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 51-1311/O4 国内刊号
  • 1001-4322 国际刊号
  • 0.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强激光与粒子束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四川核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SA 科学文摘(英)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强激光与粒子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激光大气传输技术专题、讯息、高功率微波技术、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脉冲功率技术、核科学与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水滴烧蚀激光推进性能测试353-356

摘要:以脉冲式TEA CO2激光器为光源将雾化水滴用作推进剂进行了激光推进实验研究.由力传感器测量得出的推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得出了冲量耦合系数的大小.实验发现水工质激光推进冲量耦合系数的大小与雾化水滴的尺寸、速度等性能参数及其分布密切相关,水滴尺寸和速度越小,速度分布范围越集中,冲量耦合系数越大.

英瑞科学家实验出激光粒子透视眼镜效应356-356

摘要:英国《自然材料》杂志最近报道,英国和瑞士科学家利用粒子的运动特性,设计出一种方法,成功使固体物质变得透明。虽然这目前还只能在实验室内实现,却是朝着最终发明实用型透视装置迈出了重要一步。实验成果在理论上表明,未来有可能制造出真正的“透视眼镜”。这种尖端技术可用于一些有意义的领域,例如帮助搜寻灾后废墟下的幸存者,以及检查人体内部被骨骼遮挡的部位。

角隅全反镜谐振腔激光器的输出特性357-361

摘要:在高功率脉冲气体激光器中,用角隅反射镜作为全反镜,平行平面镜作为输出镜构成角隅全反镜谐振腔.对角隅腔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和抗失调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平凹腔和平平腔激光器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角隅全反镜失调角为16 mrad时,角隅腔激光器的单脉冲输出能量下降9.2%,且近场输出光斑没有明显变化;而凹面全反镜失调角仅为0.4 mrad时,平凹腔激光器输出能量下降了9%,近场输出光斑严重变形.在输出镜正前方3.12 m处测量,当角隅镜偏转16.3 mrad时,激光器输出光斑与标准状态时的输出光斑重合;凹面全反镜失调角为0.4 mrad时,激光器输出光斑位移14 mm.经模式仪分析表明,角隅腔激光器近场光强分布均匀.

不同地区大气光学湍流内外尺度测量362-366

摘要:用光学湍流参数自动测量系统对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光学湍流内外尺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观测.分析了湍流尺度的日变化规律,给出了其频数分布.结果表明:两地内尺度的均值为十几mm,外尺度的均值约为2 m;内陆地区内尺度日变化趋势较为复杂,而外尺度的日变化趋势与湍流强度十分相似;沿海地区内外尺度与湍流强度均无明显关系.大气湍流尺度的大小和分布状态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因此,在估算实际大气湍流对光学系统的影响时,需要实测湍流尺度以便得到准确的结果.

贝塞尔-高斯脉冲光束在色散介质中的时间和光谱特性367-371

摘要:对等衍射长度贝塞尔-高斯脉冲光束在色散介质中的时间和光谱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空间参数,贝塞尔-高斯脉冲光束沿轴上传输时,脉冲宽度不变.传输距离小于无衍射长度时,随衍射角增加,功率谱形状未变,脉冲波形保持不变;传输距离大于无衍射长度时,随衍射角增加,光谱由蓝移变为红移,脉冲展宽.

大气边界层各向异性的室内模拟研究372-376

摘要:边界层的各向异性研究对于了解实际大气的湍流特性和经典理论的适用范围均具有较大的意义.利用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实际大气边界层,使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对数光强起伏谱的特征,将获得的标度指数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层在水平方向较为接近各向同性,而垂直方向则呈现一定的各向异性.

光功能纳米陶瓷材料研究取得重要成果376-376

摘要:近日,受科技部委托,福建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洪茂椿院士主持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光功能纳米陶瓷材料研究”进行验收,同时对其地方配套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认为该项目已全面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任务书规定的指标和任务,研究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先进性,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材料的发光量子效率和发光寿命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大气湍流对空间光耦合至单模光纤的影响377-380

摘要:根据弱湍理论,考虑湍流强度闪烁、孔径平均效应、湍流波前畸变及耦合系统跟踪误差的影响,导出了空间光到单模光纤的平均耦合效率及耦合功率起伏方差模型.根据Hufnagel-Valley 5/7折射率结构模型,对下行连接及上行连接的平均耦合效率及耦合功率起伏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下行连接,随着地面接收天线孔径的增大,相对功率起伏先是由于孔径平均效应而减小,而后由于湍流波前畸变的影响而逐渐增大;对于上行连接,可忽略湍流波前畸变及孔径平均效应的影响.

高斯型空间光孤子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381-384

摘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斯孤子在对数型饱和非线性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考查了两光束间的相对振幅和相对相位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斯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敏感地依赖于两光束间的相对振幅和相对相位.在不同的振幅差异范围内,光束间的主要作用交替地表现为相互排斥和相互吸引,并由于高斯孤子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光束在碰撞后以一种尺寸周期性变化的呼吸模式传输.随着相对相位的增大,两光束间始终持续地表现出强烈的排斥作用,直到相对相位增加到一个2π周期之后.而且碰撞之后,光束也都以呼吸模式进行传输,其分离的角度越大,呼吸就越明显.

高斯反射镜及其倾斜对平凹腔激光场分布的影响385-388

摘要:从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出发,运用边界元法数值计算了平凹腔平面镜均匀反射率时倾斜和未倾斜情况下基模的场强分布、相位分布和本征值,同时与高斯反射率平面镜在腔镜倾斜时的情况做了比较.研究表明,腔镜倾斜使激光场模式分布沿发生倾斜的方向向镜边缘偏移,而且在腔镜倾斜较严重时模式分布发生畸变,不再是对称的高斯分布,基模本征值随倾斜角增大而变小,光束远场分布变差.同等条件下,高斯反射率平凹腔腔镜倾斜对谐振腔引起的模畸变小于均匀反射率平凹腔,且基模光场及本征值随镜倾斜的变化关系稍不同于均匀反射率平凹腔.

激光熔凝层组织与摩擦学特性的研究389-392

摘要:为研究激光熔凝层的磨损性能,在灰铸铁材料表面进行激光熔凝.以激光熔凝强化的灰铸铁为上试样,灰铸铁为下试样,模拟活塞环、缸套工作环境,进行标准的SRV快速磨损试验.利用表面形貌仪测量配副双方的磨损深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熔凝层、磨痕形貌.结果表明:激光熔凝层显微组织为先共晶奥氏体分布在共晶基底上的亚共晶,显微硬度变化范围在HV0.2800~HV0.21 200之间.上、下试样磨损深度分别为2.04 μm和1.35 μm,摩擦系数在0.072 8~0.082 2范围内变化,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

1 Hz~25 kHz可控制变频率微片激光器393-397

摘要:用20 W光纤耦合LD作为泵浦光源,对Nd^3+:YVO4微片进行了增益开关实验,获得了可控制变重复频率(1 Hz~25 kHz)的调Q激光输出.输出脉冲激光的宽度为16 ns,输出的峰值功率在几W.从速率方程出发进行了增益开关理论研究,通过数值解,分析了输出激光特性:当泵浦电流高于产生单脉冲的电流时,增加泵浦电流将在一个泵浦脉宽中出现多个激光脉冲输出;增加泵浦脉宽,将在一个泵浦脉宽中出现多个激光脉冲输出,泵浦脉宽越大,子脉冲个数越多;当增加重复频率时,输出与泵浦激光重复频率完全一致的激光脉冲,但也将在一个泵浦脉宽中出现多个激光脉冲输出.

第十届全国高功率粒子束学术交流会第一轮通知397-397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ICF与激光等离子体
基于门控积分的光电导探测器标定方法398-400

摘要:为了用同步辐射光源完成对光电导探测器的标定工作,用门控积分方法代替基于高性能宽带示波器的高灵敏测量系统,改进了前端放大器,带宽达到了2.9 GHz,改进后的门控积分系统灵敏度达到2.8×10^-18 C/bit.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进行了金刚石探测器的灵敏度动态标定实验,针对碳、铝、镍、铁多种薄滤波片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具有比较好的信噪比结果.从试验结果可以初步得出样品探测器在长波段响应(50~280 eV)比较灵敏,在原理上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时域延时多脉冲叠加平滑过程的分析401-404

摘要:为满足惯性约束聚变对ns级可整形激光脉冲的独特要求,提出了一种将多脉冲延迟堆积实现脉冲平滑和灵活整形的方案.这种方案基于多光束耦合器与压电陶瓷结合技术,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可以精确控制相邻脉冲延时.详细分析和讨论了时延多脉冲叠加原理和叠加技术,给出了脉冲堆积时满足平滑要求的延迟时间(约为堆积所用高斯脉冲束腰宽度)和相邻脉冲间延时相位差所需的控制精度.

长波长激光驱动Ni-like Ag 13.9 nm X射线激光的理论研究405-409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掠入射驱动碰撞机制的特点与长处,以基频光正入射驱动为参照,用系列程序研究了6 μm和3 μm激光正入射驱动类镍银碰撞激发机制.在波长6 μm的激光正入射驱动下,激光能量直接沉积到增益区,大大提高了增益区的电子温度;以5 J驱动能量,获得有效增益系数为20.7 cm^-1的高增益和有效增益长度积为41.4的深度饱和增益,与波长1.053 μm的正入射相比,以19%的驱动能量,使有效增益系数提高了60%.在波长3 μm的激光正入射驱动下,激光能量沉积到增益区附近,大大提高了增益区的电子温度;以15 J驱动能量,获得有效增益系数为21.2 cm^-1的高增益和有效增益长度积为42.4的深度饱和增益,与波长1.053 μm的正入射相比,以57%的驱动能量,使有效增益系数提高64%.

能量输运对柱状等离子体开关磁场穿透过程的影响410-414

摘要:对于高密度、导通时间为μs级的柱状等离子体开关,利用磁流体动力学理论(MHD),对其导通阶段的磁场穿透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磁场分布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了开关导通过程中能量输运导致的温度不均匀分布对磁场穿透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对于高密度等离子体开关,磁场以远大于磁扩散速率的速度穿透到等离子体中;在磁压对等离子体产生的压缩效应和欧姆加热效应共同作用下,激波区域的等离子体温度显著升高,这进一步加速了磁场穿透;当考虑能量输运方程时,开关导通时间为0.87 μs,比等温模型的结果0.92 μs短,与实验结果0.87 μs相一致.

2006全国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41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