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青年记者杂志 北大期刊

Youth Journalist

  • 37-1003/G2 国内刊号
  • 1002-2759 国际刊号
  • 0.3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青年记者是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4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青年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刊首快语、前沿报告:新生态中的媒介批评、理论视野、观察与批评、调查与研究、新闻实践等

青年记者 2014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青年记者杂志刊首快语
网络舆论工具兴替背后的逻辑1-1

摘要:网络舆论场已成为中国社会最活跃的公共领域,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权力的运行结构和运行方式。在网络舆论工具兴替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选择的契机,而人们的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齐鲁传媒与山航战略合作2-2

摘要:5月12日,《齐鲁晚报》首个行业版《今日山航》与读者见面,为机上旅客提供最新的新闻和生活资讯。同日,齐鲁晚报首个行业记者站山航站揭牌。

“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等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启动2-2

摘要:4月29日,光明日报社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共建“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这是首个中央媒体与高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

新政2-2

摘要:两部门推动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最近联合《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3年时间,支持一批新闻出版企业、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带动和加快新闻出版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意见》明确提出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标准化工作。

新创2-3

摘要:《壹早报》创刊 4月29日,湖南首份地铁报、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壹早报》创刊,30万份报纸免费派送到市民手中。

荣辱榜3-3

摘要: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揭晓 4月28日,2014年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在杭州揭晓,《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获得动画电影金奖,《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获得动画系列片金奖,《山中兰若》获得漫画金奖。最具潜力动画剧本空缺。

诉讼3-3

摘要:世奢会欧阳坤起诉《新京报》社侵犯其名誉权 5月7日,世奢会(北京)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代表欧阳坤,以个人名义状告新京报名誉侵权案在朝阳南磨房法庭开庭审理。这是世奢会和欧阳坤状告新京报的第4个案子。此前,世奢会诉新京报社侵犯其名誉权一案,朝阳法院一审判决新京报社败诉。新京报曾刊发报道称,“世奢会”只是存在于中国的一个“山寨组织”。

经营3-3

摘要:凤凰传媒8500万美元收购美国童书出版 龙头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下属子公司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最近以8500万美元收购美国童书生产商PIL及其相关产业,这是中国出版行业最大的一次跨国并购。

媒体监督如何保护新闻源4-4

摘要:5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虽然饱受质疑,世界奢侈品协会(北京)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也已因伪造注册地址和提供虚假商标授权而被吊销了营业执照,但世界奢侈品协会(下称“世奢会”)仍在坚持和媒体打官司,并且部分赢得了已经一审宣判的四起名誉权案件。

记者反腐的掌声与疑惑4-5

摘要:由于强大的技术背景和广泛的民众基础,网络反腐向来被看好。互联网让无数人成为反腐事业的参与者,在很多案例中,都能看到普通网民的反腐接力。这种全民皆兵的反腐模式为何屡试不爽,原因错综复杂。不过,从近来的一些案例看,网络反腐要想更精准、更有力,离不开一些特殊力量的支持.比如媒体记者。

媒体更应早日斩断GDP情结5-5

摘要: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后,众多媒体聚焦地方政府GDP指标完成情况。最典型的报道有二: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5-5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初,当笔者的导师、著名理论家龚育之先生开始学习电脑打字时,他自嘲道,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青年记者杂志前沿报告
我与互联网——触网的动力:需求和兴趣8-10

摘要:“我轻轻地舞着,在拥挤的人群之中。你投射过来异样的眼神。诧异也好,欣赏也罢。并不曾使我的舞步凌乱。因为令我飞扬的,不是你注视的目光。而是我年轻的心。”

体验互联网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0-12

摘要:1982年11月23~25日,我参加了中国大陆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会后补充提交的论文《从传闻女神到印刷所广场--马恩关于传播的论述》(近2万字),主题是传播形态的演进对社会变化的影响。那时网络传播在发达国家开始普及,但在中国大陆只有极少人知道电脑,我也没见过。这次会后,即1982年12月,我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陈崇山老师与北京广播学院刚从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回来的柯惠新老师,带领十几个青年人首次使用计算机和SPSS软件,对北京地区的传媒受众做了调查。我没有直接参与,但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十分了解,感受到电脑(当时还是286,上万元一台)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但没有意识到电脑对新闻传播业的冲击,因为那时还没有“互联网”的概念。

我与互联网和网络媒体13-15

摘要:1969年,国际互联网诞生于冷战需要。那年,我5岁。 25年后的1994年,中国大陆接入国际互联网。同年,由清华、北大、北航和北邮四所高校开始构建中国科研教育网。当时我已经从北航计算机网络教研室硕士研究生毕业,算得上是根红苗正的科班出身,应该属于我国首批触网人。

我们都是网中的鱼15-16

摘要:我本来是很有资格成为我国最早一批网民的,却阴差阳错地错过了。差不多就在1987年北京的一家计算机研究所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的时间,我已经在大学里开始学习计算机程序课--BASIC语言了。记得我当时对计算机和这门课都很感兴趣,至今还能清晰记得教这门课的老师的名字以及我考试的大致成绩。我们的学校地处苏北,规模不大,基本上属于“矮矬穷”的层次,计算机机房用现在的话说却是非常“高大上”的地方,印象中连校长室都没有安装空调,那几台记不清是“苹果”还是“紫金”的计算机却已经享受上了。

一本书,一件事,一个梦17-18

摘要:2014年4月20日,工作之故,我约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撰稿纪念。在这篇题为《互联网“中国化”进程20年》的文章中,他认为互联网20年的贡献之一是“促进建立公共领域”。具体表现有三:一、分权、匿名和灵活的互联网促进了信息传播的民主化;二、互联网创造了公民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展开讨论的公共领域;三、互联网加强了民众之间的联系与集体行动。

有一种恐慌叫做互联网焦虑19-20

摘要:现在互联网无处不在,感觉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其实,从1994年4月20日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算起,中国互联网才20年。“我与互联网”这个题目让我们回望来路,审视当下,最重要的是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