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 51-1311/O4 国内刊号
  • 1001-4322 国际刊号
  • 0.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强激光与粒子束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四川核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SA 科学文摘(英)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强激光与粒子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激光大气传输技术专题、讯息、高功率微波技术、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脉冲功率技术、核科学与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固体热容激光器冷却方式的数值模拟1937-1940

摘要:固体热容激光器连续运转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冷却,以进行下一次运转。因此冷却速度直接影响着热容激光器运转的效率和实用性。从热传导方程出发,以沉积热为内热源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激光二极管阵列从4个方向对称泵浦的板条Nd:GGG激光介质的温度场和和热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冷却阶段分别采用过冷气体、水循环、喷雾、相变冷却方式时的介质温度和应力随时间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相变冷却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将介质冷却到初始温度。

二极管泵浦无机液体激光器出光实验研究1941-1943

摘要:为探索新的高能激光体系,搭建了二极管泵浦的液体激光器。采用激光二极管作为泵浦光源,单侧泵浦掺钕离子的无机激光液体,进行了出光实验。通过测量输出光束的近场分布、脉冲波形和光谱,证实实现了激光输出,输出激光的波长为1053nm。输出的单脉冲激光能量达到47mJ,光-光转换效率达到14%。其光-光转换效率高出闪光灯泵浦液体条件下2个数量级.说明该激光体系具有向高能激光体系发展的前景。

用激光雷达探测合肥高空钠层的变化1944-1948

摘要:介绍了自行设计的钠共振荧光激光雷达系统,并对钠层密度、钠层柱密度、中心高度及均方根宽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3月合肥上空钠层变化显著.钠层柱密度从12月平均值5.4×10^9cm^-2变化到3月平均值2.4×10^9cm^-2。下降了50%以上。均方根宽度也下降,中心高度略有波动。合肥钠层的变化趋势与中纬度其它地区具有可比性。

OPCPA系统中光栅对不平行度对脉冲时间波形的影响1949-1954

摘要:利用光线追迹法和四阶龙格-库塔法分析了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系统中实际晨宽器和压缩器所带来的各阶色散,并将其代入放大过程数值模拟了脉冲变化的情况,讨论了压缩器光栅对表面不平行、刻线不平行、信号光强度、泵浦光强度等因素对输出脉冲宽度和时间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栅对表面不平行将引起脉冲宽度变大,且光栅顺时针旋转对脉冲宽度和波形影响更大。而光栅刻线不平行时,当仅考虑二阶色散时,夹角为0.8。时脉宽最小,考虑到三阶色散时,夹角为r脉宽最小,且光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对脉冲的作用相同。对实际OPCPA系统,当放大晶体材料及长度一定时,尽量调整压缩器光栅平行,信号光强度和泵浦光强度有一最佳值能使输出脉冲宽度达到最小。

带光纤环的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系统1955-1958

摘要:为了抑制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系统的温漂和瑞利散射光窜扰反斯托克斯散射光,在传感光纤前端盲区后放置光纤取样环,用瑞利散射光解调反斯托克斯散射光及用光纤取样环的温度计算光纤线上其它点的温度,提高了系统的测温精度和稳定性。采用功率100mW,波长1.55μm,脉宽10US脉冲激光器和15dB前置光纤放大器,100M14bitA/D转换卡及DSP作数字平均构建光纤拉曼温度系统的实验,实现了测温误差在±0.03℃内。

激光推力器喷管热防护实验研究1959-1963

摘要:基于激光推力器喷管热烧蚀因素分析.初步提出了反射式和吸收式两种喷管热防护方法,并相应设计了两种喷管。以10kw级脉冲式CO2激光器为光源.三次反射激光推力器为对象,进行了两种方式下两种喷管的热防护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喷管均发生不同程度烧蚀,与相对聚焦位置和激光作用时间有关;反射式热防护通过喷管光学表面对透射激光能量进行二次聚焦,以及良好的循环冷却,可能成为将来激光推力器喷管热防护的备选方案之一。

《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向审稿人致谢1963-1963

金属力学性能的温升率效应研究概述1964-1968

摘要:总结了快速加热下金属力学性能温升率效应研究的有关工作和结果,包括二战刚结束的几年中美国的研究者采用材料宏观性能测试方法进行的研究和近十余年国内的研究者采用将宏观实验测试与材料微观组织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指出在温升率效应方面应进一步进行更准确、系统的宏-微观实验和从时-空多尺度角度进行热-力-材料耦合的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获得更明确的规律性认识并归纳出工程可用的数学描述。

激光辐照下转动柱壳平均温度与破坏时间的工程估算1969-1974

摘要:推导了激光辐照下转动壳体平均温度沿壳体母线方向分布的解析公式。由于对高斯功率密度分布光束无法得到工程上实用的结果,对公式进行了解析拟合,仅由一个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拟合系数——分布因子确定了解析拟合公式的形式,明确了温度估算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解析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一致。作为温升估算方法的一个应用实例,推导了转动充压柱壳在激光辐照下破坏时间的解析公式,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得较好。

连续和重复频率激光对旋转壳体加热效率的数值模拟1975-1978

摘要:基于有效利用激光能量的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并比较了重复频率和连续激光对旋转壳体的加热效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重复频率激光要比连续激光的加热效率高,而且加热效率与重复频率、占空比等有关;在平均功率密度相同的前提下,在频率相同条件下,占空比减小,温度上升加快,即加热效率随占空比的减小而增大;在相同占空比条件下,重复频率越小温度周期变化越明显,振荡峰值越大,当占空比较小时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重复频率对加热效率影响减小。

大口径LD泵浦的激光放大器热沉积特性1979-1982

摘要:通过分析LD阵列端面泵浦片状放大器的工作特点,建立了对增益介质Nd:YLF进行热特性研究的有限元模型。针对泵浦能量空间均匀分布、高斯分布、超高斯分布三种情况,计算出了LD泵浦功率56kW,脉冲宽度520μs,重复频率10Hz状态下晶体瞬时3维温度和热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脉冲工作方式,晶体各节点温度随时间呈锯齿形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吸热和冷却效果达到平衡,介质温度呈周期性变化;在相同泵浦峰值功率条件下,超高斯泵浦能量分布引起的温升和热应力最小,其最大值分别为103.3℃和47.6MPa;有效泵浦功率密度达到10kW/cm^2量级时,介质极可能发生热致断裂。

连续激光内通道传输的弱可压缩流模型1983-1986

摘要:分析了激光在气体中传输时采用等压近似线性方程求解流场密度分布的优缺点,在高低速流场统一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压力原变量的分步求解的弱可压缩流计算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特点。采用该模型结合标量衍射理论对连续激光在封闭充气管道中受到的气体热效应影响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弱可压缩流计算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映非自由边界热对流对气体密度分布的影响,进而反映流场对光束的影响。这说明弱可压缩流计算模型能较好地适应内通道光传输问题的仿真研究。

光纤光栅F-P标准具选模单频环形腔光纤激光器1987-1990

摘要:讨论了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F-P)标准具选模光纤激光器的单频运转原理,并研制了全光纤结构单频掺Er^3+光纤环形激光器。实验中采用两个976nm激光二极管双向泵浦作为泵浦源,高掺杂浓度掺Er^3+光纤作为增益介质,以行波腔消除空间烧孔效应,利用光纤光栅F-P标准具窄带选模特性,当泵浦光功率为36mw时,得到了稳定的单频激光输出。实验中使用了长5和3m的掺杂光纤,在泵浦光功率为145mw时输出功率分别为19和42mw,光-光转换效率分别为13%和29%,斜率效率分别达到了16%和33%。输出谱线3dB带宽0.01nm,无跳模现象。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ICF与激光等离子体
辐射超声速扩散传输产生条件的研究1991-1995

摘要:利用1维辐射扩散方程的解析理论,在外加辐射源为恒温源的条件下,对能够产生辐射超声速扩散传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可以解析地得出在固定物质密度下能够产生超声速扩散流的参数区域。分析得出:对于一个固定的恒温外源.随着时间的增加,热波波头位置是随时间的平方根增长的.光学厚度正比于波头位置,也是随时间而逐渐增加的;而马赫数是按时间平方根倒数减少的。并推导出在不同密度下恰好产生超声速扩散时,辐射源温度和辐射热波波头位置满足的临界值条件,它们是关于介质密度的函数关系式。最后以SiO2泡沫为算例,对这些结果的物理图像做了简要的阐述,对它们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和分析。

激光支持等离子体流场的2维动态数值模拟1996-2000

摘要:采用高温气体(等离子体)电离度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以及具有五阶精度的广义Godunov差分格式-加权本质无振荡格式,给出了高温气体状态方程的简便描述,并考虑激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和能量耦合模拟了强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时激光支持靶面等离子体流场的动态物理过程,并同理论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考虑2维膨胀效应的理论模型结果比2维数值计算结果偏大,但两者只有接近一倍的差距,并无数量级的差别。考虑了膨胀效应的2维数值计算结果是可信的。

四程放大系统腔镜位置变形镜的面形解2001-2003

摘要:根据在大型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中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应用研究,将变形镜置于腔镜位置。有利于提高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动态范围。基于变口径90°翻转四程放大系统的光路特点,从理论上比较完整地解决了四程放大系统腔镜位置变形镜面形解的存在性问题.并对口径变换比值(缩束比)与面形求解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只要缩柬比小于1,对应系统连续波前畸变的腔镜位置面形解是存在的。且随着缩柬比减小,解的收敛性增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高功率微波
人工引发雷电先导-回击过程的电场变化特征2004-2010

摘要:2005年夏季在山东滨州进行了以人工引发雷电为主的综合观测实验,在负电场环境下,成功引发雷电5次,其中传统引发方式3次,空中引发方式2次。详细分析了双向先导-小回击过程和箭式先导-回击过程的垂直电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次空中引发雷电的双向先导发展过程在地面60m处产生的电场变化为4.70~14.60kV/m,呈负向变化;在550m处为0.11-0.16kV/m,呈正向变化。利用60m处的先导电场变化,估算双向先导电荷线密度分布的斜率为(1.2~3.8)×10^-7C·m^-2。箭式先导-回击电场变化波形呈不对称V形,V形的底部对应先导的结束和回击的开始。60和550m处的箭式先导电场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7.80和1.20kV·m^-1。随水平距离的增加,箭式先导电场以水平距离的-1.18次方衰减。

不同厚度有耗左手材料板中的电磁波研究2011-2014

摘要:基于有损耗的Lorentz模型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模拟了有耗左手材料(LHM)平板对波源的图像聚焦特性。分别计算了不同宽度的左手材料平板结构。通过比较说明电磁波在不同厚度左手材料板中传播方式相同。材料板越薄,其聚焦点的位置越往板边缘靠近。当左手材料板的厚度不满足聚焦尺寸时,该聚焦点将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