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 51-1311/O4 国内刊号
  • 1001-4322 国际刊号
  • 0.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强激光与粒子束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四川核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SA 科学文摘(英)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强激光与粒子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激光大气传输技术专题、讯息、高功率微波技术、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脉冲功率技术、核科学与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高功率TEA CO2激光器气体循环系统的设计1-5

摘要:阐述了气体循环系统对高功率TEA CO2激光器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系统参数、结构组成及其设计。以体积流量法确定放电区气体流速,采用对称式的结构布局,选用轴流压气机和板翅式热交换器,加入系统附加阻力以确定风机静压参数。研究出的气体循环系统,放电区气体平均流速84.8m/s,流速不均匀度纵向4.2%、横向0.38%;光学支架振动加速度4×10^-2m/s^2,振动位移2.6×10^-7m。在放电体积2.5×10^-3m^3、单脉冲注入能量276J、放电脉宽150ns条件下,实现了重复频率400Hz均匀稳定的持续辉光放电,输出了高平均功率激光。

射流抛光多相紊流流场的数值模拟6-10

摘要:理论分析了射流抛光的紊动冲击射流特点,构建了射流抛光的垂直冲击射流模型和斜冲击射流模型。根据射流抛光冲击射流的特点,比较各种流体模型后,采用RNG k-ε模型应用于射流抛光模型的计算。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的二阶迎风格式对抛光模型方程离散,用SIMPLEC数值计算方法对射流抛光过程的紊动冲击射流和离散相磨粒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射流抛光过程的连续流场和离散相磨粒与水溶液的耦合流场,同时计算出了抛光液射流在工件壁面上的压力、速度、紊动强度、剪切力分布和磨粒体积质量分布,分析了垂直射流抛光模型和斜冲击射流抛光模型紊流流场的特点。

高功率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11-14

摘要:从光纤热传导方程出发,研究了不同泵浦光吸收系数对光纤激光器沿光纤长度方向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吸收系数光纤泵浦端温度相对较低,分布较为平缓,有效减缓光纤的热损伤。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实验中选择了吸收系数为1.45dB/m的掺Yb^3+双包层光子晶体光纤作为增益介质,在泵浦光功率为560W时,获得了428.5W的高功率单模连续输出,斜率效率为76.5%,光束质量因子肝〈1.2。由于泵浦端光纤温度较高,实验中对光纤两端进行了主动冷却,并且在离光纤端面约25cm处的光纤表面温度进行实时测量,结果发现随着泵浦光功率的增加,光纤表面温度均匀增长,最高温度为310K,温度正常。

激光测头光束质量分析与控制20-24

摘要:建立了光束质量控制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可定量评价光束质量的参数优化选择方法。针对激光测头进行了两片式光束质量控制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并与光束聚焦控制、准直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激光结果证明:该优化光束控制系统在测量范围内既保持了光束的均匀性,光斑尺寸较小(光腰尺寸为34um),又保证了光束的精细度,有效地抑制了光束质量引入的测量误差,在±5mm测量范围内,其均方根误差仅为6.3um,测量精度明显优于聚焦控制和准直控制系统。

基于双边滤波的弱小目标背景抑制25-28

摘要:为解决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技术中结构化背景抑制的难题,利用双边滤波集成了图像几何、光度和局部结构相似性等信息并以非迭代、局部操作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边滤波的红外弱小目标背景抑制算法,并引入了局部梯度的统计特性来抑制背景细节、增强目标信息,从而达到更好抑制图像中的背景,突出目标图像,提高图像整体对比度、信噪比的目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小波滤波算法比较,该算法对含有弱小目标的复杂背景从主观视觉和数值指标都具有良好抑制效果。

大口径元件面形对离散支撑的频域响应特性29-33

摘要:针对口径为600mm的薄型镜面在多点支撑情况下,分析了不同支撑方案的元件面形在频率域的响应特性,建立了离散支撑单元的1维梁模型,讨论了峰谷值、均方根值分别作为支撑方案优化目标函数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说明峰谷值、均方根值均不能正确评价面形在频率域的响应。分析了支撑单元的间距和大小对频率域的响应特性。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理想支撑方案:中心支撑单元直径10mm,外侧支撑单元直径10mm,支撑单元间距125mm。

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中时间抖动对飞秒脉冲对比度的影响34-38

摘要:基于宽带脉冲的计算模型,采用4阶龙格一库塔法研究了光学参量放大所满足的三光波耦合方程。数值结果表明:时间不同步导致大量本底能量不能被压缩,使本底形成,导致飞秒脉冲展宽,如抖动从0变化到150ps,则其预脉冲宽度由0.2ps展宽到0.7ps,降低了输出飞秒激光对比度,并导致输出能量稳定性降低。采用长而平滑泵浦光脉冲、选择适当长度的非线性晶体、并使系统工作于增益饱和区,能实现高对比度和高稳定的飞秒激光输出。

相位板偏振偏转角对径向偏振光的梯度力分布的影响39-42

摘要:研究了同心分区偏振偏转相位板对径向偏振光梯度力的调制效应。给出了相位板各部分偏振偏转角不同时,光学梯度力的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同心分区相位板各部分的半径和偏振旋转角的改变,光学梯度力方向及大小明显变化,且会产生许多可控的梯度力分布模式,可应用于微粒的收集、分离和合并。结果显示同心分区相位板对径向偏振光的调制可以用来生成可调光镊。

大库仑两电极气体开关静态特性43-46

摘要:研制了大电流、大库仑两电极气体开关,并研究了其静态特性,给出了开关自击穿概率拟合公式。结果显示:自击穿电压与工作气压基本呈线性递增关系;随着气压的升高,自击穿电压的分散性逐渐增大。数值模拟和实验对比显示,开关自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基本满足两参数威布尔分布。该项研究成果能够为选择开关的工作电压及充气压力提供参考,以满足能源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基于月面图像的大气波前倾斜量提取算法的性能分析47-52

摘要:为了提高月球激光测距试验中的回波光子数,考虑将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云南天文台1.2m光学望远镜,以实时校正望远镜跟踪误差和由于大气湍流的影响而造成的到达月球表面的激光束的扩展与漂移效应。针对月面为低对比度扩展源的特点,利用互相关函数法及绝对差分算法对采集的月面图像进行了大气波前倾斜量的提取。模拟了未去除和去除大气波前倾斜量的月面长曝光图像,发现去除大气波前倾斜量后的图像对比度较未去除有了相应提高。研究表明:月球激光测距试验中,绝对差分算法更适合用来提取大气波前倾斜量。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简讯
《强激光与粒子束》入编原子能技术类核心期刊52-52

摘要:《强激光与粒子束》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和四川核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1989年创刊,主要报道我国高能激光与粒子束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内容涉及高功率激光(含高功率微波)与粒子束的产生、传输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栏目:高功率激光与光学、ICF与激光等离子体、高功率微波、加速器技术、粒子束技术和脉冲功率技术。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ICF与激光等离子体
ICF平面低温冷冻靶系统的初步设计及应用53-57

摘要:利用Gifford—McMahon(G-M)制冷机提供低温源,研制了平面低温冷冻靶系统。该系统最低温度可以达到10K,制冷功率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制冷速率可控。其中,在18.6K其制冷功率可以达到6.5w;在14K其制冷功率为3w。利用该系统,初步开展了氩、氢的冷冻实验,并研究了温度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丸结构的影响。获得了氩、氢平面低温冷冻靶,并观察到了低温诱导聚变靶丸形变现象。

单辊旋淬法制纳米晶铜铍合金及结构分析58-62

摘要: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出纳米晶CuBe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电子能谱等分析方法对纳米晶铜铍合金进行结构分析,并与原始态的CuBe合金的相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合理的快速凝固工艺能使铜铍合金的晶粒尺寸达到30nm左右,晶粒形貌发生变化,并且有类似CuBe的金属间化合物出现。由于铍原子加入到纯铜中,使得铜铍合金的固溶度扩大,在快速凝固铜合金中有大量细小弥散的第二相颗粒,有共析转变发生。

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铜63-66

摘要:以Mn-Cu合金为前驱体合金,在0.1mol/L HCl溶液中自由腐蚀去合金化成功制备出纳米多孔铜,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去合金腐蚀前后样品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n-Cu合金在0.1mol/L HCl溶液中发生锰的选择性溶解,制备出的纳米多孔铜呈3维网络状均匀结构,平均系带尺寸53nm,平均孔径尺寸为140nm。

神光Ⅱ升级装置中靶场桁架的结构稳定性67-70

摘要:从提高结构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出发,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靶场桁架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影响大口径反射镜动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靶场桁架的第三阶模态振型,其薄弱环节为支撑立柱;通过在支撑立柱间增加横向加强筋、桁架立柱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桁架的结构稳定性;立柱截面最小方形空心型钢的尺寸为300mm×6mm。给出的靶场桁架的稳定性设计方案满足大口径反射镜的动态稳定性指标。

啁啾脉冲堆积及其放大特性71-75

摘要:根据啁啾脉冲堆积的原理以及模型介绍了两路脉冲堆积时脉冲的时间与频谱特性,分析了堆积脉冲产生时间与频谱调制,以及交叠区产生非线性频率啁啾的原因。通过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分析了堆积脉冲的放大特性,介绍了啁啾参量对放大结果的影响以及放大后堆积脉冲的频率啁啾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堆积脉冲的放大过程中自相位调制效应非常明显,严重影响了脉冲的频谱与频率啁啾。

三甲基硅烷化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76-78

摘要:采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对二氧化硅凝胶进行疏水处理,得到了疏水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表征处理前后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性质,用测量显微镜跟踪处理前后气凝胶柱在空气中直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后气凝胶的表面羟基明显减少,在空气中的吸潮性大大降低,圆柱体在空气中的径向收缩率从30%降至3%。

无源柱腔充气靶制备技术79-82

摘要:分析了柱腔充气靶动态充气、准动态充气和静态充气3种充气方式的特点,完成了无源充气靶的设计和制备,测量了无源充气靶的保气半寿命,讨论了靶的储存和运输。研究表明:充Kr的玻璃柱腔充气靶保气半寿命不低于341h,以打靶时间为3h计算,靶内气体泄漏率不超过2%;采用高压保气罐对成品进行储存和运输,无源柱腔充气靶可实现异地打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