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 51-1311/O4 国内刊号
  • 1001-4322 国际刊号
  • 0.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强激光与粒子束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四川核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SA 科学文摘(英)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强激光与粒子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激光大气传输技术专题、讯息、高功率微波技术、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脉冲功率技术、核科学与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中时间同步抖动对增益稳定性的影响529-532

摘要:在考虑了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中的脉冲波形、相位失配和时间同步抖动情况下,给出了计算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增益特性更为完善的三波耦合理论模型。并在1 ns的时间同步抖动情况下.对比分析了光参量放大在小信号放大及饱和放大时的增益稳定性。光参量放大的时间同步抖动对增益影响非常大,使放大信号光脉冲的增益光谱发生了明显的偏移,波形不对称和整个增益降低;并且信号光光谱越宽,光参量放大间的时间同步抖动对其增益影响越严重;但随着参量放大增益饱和的出现和加深,信号光和抽运光之间的同步时间抖动对放大信号光的输出强度影响减弱,即在饱和放大处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放大信号光输出。

运用功能梯度结构降低大功率激光系统中镜面热变形的数值分析533-538

摘要:提出一种运用功能梯度结构以有效降低大功率激光系统中镜子温度和镜面热变形以及减缓热应力的新方法。讨论了环形分布和高斯分布2种类型的激光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可使硅镜和铜镜的表面热变形成倍降低。并且还能同时显著降低镜体温度。讨论了代表热学和力学性质的函数表达式的斜率对镜面热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功能梯度结构的热物理对镜面形变产生重大影响,而力学性质对镜面形变的影响非常小。该结论可为具有该功能梯度结构的镜子优化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中科院理化所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获重大进展538-538

摘要:据物理所近日消息,由中科院理化研究所承担的863计划新材料领域“新型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和紫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课题,通过努力攻关,在深紫外谐波光全固态激光器的研制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并获得中、美两国专利的KBBF棱镜耦合技术,制作成功光接触KBBF-CaF2棱镜耦合器件,使用这-棱镜耦合器件,以直接倍频方法成功实现了深紫外谐波光输出的三个国际首创。

外腔中半导体二极管激光阵列的高阶侧模锁定539-541

摘要:理论分析了外腔较短情况下,宽条半导体二极管激光阵列(LDA)高阶侧模相位锁定的可能性,观察了包含主、旁瓣结构的多侧模远场光强分布。从实验记录结果可以看出,在旁瓣中出现了标志锁相的峰、谷结构,而且该结构的调制度明显高于主瓣中的峰、谷结构的调制度,结果表明:在外腔较短情况下,LDA高阶侧模相位锁定的现象是存在的。

介质镀膜空芯光纤在THz频段的传输特性542-544

摘要:理论分析了介质镀膜空芯光纤在THz频段的传输特性,得出了该光纤的特征方程及模式分布。利用射线光学原理计算了介质膜材料为聚酰亚胺、介质膜厚度为0.05mm的光纤的衰减常数随介质膜内直径的变化情况。得出其主模在THz频段的衰减常数小于1dB/m,该值远小于相同内径的金属圆波导在这一频段的衰减常数。模拟计算了介质膜厚度为0.05mm、内径为1mm,金属膜内径为1.05mm的介质镀膜空芯光纤在0~1THz的S参数,模拟结果显示该光纤在TFHz频段有很宽的通带,且在通带内衰减常数小于0.5dB/m。可用于THz频段电磁波远距离传输。

两个半导体激光器交叉注入的理论分析545-548

摘要:提出了一个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交叉注入锁定半导体激光系统。针对其中最简单的两激光系统,导出了描述它的方程组。解析求解了它们具有相同自由振荡频率时的定态解。结果表明,在相同耦合条件下,锁定的频率范围比主一从方式扩大了大约一倍。从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是这种特殊系统,在锁定后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不同转换方式对三角函数算子分割效果的影响549-552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分割算法——三角函数算子,它是一种基于光学干涉原理的快速图像分割方法,并分析了其硬件实现装置。在该算子的运用中需要将输入图像的强度信息转化为相应的相位信息。定义了不同的强度一相位转换方式.例如线性方式、对数函数方式、正切函数方式、反正切函数方式等。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转化方式对三角函数算子分割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转换方式及其参数.都直接影响该算子的分割效果和边缘类型分辨能力。分析表明,在对数S形函数方式下,不但能够检测阶梯状和脉冲状等类型的边缘,还能够检测出屋顶状边缘。

Yb^3+:YAG片状激光器的温度效应及金刚石窗口冷却设计553-558

摘要:基于准三能级速率方程分析了Yb^3+:YAG片状激光器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激光介质的温度由300K升高到400K,激光器的储能提取效率由43%下降到26%。提出了利用热传导性能及优异的金刚石窗口对激光片的两端面进行冷却设计。模拟结果表明对掺杂11.6%厚度为1.2mm.的激光片在泵浦功率密度为15kW/cm^2.重复频率为10Hz的条件下,要将最高温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比如320K),周围冷却水的对流换热系数不应小于2kW/(m^2·K)。模拟结果还表明,在相同的热功率密度和冷却条件下,减小激光片的厚度同时增加抽运光的传输次数可以明显的降低激光片的温度。

带光放大器的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系统559-561

摘要:详细阐述了红外双波长带光放大器的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系统原理。为了抑制放大器的自发辐射增长、温漂噪声积累、瑞利背向散射光窜扰反斯托克斯背向散射光,采用两条已知温度的曲线和最近测量温度曲线的解调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测温精度和稳定性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系统的测温误差在±0.1℃内。

2维光子晶体中的掺杂效应数值研究562-564

摘要:把平面波展开方法(PWM)用于2维光子晶体掺杂情况下透射特性的研究.计算得到了粗细不同的空气柱掺杂、相同半径不同介质柱掺杂、不同柱体形状掺杂情况下2维光子晶体的透射系数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2维光子晶体的禁带的宽度、位置、透过率与掺杂体半径、掺杂体介电常数、掺杂体柱体几何形状等因素有关,掺杂因素相差越大透射曲线变化越明显,特别是损耗介质的掺人更使得禁带可调要素增加。

径向剪切干涉法综合诊断光束质量研究565-568

摘要:为了解决高功率激光装置光束质量诊断系统的自验证问题,研究了基于空间相位调制的径向剪切干涉法综合诊断光束质量的实验应用。该方法理论上只需一台干涉仪且从单幅干涉图中获取光束的近场、相位和远场分布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相位分布,由测量近场和相位恢复出的远场同CCD直接测量得到的远场形态相同。环围能量比曲线相当吻合,不足之处在于只能提取近场较低空间频率成分,还达不到CCD直接测量的空间分辨水平。

TEA CO2激光器几种放电电极的比较569-574

摘要:从均匀场电极理论出发,计算并讨论了近似Rogowski电极、Chang电极(含紧凑式Chang电极)和Ernst电极的形状、理论电场分布和实际电场分布。对实验室所用的几种电极进行了脉冲放电实验,从而获得了TEA CO2激光器的放电参数与输出特性,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计算表明,在基本参数相同的情况下,Ernst电极具有最紧凑的外形和最佳的均匀电场分布。实验表明,采用近似Rogowski电极的TEA CO2激光器具有最大放电辉光范围和44kV的最小放电击穿电压;采用Ernst电极的TEA CO2激光器具有25J的最高单脉冲能量和最大17.2%的斜率效率。最后提出了TEA CO2激光器主电极的选择建议。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ICF与激光等离子体
长脉冲激光作用下薄膜表面鼓包的形成机理575-579

摘要:在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实验中,可以在显微镜下观测到激光辐照引起的尺寸较大、形状对称性很好的鼓包。从杂质气化的角度,应用弹性力学的球壳受压膨胀模型,分析薄膜表面鼓包的形成机制,同时得到了相应情况下薄膜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半径越大杂质在激光辐照下越容易引起薄膜破坏,填埋得越浅的杂质也越容易引起薄膜破坏。杂质诱导破坏机制下,薄膜的裂纹首先出现在杂质附近的薄膜基体中。在薄膜中出现裂纹的临界状态时,半径越大、填埋得越深的杂质所引起的鼓包尺寸越大、高度越高。这种热力耦合模型,弥补了现有理论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理论。

1053,527,351nm倍频分离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580-582

摘要:用电子束蒸发及光电极值监控技术在石英基底上沉积了三倍频分离膜,将部分样品置空气中于250℃温度下进行3h热退火处理。然后用Lambda900分光光度计测量了样品的光谱性能;用表面热透镜技术测量了样品的弱吸收值;用调Q脉冲激光装置测试了样品分别在355nm和1064nm的抗激光损伤阈值。实验结果发现,样品的实验光谱性能良好。退火前后其光谱性能几乎没有发生温漂,说明薄膜的温度稳定性好;同时弱吸收平均值从退火前的1.07×10^-4下降到退火后的6.2×10^-5,从而使对基频的抗激光损伤阈值提高,从14.6J/cm^2上升到18.8J/cm^2,但是三倍频阈值在退火后有显著降低,从7.5J/cm^2下降到2.5J/cm^2。

用第一性原理研究K空位对KDP晶体激光损伤的影响583-586

摘要: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及超软腰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KH2PO4(KDP)晶体中K空位的电子结构、形成能及驰豫构型。讨论了K空位形成后电荷密度的重新分布、相应的电子态密度和能带结构等性质。计算得到中性K空位的形成能为6.5eV,远小于间隙K原子点缺陷形成能13.07eV。K空位的存在使晶胞体积增大,分别沿结晶学轴a方向增大近0.8%,b方向增大近0.87%,c方向增大近1.2%,同时使与之配位的8个氧原子发生较大位移,使这8个氧形成的空腔体积增大近3.2%。空腔体积的增大不仅促进了各种点缺陷的扩散迁移,而且有利于其它杂质原子的填隙。K原子迁移率的增大会引起离子电导率的增大。因而会降低KDP的激光损伤阈值,因此从这个方面讲。K空位的存在是不利的。但是如果能从实验上(如热退火)利用K空位所造成的扩散通道排出或改善缺陷结构,则可提高KDP晶体的光学质量。

微球动态涂敷状态实时监测光学系统的设计587-590

摘要: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实时监测直径0.2~1.0mm激光核聚变靶球涂敷状态的光学系统的设计。系统采用环形LED照明系统以适合特殊的照明要求,用Petzval型物镜使500mm处的微球清晰成像于CCD像面上,CCD输出的图像电信号经图像采集卡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该数字信号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实现了系统对靶球膜层涂敷作业的自动监控.大大提高了涂敷效率。所设计的系统轴上点最大弥散斑直径为12.6μm.轴外最大弥散斑直径为15.8μm,整个视场的像质比较均匀.分辨率较高,对于波长522nm的光线,场曲和畸变分别小于15μ和0.012%,像质优良。

中科院光电所生物芯片仪器项目获科技进步奖590-590

摘要:据光电所近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与电工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生物芯片仪器研制”,日前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光电所研发了“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扫描仪”、“CCD生物芯片检测仪、生物芯片点样仪”等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芯片检测仪器;

直接置换法制备包覆型纳米铜-银双金属粉末591-594

摘要:以AgNO3为主盐,采用直接置换法初步制备了包覆型纳米铜一银双金属粉末,分析了工艺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铜一银双金属粉末为包覆型结构,平均粒径约70nm,分散性较好,表面银的原子分数达到74.28%。在洗涤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保护剂,有效解决了纳米铜粉的氧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