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文学家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6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3年第27期杂志 文档列表

远方

1-1

中国梦,我的五彩梦

2-2

禅心·春风

摘要:<正>又一个四年离我而去,岁月如梦幻般轮回。我仿佛置身于永无终点的列车,依稀之间,生命里的人和事在扑面而来与渐行渐远中交替,有的已恍如隔世,有的却犹在昨天,多少疯狂莽撞难以忘却,多少磨难艰辛无从诉说……如今,功名利禄,戎马倥偬,似乎已无暇回顾过往的岁月,那四年里的一切,快乐的,辛酸的,温暖的,心碎的,在我铿锵前行的时候,像鸣蝉羽化般慢慢退去,不曾留下一
3-3

何向阳文学批评综述

摘要:何向阳是九十年代以来一直较为活跃的批评家,风格鲜明突出,是九十年代批评界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本文通过对批评家的作品、批评观点、批评特色的梳理,以期对何向阳的批评脉络和批评成就有更全面的认识。
4-5

浅析《玫瑰的灰尘——也说玫瑰,在它如此盛开的时候》之主要人物形象

摘要:《玫瑰的灰尘——也说玫瑰,在它如此盛开的时候》是张洁2003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全篇讲述了以露西为代表的四个人物的情感经历。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三代人的情感纠葛,全篇充满了幽默与智慧,意味深长,令人流连忘返。
6-7

现代与传统——试论张欣小说文本的时间性

摘要:在物质化的潮流中,张欣的小说创作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存在,她始终以南国都市为背景,以新的文化眼光去关注世俗人生,书写市场经济浪潮中个体生命在爱情、欲望、事业以及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轨迹,是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张欣本质上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在文本中往往表现为传统的坚守和对理想的回归。
8-9

隐士的反抗:浅谈周作人散文中的凌厉特质

摘要: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领军人物,曾编纂过许多散文集,其自选集《知堂文集》是研究他散文风格的重要文献。通过阅读《文集》,对比周作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所作的文章,结合他所遭遇的种种坎坷,会发现周作人在早期的创作中会有凌厉的奋笔疾书的特点,那时候的他是一个矛盾的"叛徒和隐士"的合体。从《碰伤》、《沉默》、《闭户读书论》等散文看得出周作人的积极的反抗意识和消极的反抗行为,而这样的文章却更加全面的展现出一个更加具有积极入世的士大夫品行的文人周作人。
10-11

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狼图腾》

摘要: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文学文本与环境的关系,反思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发掘出文本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以期其为营造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狼图腾》是中国作家姜戎的长篇草原小说,蕴含鲜明的生态意识。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狼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特殊作用、小说的生态主题和体现的生态关怀。
12-12

网络文学对学生的影响探讨

摘要:网络文学以其自身新颖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学生们。但互联网的传播内容庞杂多样,可谓泥沙俱下,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重视和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扬长避短,就必须深入挖掘网络文学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方面,同时减少那些存在迷信、反动、黄色内容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13-13

《边城》说“道”——自然和人性的合一

摘要:《边城》这样一首牧歌,在抑扬顿挫时,也在说"道"。在说着对自然地崇拜,对人性美好的呼唤。这种自然之道,人性之道正是本论文所要阐释的。在"道"里感受作者的对故土的热爱和对远去的"理想"的留恋。
14-14

燃烧自己报复社会的怨妇七巧——探索《金锁记》的主人公心理

摘要:本文根据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异化"观点,对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理进行分析。
15-15

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的影响探析——透过《大团圆》、《小团圆》追寻张爱玲心中无边的风月

摘要: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教育的根基,对个体成长起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大团圆》和《小团圆》为切入点,探析张爱玲的家庭教育对其人格心理、作品风格和爱情观产生的影响,以阐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6-16

浅析周作人的另一面

摘要:周作人作为现代儒家的形象一直被忽视。本文从对周作人关于中国思想文化的论著进行分析,并对周作人自我思想解剖的阐述,提醒关注周作人总结作为现代儒家的一面,最后简略地提示继续批判儒学的现实意义。
17-17

《肥皂》:权力与话语的解构

摘要:《肥皂》是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历来饱受赞誉。但大多数批评家往往采取社会历史批评和精神分析的手法,批判四铭道貌岸然、虚伪丑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笔者引入权力话语理论分析小说,认为鲁迅先生通过描绘四铭一家一次简单的家庭风波,对四铭代表的旧话语权进行了解构颠覆,批判了封建残留的旧道德、旧势力,并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改造社会的新途径。
18-18

由苏轼的信仰看宋代士人的信仰问题

摘要:处在北宋中期的苏轼对佛教和道教均有一定程度的信仰。其对两种宗教的信仰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这种双重宗教的信仰格局具有一定普遍性,与宋代士人的养生风尚、宗教发展的特殊状况以及士人思想的独特性有着密切联系,并对中古时期的宗教发展及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1

中外神话传说中“混沌”之研究比较

摘要:分属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体系的众多民族,殊途同归地有着包含"混沌"母题或相关意象的神话传说。本文试图研究比较中国、希腊、巴比伦、希伯来,埃及等众多古文明地区神话传说中"混沌"的名词定义、外貌形态、原型追溯、毁灭与创世等问题,分析其不同特点及形成原因,力图展现出丰满、别致的远古思维及葳蕤璀璨的古"混沌"文化。
22-23

欧阳修《述梦赋》与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比较

摘要:欧阳修的《述梦赋》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同为悼亡之作,且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欧阳修的悼亡赋着重的是思,或梦幻,或想象;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对其妻子无尽的怀念,以及对自身遭遇无限的悲凉感。欧阳修的《述梦赋》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文学式样和叙述风格方面迥然不同:一为古赋,一为长短词;一辞采瑰丽,一平易流畅。但他们对亡妻的悼念之情,都是一样的痛彻心扉,并且在梦的意象、以情动人、即景生情、有我之境等艺术表现手法上更是表现出很多的相似性。
24-25

“桃花源”原型浅探

摘要:"桃花源"之源探析,旨在从桃花源的自然形态、政治经济形态、风土人情、历史渊源等方面来考证"桃源"非远在他山而实在作者故乡南山山麓康王谷。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