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文学家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6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1年第8X期杂志 文档列表

最美的情书——致芭蕾特

摘要:<正>诗歌背景: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1806-1861)《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的作者,被称作莎士比亚以来最好的十四行诗。她的一生更是传奇,15岁那年从马背上摔下来,摔坏了脊柱,从此躺在床上24年之久。她说:"我仿佛站在人世的边缘"。然而当罗伯特.布朗宁出现时,奇迹也随之出现。爱情使一朵枯萎24年之久的花朵再次绽放,于是便诞生出了世界最美的情书——《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献给她一生的爱人,罗伯特。
1-1

樱花飘雪

摘要:<正>外面下过台风雨的天空,空气带着潮湿的质感,安静的午后,朦胧的睡梦还未清醒,随意地翻了几页书,一本写关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日本人的故事。没有理由的恋上日本文字,只是觉得这个民族骨子里存在的淡淡的绝望和自己很像。文化这类超乎国界的东西,实在无需和政治的污浊与慌乱不清维系在一起。
2-2

流年

摘要:<正>人总是无法摆脱苦恼的:黑夜徜徉在对于黎明的憧憬里,白日却喘息在对于黄昏的忧惧中。人是生活在框框中的,可是人又是可以跃出框框的。人的一生就是在快乐与忧伤,选择和放弃中矛盾着。试想,快乐着,日子就这么流走了;悲伤着,日子也这么流走了,同样是过活,你愿意选哪一种呢?表面的相似,却掩藏着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对立。所以,论信仰,还是信仰快乐吧!——题记
3-3

乌镇游记

摘要:<正>人在旅途,总有一些陌生的城市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不由得就会让人联想到这个城市是否曾经有过前生,或许前世是否和它有过交集,那又该将是一种怎样千丝万缕的纠结缠绕。于是当它与你扑面而遇的时候,那沉寂千年的封印即被打开,前尘的记忆亦如潮水般涌现。千种风姿,万般柔情。去年的乌镇之行,我竟然就曾有过这种感觉。那两天,天气尚好,无雨无风。仿佛有人在我耳畔吟唱: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难道真的有缘,曾经与她心灵有约,乌镇才会在此等我?有人说,乌镇是水做的。南北通达的大运河在这里
4-4

论替罪羊原型在《》中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雪莉·杰克逊在《》中为读者叙述了一个小镇举行抽彩仪式并把充当替罪羊的之人处死的故事。本文作者从替罪羊原型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人性的罪恶以及阶级社会的内在需求是抽彩这种血腥而荒诞的传统仪式仍被现代文明所接受的原因之所在。
5-5

薄命君王绝代词——李煜创作背景及词作简析

摘要:历史上的李煜背负着亡国之君的称号,可以说他的软弱与无能一手断送了南唐的未来。然而,他的诗歌造诣却是一般常人所无法比拟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李煜华丽而沉郁的词风,究竟又是什么背景促成了那一首首动人心弦的千古绝唱,笔者将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6-6

A Feminist View of Jane Austen’s Persuasion

摘要: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她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并且都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点。其中,《劝导》是她最后一部也是最成熟的一部作品,所以对《劝导》中女性主义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分析展示出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观点。
7-7

论理查逊与菲尔丁的“美德”观

摘要:18世纪小说《帕米拉》曾在中上层社会风靡一时,作者理查逊将他个人所持的资产阶级道德观赋予了小说主人公,并称之为"美德"。但受中产阶级的局限和制约,这种美德既是中产阶级抗拒改造上层社会腐败道德的工具,又是和上层社会达成妥协得到认可从而分享社会权力的途径。本论文拟从理查德与同时期学者菲尔丁对于美德的不同理解,探讨18世纪道德建构过程以及实质意义。
8-8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觉醒》的女性主义解读

摘要:凯特·肖邦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探讨爱情、婚姻、独立、自由等主题居多。《觉醒》是她的一部颇有争议的作品,被人遗忘多年。它描绘了主人公埃德娜从一个传统的没有自我意识的家庭妇女成长为关注自我精神生活、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的过程。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探讨就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此来展现肖邦作品历久弥新的社会价值和艺术魅力。
9-9

冲突下的徘徊——试析台静农的《拜堂》

摘要:本文从形式、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台静农的短篇小说《拜堂》,发现了它与台静农的其他小说相比的明显独特性,从而进一步推知作者当时在对国民性的"批判"和"理解"中徘徊犹疑的矛盾创作心态。
10-11

被张爱玲放逐的男性

摘要:在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形象中,男性或是精神患疾,或是肌体残废。他们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上顶天立地形象。在充当父亲这个角色时,不仅宽容的性格特点已经荡然无存,而且成为自私、虚伪、残暴的代表;作为年轻男性,却失去这个年龄应有的朝气与蓬勃,而更多地表现出懦弱卑怯、自甘堕落的性情。
12-12

“报告一个求真的结果”——《鲁迅批判》之批判

摘要:李长之的《鲁迅批判》是系统研究鲁迅的第一部专著,他在对于鲁迅的思想与创作的系统研究中,得出其独到的真知灼见。通过分析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的精神、胆识和勇气,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以期透视其文学批评的审美特点,得出一些对当下文学批评界有启示性的认识。
13-13

克尽平生庄始成——《后村诗话》概述

摘要:刘克庄作为南宋重要的辛派词人,他文词并重累受高职,对当时文坛的影响甚大。《后村诗话》作为他诗词理想的一个代表,较为完整的体现了他创作的基本原理和追求的艺术目标。
14-15

《红楼梦》中神话元素的创作笔法研究

摘要:从《红楼梦》神话部分的创作方法与风格入手,试图对作为《红楼梦》重要组成部分的神话元素进行初步的探究,并得出《红楼梦》神话元素具有以"幻笔"写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的创作态度,善于自占地步的创作风格,含蓄含混并行的艺术风格。
16-16

浅析《喧哗与骚动》中杰生的形象

摘要:福克的作品《喧哗与骚动》中人物杰生,一直是被看做冷酷贪婪的人物形象,每当谈及造成他邪恶贪婪的根源时,也对这一人物一直采用的是否定的态度。但是很少有人研究"丑恶"的杰生人性中理智的一面。本文以杰生为研究对象,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杰生这个人物,希望还杰生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17-17

芬芳的玫瑰悲伤的恋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摘要:新历史主义批评以一种新的主观历史观取代了旧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观,将历史置于可以进行主观阐释的地位,主张文学批评应在文化的背景下实现历史与文学、文化与文学的双向的重塑与对话。本文以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为例,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角度来分析小说主人公爱米丽女性特征的缺失以及美国南北方文化差异,体现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社会传统意识形态的质疑和谴责。但同时,福克纳又无法跳出南方历史的影响以及南方历史语境的限制。
18-19

黑色神秘与天才崇拜——从《解密》看麦家“新智力小说”

摘要:麦家的小说以其独特的选材,巧妙的构思与丰富的想象堪称中国"新智力小说"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解密》中作者对于黑色、天才、命运等的独特理解,试图发现麦家小说为读者带来的神秘而又崭新的阅读体验。
20-20

淑女向变态杀手的转变——简析福克纳笔下艾米丽悲剧人生的原因

摘要:福克纳笔下的艾米丽是一个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行为怪异的悲剧形象。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导致其悲剧人生的原因:父权思想的毒害,清教思想的束缚,上流社会的阶级枷锁以及南方传统观念的影响。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