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文学家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6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3年第29期杂志 文档列表

老兵坚守的感动

摘要:<正>来到西南的边关,目之所及,都是绵延无尽的青山,默默地伫立着。然而,三十多年前的战火,将这片宁静的山脉带入硝烟,让这座本来平凡无名的狮子山走进了历史的记载。硝烟遮不住狮子山见证这段悲慨豪壮历史花卷的眼睛,58名边防军人把生命留在了这条国境线上,把青春定格在了狮子山。
1-1

李副书记的选择

摘要:<正>李大志独自在办公室里来回踱着步。方才,老家李村的李祥财来找自己,临走时丢下了一个土特产包,起初他没当回事,等人走后打开一看,一大叠的钱,少说也有个五万,此时再追出去送还,显然不太合适。平日里也有过这种情况,他没有心烦过,但今天不一样,李祥财给自己这笔钱,是希望自己今天下午开班子会时定支部书记时帮他一把,在这村级换届选举非常时期,李大志在自己前程和金钱上做选择。
2-2

乡村·城市·救赎——迟子建小说创作的精神情怀

摘要: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作为当代文学的一个独特存在,其魅力源于文本背后的挚诚、体恤、悲悯、救赎的精神情怀。本文就迟子建小说的精神情怀进行梳理和论述,以期提供一个研究迟子建的视角。
3-4

日本学者之鲁迅关注

摘要:在中日近代文学交流史中,鲁迅在日本学者中备受关注。在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研究的诸多学者中,竹内好与丸山昇最被推崇。本论将其两者进行论述比较,表现这两者在同一"视域"中,与研究客体互为观照的"视点"化过程。
5-5

论《啼笑姻缘》中市民文化的世俗与现代

摘要:《啼笑姻缘》作为张恨水通俗小说的成名作,具有典型的市民性和世俗性。以往的评论多是从文学理论的"通俗性"来看待其章回体和言情性。本文将抛开理论的束缚,从社会生活和市民情趣的角度来梳理《啼笑姻缘》中的文化生活,用感性认识深入到小说中的市民生活,通过民初北平的社会景观与市井生活来感受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市民在传统世俗与现代文明间的徘徊、前进。
6-6

儿童科普绘本小论

摘要:利用绘本的内容对儿童进行品格和知识的培养已很常见,儿童科普绘本就是其中一种。然而绘本并不能沦为科普的工具,儿童科普绘本仍须遵守儿童本位创作理念。本文主要通过举例日韩畅销绘本阐述了优秀的儿童科普绘本所应具有的品质。
7-7

文学的创作自由与道德关怀分析

摘要:文学创作不仅需要自由,它还需要道德的关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文学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产物,如果没有了创作自由,那么文学将成为一种工具,一种附属品,没有自由的文学其价值一定会降低。文学还需要道德,道德本身就是文学的精神价值之一,没有了道德关怀,文学的审美品格将会降低,并且文学本身将失去美的价值。所以,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自由与道德关怀同等重要,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8-8

从《围城》谈后“五四”时期小说的反英雄化创作

摘要:"五四"时期以来,新小说多表现知识分子对民主与自由的追求,高唱人道主义旗帜下个性解放的赞歌。在《围城》中,知识分子不再作为时代精英以拯救的姿态出现,自身的世俗性和懦弱性被还原和凸显,而钱钟书也在对知识分子的反英雄化的塑造与书写中完成了对英雄叙事和话语方式的解构。
10-10

试论格非《山河入梦》中的乌托邦叙事

摘要:在《山河入梦》中,格非将他的视线延伸到遥远的乌托邦的迷幻世界中,去逼视现实里个体的生存处境,去追问个体存在的意义。乌托邦在此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的问题了,我们可以在作家对乌托邦复杂、两难的情感中明显感受到了他对现实的拒绝和批判的态度。
11-11

1942年后何其芳创作主体意识被抑制原因探究

摘要:创作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是决定文学创作成功的前提。1942年后何其芳欣然接受文艺思想,创作主体意识被抑制,作品仅仅是政治上的应景之作、毫无任何艺术成就可言。延安文艺界开展整风运动,保证了文艺思想的贯彻,在外部压力下作家只有服从《讲话》。此外何其芳本人对的个人崇拜,也是自觉接受文艺思想的主观原因。
12-12

余华式《第七天》

摘要:余华的新作《第七天》自面世之先就已被推至话题中心,它在众人的期待中诞生,继而却又湮没在众人期望落空的失望声讨中。本文致力于结合余华之前的写作经验,从他写这部小说的叙述角度、对人物形象的群像描绘以及文本中荒诞感的强化三个方面对他的新作《第七天》做出客观的简析。
13-14

世界文学版图上的“高密东北乡”

摘要:中国一直在诺贝尔文学奖上留下空窗,在2012年中国籍作家莫言终于获得了这项殊荣,填补了这项空白。在得知自己斩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项时,莫言回到了他的故乡——山东高密市。
15-15

知人论世 条分缕析——余三定教授当代学术史个案研究评述

摘要:余三定教授是著名的当代学术史研究专家,其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当代学术史概念的界定、当代学术史的分期、学者个案研究、学术著作的评价等方面。这些研究一起组成了余三定教授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多维空间,共同架构起其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大厦。本文主要从"知人论世"的学者评论,"条分缕析"的学术观点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余三定教授的当代学术史个案研究。
16-16

从“艳遇”情节看唐宋传奇的差异

摘要:人们常常将唐传奇与宋传奇放到一起,来探讨他们的文本形式、结构特点以及文学史意义。即便如此,人们往往还是厚唐薄宋,忽略宋传奇存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宋传奇虽逃不开唐传奇的光环笼罩,但是其存在却是一种时代思想形态的必要。宋传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文人之于唐代文人的思想状态、审美选择以及社会文化形态的变化。宋传奇在其特定的历史位置上同样具有不可小觑的文化意义。
17-18

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温庭筠在词这种文学体裁中专力描写女性形象的第一位文人,他在文学领域中专剖女性的情感世界,从而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审美情趣,使词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始绽放出清新的独具魅力的光彩。自唐朝以来,女性的形象在诗坛上渐有增多之势,而在温庭筠及其以后的唐宋词中,女性的心灵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词人们正是依靠对女性的形象美和心灵美的观察、体验和描写,才得以建立起新的美学境界。
19-20

鸿都门学真实面貌探析

摘要:历来学术界对于鸿都门学的认识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鸿都门学是一个文学集团;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魏文学自觉的前奏";还有的学者认为它直接推动了汉末文风的转变。但事实上洪都门学的真实面貌并非如此。
21-22

浅析柳永的风流真情

摘要:柳永作为宋代词坛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以艳情词为代表的风流词篇目颇多。本文介绍了他风流词中包含的真实情感,其中浅析了三种感情即对妓女的真实赞美之情,对女子的深切同情之情以及他自身油然而感的对佳偶的落寞相思之情。除了以上三点感情,本文还浅析了他风流真情之外所包含的感情,是他对世俗的失望和对社会士大夫阶级的不赞同以及他未能满足功名心所产生的失落感,以至于最后流落他乡只能靠流浪于烟花场所派遣自己无奈和失落的情感,揭示了柳永风流最根本的原因:社会成就了柳永的风流,将从正统家庭走出来的柳永塑造成了如今词坛中豪放浪荡的词人形象。
23-23

审美体验与“意境”美学内涵——文艺心理学视角中的“意境”范畴

摘要:意境的创设与接受都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审美体验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心理活动,从文艺心理学角度来看意境的美学内涵与艺术家的审美体验以及读者的再度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主客统一、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基本美学内涵是艺术家生命性体验、情感性体验、超越性体验的审美体现。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