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文学家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6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0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人生舞台的跨越与迟疑——论五四女性文学的社会情怀

摘要:中国古代女性创作中大多都在家庭伦理关系以及日常家庭生活琐事中展开,述说闺怨、弃妇的惆怅与苦痛。五四女性文学开始表达强烈的社会诉求,以及女性在现实中实现人生抱负的激情所遭遇的巨大的阻碍,对女性参与社会事务的激情、困惑和疑惧作了积极的探索,深刻反映了和传统女性不一样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焦虑,由此开辟了属于自己、属于社会的新的精神领域,极大冲击了父权制的文化传统,对中国知识女性精神、心理和女性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2

慨叹兴衰 别辟蹊径——析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者因题绝句》

摘要:晚唐前期诗人许浑,受中唐诗人以慨叹历史兴亡为题材作品的影响,创作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其中本文分析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作品之一,但在写作上又另辟蹊径,独具特色。
3-3

异质同构的两块美玉——川端康成与沈从文小说的艺术比较

摘要:川端康成与沈从文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雪国》被视为日本抒情小说的经典,《边城》被看作中国抒情小说的典范。他们无论是诗化生活的描绘,还是艺术形象的塑造,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惊人的审美追求的相似,表现了著名作家共同的艺术敏感和类似的艺术表现方法。但相似中仍存在着差异。本文试从艺术手法出发,揭示其中的文化差异。
4-4

藏在心中永恒的爱——普希金诗歌《我曾经爱过您》赏析

摘要: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作家、新文学的始祖、俄语标准语的创始人。他的诗歌题材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以其诗歌《我曾今爱过您》为赏析对象,从行文、遣词方面来分析一下全诗的特点。
5-5

爱在残垣断壁——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爱情世界

摘要:作为创作颇丰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对情感有着细腻独到的感触和透析。在她的小说中,人物的感情世界永远都散发着一股悲凉的气息,而对于爱情,她的笔触更加犀利深刻,在可爱而又可哀的生活里演绎得美丽而又凄凉。本文将以其小说《倾城之恋》为主,以张爱玲的其他小说和散文来解析其作品中的爱情世界,从而更有助于我们体会张爱玲作品中的人情人性。
6-7

论文学作品的时代批判性

摘要:茅盾与老舍俱为现代文坛上的杰出作家,二者又都把目光向当时的国民启蒙,表现二十世纪的城市社会、人物和历史。
7-7

《论语》中的子路形象

摘要:孔子一生教导过很多的人,其中成才者七十二人。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最让我敬佩不已的人却是曾经被孔子训斥"野哉"的子路。在子路的所有性格特征中闪耀着太多先人的智慧光芒。他的直率、真诚、勇敢,勤学好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通过研究论语中的子路形象,发掘出许多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对我们以后的生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8-8

勃朗特三姐妹的女性意识探析

摘要:本文将分析勃朗特三姐妹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指出她们的独特的女性写作的成因,分析她们的代表作品,指出她们所创造的新女性形象真实的再现了女性体验,瓦解了父权制下传统女性形象,为女性争取平等、独立的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指出她们的新女性形象仍流露出女性意识觉醒初期的自卑矛盾的心态。
9-10

将生命撕碎了又拼贴——《半生缘》中的顾曼桢与张爱玲悲欢人生的比照

摘要:《半生缘》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张爱玲将自己生命中至爱的人和最难忘的事有选择的表现在小说中,使作品成为她不幸的童年生活及和爱情经历的真实写照。小说中的顾曼桢正是张爱玲的化身,张将生命撕碎了又拼贴,让我们透过曼桢看到了她自己的悲欢人生。
11-11

摇曳的烛焰,脆弱的生命——《烛焰》

摘要:台静农的乡土小说善于把独特的表现手法与其作品反映故乡小镇人民在野蛮的封建习俗中的不幸命运这一思想内容紧密地结合。安特莱夫式的阴冷以及悲剧氛围的制造都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
12-12

浅析小说的现实性

摘要:因为理想属于一种精神安抚,即使现实的条件不可能让这些合理的东西存在,但孤独者、觉醒者可以把理想、希望寄托在现实生活中富有希望的人和事物上,如青年、孩子、梦。在鲁迅作品中它们被看着希望的载体,于是在孤独中也有希望的曙光的出现。在众多的论文集中关于"理想"和"孤独"者的抗争都是分别论述,而没有清楚阐明两者实则为一种共生关系,互为前提而存在的。本文将另辟蹊径,就两者共生性来剖析鲁迅小说里人物"理想"的存在状况,这将使小说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13-13

从宇宙论的角度看莎翁的十四行诗《能否把你比作夏日》

摘要: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第十八首《能否把你比作夏日》。本文从宇宙论的角度,结合诗歌的结构形式、韵律节奏和主题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了评析。
14-14

影响的焦虑——论苏伟贞小说中的父子图式

摘要: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苏伟贞一向以两性题材见长,而父子关系是她处理这一题材的一个着力点,她对父子群体所进行消解性的叙述,充分显示出她内隐的女性意识。
15-15

劳伦斯《马贩之女》中的象征解读——生命的转折

摘要:通过对英国作家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之女》中三方面的象征手法的分析、解读,使读者了解象征的运用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作家往往通过象征将人生中的一些寓意描写地生动而全面,读者要善于通过象征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意图,更加愉悦地欣赏作品,从而能够在今后的阅读、写作中更多地获益。
16-17

浅谈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

摘要:李白在其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水意象,既有千姿百态的写实描绘,也有加入自我体验的情感抒发,用以表达时间意识、离情别绪和忧郁情结。
18-18

《报刘一丈书》艺术新解

摘要:本文从新的角度探讨了宗臣《报刘一丈书》艺术魅力,结合作品主要探讨其漫画夸张的笔调,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人物为中心的叙述手法。
19-19

英国诗剧中的马洛和琼森

摘要:十六七世纪英国诗剧兴盛,马洛和琼森都是诗剧巨匠。他们的诗剧各具特色也各有不足,但毫无疑问他们都为英国诗剧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0

浅谈通俗文学中的通俗性与高雅性的结合

摘要:文章对通俗文学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简单描述,详细的阐述了通俗文学中通俗性与高雅性结合并兼容这一美学特征研究结果及应当如何运用把握这一特征欣赏通俗文学。通过对现阶段的一些通俗文学的特殊实例来详尽分析了其通俗性与高雅性的完美结合。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