,并对中国民间花木兰的传说加以解构和重读,以此来展现中国女性实现其话语权力时从沉默、探索到清晰表达的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话语即权力"的命题探讨父权社会通过话语权的缺失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压抑,反映华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排挤和在中西文化冲突中赢得话语权利、确立自我的艰难历程。
8-9

略论网络文学的体式特点

摘要:对网络文学而言,文学体式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方向,纵观整体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可以发现,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主流体式。网络文学以其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独特的特点及全新的文学存在模式,给文坛带来了一阵清新的文风。
10-10

试论巴金《家》中觉新觉慧的觉悟力

摘要:在巴金的《家》中,觉新、觉慧的觉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觉慧觉他的觉悟程度在作品表层比觉新的觉己要深刻得多,本文从觉悟的探寻出发挖掘其深层的原因,以进一步解析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
11-11

浅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摘要:通过典型文章,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环境描写,归纳出常见的几种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会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并且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12-13

中国现代散文领域中大刮“奇文风”探因

摘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散文成就巨大,那时的作家自觉地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独创,出了一些以专写奇文著称的奇人,其奇作令人耳目一新,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可以说,这种既"另类"又"纯真"的奇文的大量面世,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鲜明特点。
14-14

从祥子到新时期打工者——社会的发展和农民工的变化

摘要:祥子是老舍在作品《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个从农村进城讨生活的早期农民工形象,他在社会的底层寻求生存的出路并为之苦苦挣扎。当代农民工有着和祥子相似的生活历程和精神历程,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让他们开始面对新的问题,寻求新的发展。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在强调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通过改革建立公正的制度体系,并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主动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15-15

《茶馆》的“接地气”——论老舍戏剧创作的大众化

摘要:老舍的作品大多都有效地保持了文学艺术性和大众性之间的平衡,他不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继承了新文学的启蒙精神,而且以自己贴近人民的特质完成了对大众化理论的实践。话剧《茶馆》就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献给读者的一幅世俗风情画,小茶馆表现的就是当时的一个大社会。本文从老舍的大众化创作情结谈起,再从时代和人物两方面"接地气"的描述展开,以求对《茶馆》所展示给观众的、观众所接收的《茶馆》做出较为全面的剖析。
16-17

文学对意识形态的反抗与消解——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摘要:文学作为一种感性活动方式,它的生产和消费也必然受时代的意识形态的规约和支配。但是文学不仅仅会被意识形态所束缚,本文以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例,阐述文学对意识形态的反抗与消解。
18-18

凡俗中的不懈突围

摘要:"新写实"小说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新写实作家常常将笔触放在了世俗民间的普通生活上,描写他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他们既无意于诗化生活,也无意于改造生活,只是将经验形态的日常生活中立性地描述出来。因为这个原因,很多研究者倾注于新写实小说展现出来的一元世界:立足现实,直面现实,描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常态,平凡世界里的烦恼人生。本文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作品中人物的本能欲望追求、名利欲望追求以及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关怀来探讨这一文学思潮中体现出来的积极突围。
19-19

论文学之“孤独”意义

摘要:该文通过生命的意义和人的伟大性,引出对孤独和孤独者的思考和在日常生活中对孤独情怀的忽视。从中西文人受孤独情怀影响出发,如李白、陶潜、高尔基、普列姆昌德等中外诗歌、名言无不受孤独情怀的作用,探讨了孤独的独特性与价值性。生动展示了孤独在无形中对生命的诠释,潜移默化地知道人生的价值并以此行动。
20-21

《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莫言一代文学巨匠,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堪称一部经典著作,《红高粱》主要描写的是"爷爷"余占鳌如何率领武装部署袭击日本汽车队以及和"奶奶"戴凤莲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结合的叙事方式,以回忆的方式来讲述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段往事。小说中的"红高粱"象征着宽广深厚的民族精神,作者用当代人的责任意识来呼吁大家,让我们勇敢地直面民族的过去,呼唤"红高粱"精神,重塑民族血性,重建遗失的家园。小说也成功地塑造了两位新农民的形象,揭示农民的命运,拯救农民命运,重建精神家园,是一部经典的伟大作品。
22-22

从《中国文学》杂志谈中国文学走出去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大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学不该再闭关自守,那中国文学应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学走出去已经是文学界的发展趋势,《中国文学》杂志作为我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虽然已经停刊,但是对于我国文学界的作用仍存在着,为我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经验,我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充分学习《中国文学》杂志的经验与精神,为我国文学发展做出贡献。本文通过阐述《中国文学》杂志的发展历程与办刊经验,结合当前国际的文学形势,谈谈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策略与方法。
23-23

分析《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的孤独意识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中的名列榜首的文学作品,被评论界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的魅力所在是路遥通过人物情感这一主线,由此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感性评价。当然,作品的现实意义中也透露出了一种孤独意识。孤独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状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其自叙中展现出的朦胧而美丽的孤独意识。路遥对自己所挚爱的文学抱有虔诚的信仰与尊敬,为此,他也经常发起对文学的挑战,对自我的挑战。他或许因为缺乏惺惺相惜的同伴而陷入一种巨大的孤独之中,一种无以言说的愁绪。可能一个胸怀万物的文人本身就是孤独的。也许成功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孤独;也许不被人理解的失败更加深了他的孤独感。也许这种孤独感,在无处可施之时,就化为责任感、包容感,抑或是真诚感,贯穿于《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之中。闲暇咂摸之时,品味到其中的孤独感也不足为奇。
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