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青年记者杂志 北大期刊

Youth Journalist

  • 37-1003/G2 国内刊号
  • 1002-2759 国际刊号
  • 0.3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青年记者是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4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青年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刊首快语、前沿报告:新生态中的媒介批评、理论视野、观察与批评、调查与研究、新闻实践等

青年记者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青年记者杂志刊首快语
强权前的坚守,让记者更强大1-1

摘要:2006年即将结束时.我遭遇了从业12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恐吓。我主编的版面上一篇报道所涉及到的当事人在稿件见报的当天打来电话.声称“我要杀掉你全家”、“今天下午就砍掉你一只手”.“我就是流氓,我有的是钱来摆平你们”。

媒体脸谱2-3

摘要:新政;新创;荣辱榜;诉讼;经营;海外;人事。

政经资讯4-5

摘要:话语;面孔;时政;经济;科技;国际;榜单。

青年记者杂志前沿报告
传媒2006——2006传媒创新年度报告8-14

摘要:2006年,传媒业在娱乐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但娱乐新闻更上层楼.就连不该娱乐的也被娱乐化了。各大电视台上只见声色一片.由比歌到比舞全面开花.更时不时地有一些知名和不知名的主持人的是是非非.让人想弄清真相都很难。

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年终评点15-17

摘要:总的印象 2006年中国电视给我们的印象是世俗化,世界杯借助电视给中国人带来了平民的狂欢,虽然德国世界杯并没有中国队的影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人对他者的欣赏,逐步强大的中国电视给国人制造了几乎完美的在场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似乎和世界同步了,不夸张地说,中国电视加剧了中国人的旁观者心态。

2006年八大金句17-17

摘要:1、阿扁下台! 因不满台湾陈水扁当局不为其亲信及第一家庭陷入的诸多弊案负责主动请辞下台,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发起了一场“反赍腐百万人民倒扁运动”。

2006年广电行业十大热点18-20

摘要:在一个处于纷繁变幻中的成长性行业,把握重大事件是记录产业发展、解读产业动向的基本方式。我们在持续跟踪的基础上,基于对行业影响的广度与深度、有无里程碑或符号性意义、媒体的关注程度等三方面的对比分析,遴选出了“2006年广电行业十大热点”。

新媒体行进在林中路上20-23

摘要:2006年对于新媒体而吉是一个变革之年。这一年,依然延续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竟合与消融;技术冲动仍然主宰着整个新媒体领域,新技术的每一次出发,都是新媒体的新一轮征程;政策方对于新媒体的关注开始赶上投资方的脚步,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与“十一五规划”中对新媒体的规划都可以看作政策面的积极信号;博客、播客、维客、沃客……来的全是客,一系列“客”的出现,让新媒体呈现出人丁兴旺的繁荣景象。

这一年23-24

摘要:2006年12月24日——也有人称它为“平安夜”,我却在电脑前耗费了整个夜晚。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几个浓妆艳抹的年轻女孩在我面前互相打闹而过,掀起的轻风里带着可乐和巧克力的味道。我想,这个城市今晚一定很热闹。

2006,媒体让我为民航做出重大贡献25-25

摘要:一直以来,我始终把自己所在的社科院的工作节奏定位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满天飞”式的学者的不断增多,我也逛渐加入到这个行列。2006年,我有望创出来机10万公里的历史新高,在为社科院赢得声誉的同时,我也为中国民航做出了重大贡献。回望2006,不由想起了77级考试的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于今想来,恍若隔世。

华东九报的新思路26-26

摘要:2006年11月27日至30日,笫25次华东九报总编辑协作会议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9家报社的老总们就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党报报业发展路径等展开热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现摘编一二。

娱乐报道,在“情色”面前渐丧思想27-27

摘要:回首2006年的娱乐报道.总的感觉是各类媒体都在以极大的热情.不惜版面、不惜时段关注着诸如黄健翔、李湘、赵忠祥与饶颖、张钰等人的是是非非.高潮迭起。然而.人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总与“情色”有关。

青年记者杂志记者部落
袁志发:谁道人生无再少29-31

摘要:这个世界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丰富多彩。一个人、一桩事、一踪河山,本来你已觉得十分了然了,却谁知一场风雨过后,天开云散,一架彩虹横贯天外,此时再回看红装索裹,早已不是旧时相识。

网络“恶搞”是非谈32-34

摘要:赵:两位好! 回顾2006年的网络,“恶搞”成为一个热门的词语。从电影大片、流行音乐,明星名人以及经典传统文化,网络恶搞似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据说,“恶搞”最初由日本游戏界传人台湾,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它借助于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

执着前行的刘煜晨35-36

摘要:“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个悲剧诗人写给生长于喜剧时代的记者的遗言。记者是当代的史官,诗人是人类的良知。我终生铭记,且时时自勉。——刘煜晨手记

一种责任从报道延伸到生活——《一名农村借读生在城市的遭遇》采访前后37-38

摘要:高中生上书中南海 放下电话,我明显感到一种兴奋的情绪在体内涌动。每当遇到好线索,这种感觉就会出现。

青年记者杂志新闻观察
黄健翔PK《南方周末》,没有赢家!40-41

摘要:公众人物也是人,但不是一般的人。他既属于自己更属于公众,不然他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大众传媒不断穿梭在公众人物和公众之间,为他们之间从不知、到相知、再到彼此相互喜欢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公众人物有时似乎可以不在乎传媒,但任何时候不能不在乎公众;而传媒则不同,不仅需要公众人物,更需要公众,为了公众的知情权,往往把公众人物推向风头浪尖。或许有的时候这也是公众人物的某种需要,但无论如何,这时发生在公众人物身上的事或与之相关的,都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自然就成了新闻,这种新闻资源是公众人物本身不能左右的。

打造一支多元化的新闻摄影队伍42-44

摘要:在业界,重视新闻图片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新闻摄影在新闻传播各个环节上的地位,被称作是继“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思想指导下的新闻摄影改革后的“二次革命”。这场发端于本世纪初,主要由市场化比较充分的报纸发起的,以读者为中心、以传播效果为指标的视觉革命,已经遍及几乎所有的平面媒体,成为平面媒体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报纸传播效率提高的同时,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改变,通过直观而明确的图像获得信息,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