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文学家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6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2年第7X期杂志 文档列表

校园里的两棵银杏树

摘要:<正>校园里,崇文楼后面有两棵树,一棵是银杏,另一个也是银杏。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无数次地从这两棵树下走过,从没有特别注意过什么。这几天,时常看见一些老人拿着碗弓着腰在树下捡拾银杏果,出于好奇,我也拾了一颗,凑到他们跟前,问他们这银杏
1-1

谁之罪

2-6

魂斗罗

摘要:<正>"魂斗罗"一词是印度梵语的中文发音,是婆罗门斗士中的一位。相传"魂斗罗"以一当十,战死后直立不倒,后成为神供人膜拜,象征具有优秀战斗能力和素质的人。——序1995年4月29日。星期六。关于该日的天气情况我的描述
7-7

当代的我们丢掉了什么

摘要:<正>时代在迅速发展,科技在飞速进步,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从懵懂的少年变成了追求梦想、展现抱负的社会生力军。日复一日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力求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我们时刻都忐忑着,不是我们害怕,
8-8

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人生

摘要:<正>第一次读杨沫的《青春之歌》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候正在接受预备党员培训,每天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心潮澎湃,励志自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番。于是这部小说在我忙碌而烦闷的高中生活中激励着我前进。那时候因为年纪还小,所以
10-10

以文洗心,用爱取暖——记泉州市泉港区作家协会主席陈华发

摘要:<正>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了多少人心灵的灯塔。人文情怀化为一缕缕阳光,温暖着弱者无助的冰冷。以文洗心,更是用爱取暖,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向更多的弱者张开双臂,让黯淡角落里的人看到春天。他就是中国文艺研究会文学委员会副会长、泉港区作家协会主席陈华发。
11-11

浅析《蝴蝶梦》中王母人性的异化及其原因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古代著名戏剧《蝴蝶梦》中"舍亲子救继子"的壮举以及"为了道义压抑真实人性"的事实。通过对作品的研究展现人性在封建伦理的压迫下扭曲变异的现状,揭示封建文化中一些不合理的存在。然而文明与人性是相携而行的,在现代文明的世界,人性的回归显得尤为重要。
12-13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故事》和《朋友忑勒马科斯》中体现出的喜剧美

摘要:欧亨利是美国二十世纪初期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忙碌经纪人的浪漫故事》和《朋友忑勒马科斯》中分别体现出讽刺喜剧美和幽默喜剧美,即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无情本质,又歌颂了世间那种纯真友谊和公平竞争的健康意识。
14-14

《人间词》的女性意象与梦意象

摘要:女性意象与梦意象是《人间词》中的典型意象,但是两者并不是孤立的意象,而是相辅相成的意象组合。本文试图从梦中女性与女性之梦这两个角度来分别阐述《人间词》的女性意象与梦意象之间的独特联系。
15-15

探寻心灵的栖息之所:吉本芭娜娜小说《厨房》解读

摘要:吉本芭娜娜,日本当代小说家,自幼酷爱文学并尝试写作。其代表作《厨房》,描述了一位少女成长蜕变的故事。主人公美影,在失去最后一个亲人后,情绪十分低落。后来,她在祖母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摆脱了孤独与寂寞,成功地实现了成长与蜕变。作者揭示了现代人的内心不安和情感缺失等问题,意在倡导人们努力疗愈孤寂的身心,积极探寻心灵的栖息之所。
16-17

陕北地域对路遥《人生》的影响

摘要:路遥作为一位陕北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人生》,是路遥对陕北文化的阐释。陕北地域空间的封闭,是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它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这种"隔绝"使得黄土上的人们给予土地更多的情感,产生了根深蒂固的黄土情结。在二者基础上与自然相呼应的色彩,以及天籁般的歌声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审美观。通过三方面的分析,《人生》的内涵便展现出来。
18-18

论《庄子·齐物论》中的“莫若以明”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庄子.齐物论》一文中"莫若以明"这一关键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齐物论"齐的工具就是道,因为道才能"齐物论",而"莫若以明"即"莫若以道明"。该词是全文最核心的一个词汇。并且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进而探索《庄子.齐物论》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19-20

与命运言和——试论《活着》中福贵形象

摘要:《活着》讲述了福贵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超然地看待苦难,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21-21

巧舌如簧 驰骋“话场”——浅析王熙凤个性化语言的背景及本质

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形象——王熙凤。她那极具魅力的个性化语言使她成为有名的"凤辣子",也正是这种语言成就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同时也葬送了她的性命。她的语言,不管是甜言蜜语,辣言苦语,还是恶言毒语,其形成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和生活背景,究其本质,是自私毁了她,可以说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本文就这种个性化语言的背景、本质作简要的分析。
22-22

寻找真正的存在——存在主义视野下的《看不见的人》

摘要:拉尔夫·艾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作家。1952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这部小说被称为"划时代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美国黑人生活的史诗",正是这部小说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这部小说主要介绍了黑人主人公在美国种族歧视的背景下逐渐寻找自我,发现丧失自我,创造自我,找到真正自我的过程。本文主要运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对《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寻找真正自我的历程进行分析,揭示现代人对自我价值和生存意义的不懈追寻这一主题。
24-24

试论象征主义手法在《狂人日记》中的运用

摘要:《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它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揭露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出人的觉醒意识。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先生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来对现实进行反映,使人们在读了该文后,对社会的现状一览无余,真正取得了引起"疗救注意"的效果,这也正是本篇小说获得成功的一大因素。本文试将《狂人日记》是如何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这个问题来做一个浅析。
25-26

《孟子》中“义”的多维性含义

摘要:儒家典籍中,孔子把"仁"作为人格与道德的理想境界,鼓励人们"求仁"、"志于仁"。尽管《论语》中孔子论"仁",但多为原则性的指导和对"仁"的描述,而缺乏对于追求"仁"具体的道德践履的具体考虑。《孟子》在这方面则多有论述,书中详细探讨了求仁得历程。孟子以道德重建与"仁政"理想的双重责任感,从人性本身的理想与现实为起点,在不破坏人伦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观照了具有基础性道德意义的"义"的客观合理性存在,高扬了"义"作为根本道德准则与作为实现"仁"的根本途径。本文从《孟子》求"仁"的具体出发,将"义"的多维度含义作为考察的中心,对"义"作为心性之善端的人伦礼仪界限;义作为求"仁"过程中行为的"宜"、"当"。即适宜、正当之义以及"义"作为道德原则的总称三个角度做以论说,从而对《孟子》中"义"的内涵进行解读。
27-28

约翰·多恩诗歌《别离辞·莫悲伤》赏析

摘要:约翰·多恩才智机敏,诗风奇特,长于思辨,多用巧智。本文首先探讨了多恩的生平对其诗歌特点形成的影响,接着对其代表作即玄学诗的经典诗歌《别离辞·莫悲伤》进行了分析,该诗通过突兀的想象,奇特的意象和新颖巧妙的奇喻表现了男女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以此来欣赏其作为诗坛奇葩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