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文学家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6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0年第12X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摘要:<正>国内统一刊号:CN23-1094/I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2139《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
1-1

胡杨

4-4

翡翠

5-5

一个汉堡的能量——教育教学工作侧记

摘要:<正>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又是一学期过去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这期间与学生朝夕相处,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可以说是忧心着学生的问题,快乐着学生的成长。现
6-6

有个地方叫—玉树

摘要:<正>我的家乡"玉树"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美誉。"玉树"这个名字是藏文的音译,含义为"遗址"。
7-7

殊途同归——德拉布尔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命运

摘要:德拉布尔早期小说《夏日鸟笼》、《加里克年》、《磨盘》、《瀑布》描写女性生存困境,表现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知识女性在为冲出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樊笼,寻求属于自己生活道路所做出的每一种可能的尝试。然而,在体现强势群体男性意志的社会里,女性种种自我拯救的尝试,谋求自我实现的努力都惨遭失败。
8-8

商品经济中的“走失”——论经济转型期的诗歌困境

摘要:中国新诗产生至今已逾九十春秋,却始终没能在多种关系中找到平衡点。中国新诗的发展,较之其他问题,无疑是最曲折的。而当下诗歌面临的困境也远比以往更为窘迫。面对着经济转型后商品经济的冲击,当下诗歌未能自持是其显著的弊病。怎样在注重物质追求的社会风潮下,保持诗歌精神的独立纯净是当代诗歌亟需解决的难题。
9-9

古老民族的现代隐忧——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

摘要:《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著名作家迟子建一部描述东北鄂温克族历史变迁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者以温情的笔调,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这一古老民族的兴衰历程。本文将阐述现代文明进程对鄂温克族生存带来的种种影响,并探讨在这种影响下,古老民族的未来生存问题。
10-10

通过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来直视人性最深处

摘要:爱伦·坡的文学创作中以恐怖小说最为著名。本文通过对爱伦·坡恐怖小说的解读,来分析关于隐藏在人性最深处的情感。
11-12

以欲望之眼窥青蛇之觉醒——试析李碧华《青蛇》中的力比多实践

摘要:文章采用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以《青蛇》中的力比多实践为例,通过分析力比多在各个阶段不同的强弱程度,试析其在表现作品主旨方面的意义。
12-12

从人生角度看余华的《活着》

摘要:本文主要从人生角度来分析余华的小说《活着》,从而发现余华苦难叙事中对小人物生存之不易的同情,但是余华反映的人生观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这是一种只求生存,不求更高追求的人生观,人不是只为活着而活着,在此意义上我们应该在扬弃中阅读这部作品。
13-13

发自远古奔向现代的河——从《北方的河》看张承志的现代传统观

摘要:《北方的河》中"我"奋发的精神与北方河流的奔流不息共同唱响了对中国文化传统双重认识与双重态度的二重奏。紧随""后不久的时代潮流,这部作品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又紧紧连接着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现展。
14-15

Extremism in Thoreau and Walden

摘要:Walden by Henery David Thoreau is a masterpiece in American literature, which presents a harmonious da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The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oreau’s extremes in his book.It hopes readers will have a fresh and sound view to Thoreau and Walden.
18-18

徜徉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爱情苦旅

摘要:读者普遍认为美国著名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是一部怪异的爱情故事,然而,故事中的三位人物虽风格迥异,个性却又有着本质的相似。本文尝试从作者本人的视角去探寻作品写作意义的另类诠释。
19-19

在场的消抹——论《到灯塔去》中的叙述声音

摘要:《到灯塔去》被认为是伍尔夫创作技巧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这部作品的解读都集中在作品中繁杂深刻的象征意象和意识流等方面,很少涉及其具体的叙述手法。本文将从作品中的叙述声音切入,剖析作品那微妙神奇、不断变化的叙述角度,最终认为,正是作者对于叙述声音另辟蹊径的探索,才赋予了作品与众不同的风格特点。
20-20

抵达或流浪:文化身份的追寻之旅——《河湾》和《基姆》的异同

摘要:后殖民理论家认为文化身份的归属这一主题就成为生活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明的夹缝中的作家创作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文化身份的追寻有两种后果:融入或者疏离。而这种追寻的轨迹就或多或少可在文本叙事中显露出来。本文拟一探表现"文化身份的追寻"主题的较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的异同,以期提供一个解读作家与作品的参照。
21-22

在白人文化下生活的波莉与佩科拉——探析《最蓝的眼睛》中的文化殖民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主要代表作《最蓝的眼睛》,其中,主人公佩科拉整天向上帝祈祷,请求赐她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的蓝眼睛。故事的背后揭露了美国黑人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的矛盾冲突。从而,通过小说中的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态度,来探询美国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根源:一味追求白人强势文化和白人价值观的后果,以及重新让黑人找到自我的身份,并且继承黑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23-23

夹缝中的呐喊:《美国牧歌》中梅丽的压抑与叛逆

摘要:菲利普·罗斯的小说《美国牧歌》中梅丽的命运并不是她个人的悲剧,而是深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梅丽生活在社会和家庭的夹缝中,压抑、痛苦、迷茫,她扔的一颗炸弹就是她最强有力的呐喊。这声呐喊能否让梅丽在夹缝中赢得生存的空间·这声呐喊又会给她的家人带来什么?梅丽是一个害人者还是一个受害者?本文试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和家庭因素来分析梅丽这一形象。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