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记者杂志

《青年记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4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前沿报告、冷风劲吹、记者部落、国际媒介、编辑札记、记者随笔等。
  • 主管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 主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 国际刊号:1002-2759
  • 国内刊号:37-1003/G2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213
  • 创刊时间:194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7
  • 综合影响因子:0.1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记者 2015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青年记者杂志观察与批评

"丑闻年代"的受众心理

摘要:如今,传媒和大众既闻“星”而动,也闻“腥”而动。每当有名人丑闻爆出,必定会引起一场大众舆论“狂欢”。谁吸毒了,谁出轨了,谁的不雅视频流出了……随着大大小小的名人丑闻被曝光,我们似乎正置身于一个“丑闻年代”。
4-5

新媒体对社会空间的挑战

摘要:尼葛洛庞帝在著作《数字化生存》中开篇就曾预言,如今计算与技术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存。同样,作为数字技术的一种具体代表,新媒体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扩展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并进而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时下,人类越来越多地依赖和受制于各种新媒体,我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对新媒体有足够的理性思考与认识。否则,这些新的媒介形态也会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5-6

打车应用普及过程中的"知沟"现象

摘要:如今,以智能手机为依托的打车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支付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打车模式。本文结合传播学中的“知沟”理论分析打车应用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改进方式。
7-7
青年记者杂志调查与研究

《人民日报》国家公祭日报道研究

摘要: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相关活动在南京举办,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集中报道。《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代表党和国家的立场和态度。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2日~15日的28篇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报道为样本,分析其是如何报道这一历史性、公共性事件的。
8-9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内容分析——以2011~2014年度获奖作品为例

摘要:中国新闻奖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至今已评选出25届获奖作品,完整贯穿并展现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新闻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不仅为各级媒体单位搭建起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也成为记录新闻创新轨迹的里程碑。
9-10

网络色情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治理

摘要: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之一,但也容易成为网络的“俘虏”。网络所提供的匿名性、无主控中心的虚拟空间,使色情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较大的传播空间,极易使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失控,产生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和迷恋,从而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1-12

城市空巢老人的社区人际传播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 2010年第六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我国社会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与此同时,我国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也呈上升之势。2010年,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
13-14
青年记者杂志理论视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异化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媒体的改革,我国的媒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一些问题随之而来,有偿报道,低俗报道、虚假新闻、不良广告等不断出现。这些问题可以概括称为新闻异化现象。
15-16

抵达新闻真实的哲学视角

摘要:新闻真实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命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兴起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这一命题变得日趋复杂纠结,以至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从哲学的视角重新加以审视,以期找到抵达新闻真实的正确路径。
16-17

新闻报道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东方之星”客轮倾覆,国内的媒体首先对新闻事件本身进行了翔实报道,接着对事件进行了深度挖掘,最后对事件相关性信息进行了归纳报道。笔者在对英国文化研究理论家约翰·费西克大众化经济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为例,分析媒体在做新闻报道时如何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8-19

江西时期的新闻思想及现实意义

摘要:同志在江西时期,不但领导红军和当地群众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和围剿,而且认识到了新闻宣传对于调动红军的革命热情、在新闻战线上反击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宣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导红军的新闻宣传工作。
19-20

"第一夫人"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

摘要:“第一夫人”是对一个国家中被选举出的男性元首配偶的尊称。作为一个18世纪就已出现的称呼,尽管它曾因公众对女性的态度和政治期望之间的矛盾而饱受争议,但随着政治民主化、外交民主化的发展,由“第一夫人”衍生而来的“第一夫人外交”逐渐演变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分支之一,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并使当代外交的内涵获得了新的拓展。
21-22

大众媒体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摘要:大众媒体在分析政策议题中的作用 在政策议题形成的过程中,大众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即大众媒体的舆论关注在将一般性的公众话题转变为政府的政策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于那些已经被提上议程的问题,大众媒体的报道也能够使其获得更多的关注。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3-24

"两个舆论场"下的舆论生态

摘要: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于1998年率先提出“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意指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和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①南振中在讲课时对“两个舆论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关于“两个舆论场”的论述在新闻界引起共鸣。在本文中,笔者将“两个舆论场”具体划分为:以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它侧重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于互联网上的BBS、QQ、博客、微博、微信等的民间舆论场,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个人意见,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
24-25

用核心价值引领网络中多元化社会思想

摘要:核心利益与核心价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我们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6-27

新媒介赋权下媒体人微信公号的价值

摘要:《新媒介赋权: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一书中提出,新媒介赋权存在三种类型,即自我赋权、群体赋权和组织赋权。新媒介赋权首先是一种自我赋权,然后是群体赋权,最后上升到一种组织赋权。①媒体人创办微信公号,其深层价值也正是这一概念下典型的实践结果——自我赋权的实现为个体解放提供了空间,保持自我思想的自由,塑造了个人品牌形象;群体赋权则构建在网络虚拟空间当中,成为具有共同意识群体连接的共通平台;而组织赋权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催化参与行为的现实产生,最终或许能成为推动公共政策和改革的一股强大力量。
29-30
青年记者杂志新闻实践

钱江晚报试水音频新闻

摘要:从2015年1月2:3日开始,钱江晚报开始在网络电台“蜻蜒FM”构建钱江晚报专区,尝试音频新闻和自制节目,通过收听的方式传递来自钱江晚报的声音。经过4个月的运营,钱江晚报开设在蜻蜒FM的专区,日均活跃用户达到25万,峰值达到50万,每天都有超过25万人收听来自钱江晚报专区的新闻节目,且平台收听留存率超过20%。换句话说,每天至少5万人会固定收听钱报专区的新闻内容,而且这样的数据从平台构建至今,4个月的时间呈几何式的增长。
32-32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坚守党性原则

摘要:在当今信息多元化、媒体多样化的时代,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也呈现出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作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的媒体,坚守党性原则,客观公正地开展报道,第一时间发出真实声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