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 51-1311/O4 国内刊号
  • 1001-4322 国际刊号
  • 0.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强激光与粒子束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四川核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SA 科学文摘(英)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强激光与粒子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激光大气传输技术专题、讯息、高功率微波技术、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脉冲功率技术、核科学与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飞秒强激光作用下电子振荡导致的谐波辐射频谱的展宽和红移1761-1764

摘要:采用单电子模型研究了圆偏振飞秒脉冲激光作用下电子振荡导致的谐波辐射频谱的特性.研究发现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电子在激光场中运动的相对论效应可以导致谐波辐射,并且发现谐波辐射频谱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发生了展宽和红移.电子与强激光脉冲相互作用,电子除了在激光场的作用下做横向振荡运动之外,激光脉冲的纵向有质动力对电子还有推动作用,这是产生谐波频谱红移的原因,而谐波辐射频谱展宽是由电子纵向速度的变化引起的.分析激光场中电子在不同方向的辐射频谱表明:随着谐波阶数的升高,红移在有规律地变大;在θ=3π/4方向上电子频谱的红移比θ=π/2方向上更明显.

双向光泵浦XeF(C—A)激光1765-1768

摘要:讨论了双向光泵浦XeF(C-A)激光技术,给出了双向泵浦情况下的XeF2光解离波图像.在双向泵浦条件下XeF(C-A)激光输出能量提高了近3倍,最大输出达到3.3J,激光脉宽增加到1100ns.激光输出特性受XeF2初始浓度的显著影响,激光形成时间随XeF2初始浓度增大而加长,激光脉宽先增大后减小,激光近场光斑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由方形变化为'X'形状.

超短脉冲贝塞尔-高斯光束在自由空间的传输特性1769-1772

摘要:使用复解析信号法研究了束宽与频率无关的超短脉冲贝塞尔-高斯光束在自由空间的传输特性.研究表明:在无衍射长度内,超短脉冲贝塞尔-高斯光束的横向光强分布几乎不变并集中在传输轴附近,轴上脉冲随传输距离增加而展宽.在无衍射长度外,横向光强分布显著扩展.随传输距离增加,轴上光谱蓝移先增加,达到极大值后逐渐减小,最后在远场趋于一渐近值.对单周期的超短脉冲贝塞尔-高斯光束的轴上光谱蓝移先增加,达到极大值0.50 fs-1.然后逐渐减小,在远场蓝移趋于渐近值0.16fs-1.

一种新型温度自适应光纤光栅动态传感系统1773-1777

摘要:研究了采用温度控制光纤Bragg光栅(FBG)作为信号解调器件的自适应光纤光栅动态传感系统.系统利用半导体制冷器件对滤波用FBG进行温度控制,以改变FBG的窄带滤波波长,使之在合适的滤波波长工作,以适应测量环境温度变化,实现对传感器环境温度变化的自适应.通过采用参考信道,去除系统噪音,提高测量精度.系统动态应变传感精度达到9.745×10-10(Hz)-1/2.

非线性拉曼激光雷达系统检测CO2气体的受激拉曼过程1778-1782

摘要:利用气体的受激拉曼散射增益效应的非线性雷达技术是探测大气中的CO2气体的重要方法,用Nd:YAG固体激光器(1064 nm)的三倍频光(354.7 nm)注入装有CO2和N2高压气体的拉曼管中,气体的受激拉曼散射(SRS)过程产生两种气体的一阶斯托克斯光,用来作为拉曼雷达的发射种子光源.介绍了产生光源的实验装置,论述了SRS中气体气压变化与一阶斯托克斯光能量输出变化的定量关系,得到最佳能量输出的优化条件,并对SRS中一阶斯托克斯光产生过程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光源的试验结果,设计了非线性受激拉曼雷达系统,对前期的普通拉曼雷达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超声波法测量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1783-1786

摘要:用AMK-02型超声波大气参数综合测量仪同时测量了常规气象参数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分析并找出了该仪器给出的C2n在转换时刻与热丝温度脉动仪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由于超声波法测量温度脉动精度太低,只能达到0.01K.同时建立了另一种适用于超声波仪计算C2n的方法,即利用该仪器准确的常规气象参数计算C2n,其计算结果与热丝温度脉动仪的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分数傅里叶变换面上余弦-高斯光束的变换特性1787-1790

摘要:利用Wigner分布函数的方法,研究了余弦-高斯光束的分数傅里叶变换特性.导出了余弦-高斯光束在分数傅里叶变换面上光强分布和束宽的解析计算公式,并对此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表明:分数傅里叶变换阶数对余弦-高斯光束的光强分布有明显影响,余弦-高斯光束的轴上光强随分数傅里叶变换阶数呈周期性变化,束宽随分数傅里叶变换阶数也呈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对给定调制参数的余弦-高斯光束,通过适当选取分数傅里叶变化阶数可以获得平顶的光强分布.

共轴抛物镜线聚焦性能的2维分析1791-1793

摘要:掠入射泵浦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X射线激光泵浦方式,采用了共轴抛物镜作为线聚焦器件.利用2维光路追踪程序,计算了高斯光束从5°掠入射角增加到7°时入射到共轴抛物镜上的线聚焦效果.研究发现,掠入射角从5°增加到7°过程中,线聚焦的尺寸随着掠入射角变大,线聚焦长度从6 mm逐渐变长到12mm,线聚焦宽度从150μm变到40μm;掠入射角6.5°~7°可以实现符合实验要求的线聚焦效果,线聚焦尺寸约10 mm×20μm(最小线聚焦宽度),7°掠入射可以实现较好的线聚焦,基本满足实验的要求.

啁啾高斯脉冲光束在正色散介质中的自聚焦特性1794-1798

摘要:采用分步法结合Hankel变换对修正薛定谔方程进行数值求解,通过数值计算对飞秒脉冲在非线性正色散介质中的自聚焦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啁啾脉冲放大系统(CPA)中的啁啾高斯脉冲,对其全光束自聚焦特性进行了计算模拟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群速度色散(GVD)对大啁啾脉冲的影响很小,谱宽对自聚集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具有大啁啾的脉冲在非线性正色散介质中的自聚焦特性不同于飞秒脉冲,而与纳秒脉冲相似.

湍流大气中激光聚焦光束后向散射的数值模拟1799-1802

摘要:对基于聚焦光束后向散射到达角起伏的湍流测量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近轴标量波动方程和分形相屏算法,提出了聚焦光束二次传输的数值模型,分别就固定点信标光源和聚焦光束后向散射的到达角起伏方差的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相关性,得出了可以从聚焦光束的回波图像信号里提取大气湍流信息的结论.讨论了聚焦距离对固定点光源和回波光束的到达角起伏方差相似度的影响.

超短脉冲倍频中三阶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及补偿1803-1806

摘要:为了提高超短脉冲二倍频的转换效率和改善出射倍频光的脉冲形状,对超短脉冲倍频中三阶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并采用初始相位失配的方法来补偿三阶非线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用KDP晶体二倍频中心波长为800nm的超短脉冲,当入射功率密度大于100GW/cm2时,三阶非线性效应是倍频转换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脉宽为50fs,入射功率密度为250GW/cm2的超短脉冲在KDP晶体(2mm)中的二次谐波变换,当初始相位失谐0.9mrad时,转换效率提高了10%,同时由三阶非线性效应引起的强度调制得到明显抑制,出射基频光和倍频光的脉冲形状得到明显改善.

二次喉道扩压器对COIL的影响实验1807-1811

摘要:氧碘化学激光器分别采用二次喉道扩压器和8°扩压器时,对在不同阀门开度下的气流方向的壁面静压曲线和背压曲线,光轴壁面静压曲线,出口总压与上游压比值曲线,输出功率曲线进行了测量.对两种扩压器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8°扩压器相比,二次喉道扩压器能够有效隔离扩压器下游气流对光腔的干扰,显著减小捩区长度,并将转捩区控制在扩压器内.在激光器背压升高时,二次喉道扩压器的稳定性更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ICF与激光等离子体
沉积温度对HfO2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1812-1816

摘要: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HfO2薄膜,根据镀膜前后基片曲率半径的变化,用Stoney公式计算了薄膜应力,讨论了沉积温度对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发现,HfO2薄膜的残余应力均为张应力,应力值随沉积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280℃左右出现极大值.对样品进行了XRD测试,从微观结构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微结构演变引起的内应力变化是引起薄膜残余应力改变的主要因素,HfO2薄膜在所选沉积温度60~350℃内出现了晶态转变,堆积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掠入射低功率密度驱动Ni—like Ag X射线激光的理论研究1817-1823

摘要:用系列程序对掠入射方式驱动亚稳态类镍银的碰撞激发机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与正入射方式相比,掠入射在1.2×1013 W·cm-2低功率密度驱动时,驱动激光能量主要沉积在增益区附近,可以大幅度提高增益区的电子温度,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增益系数.通过对预主脉冲时间间隔和掠入射角的优化,采用10.5ns延迟时间和16°的掠入射角,可使有效增益系数达到23.8cm-1,比正入射提高84%.用13J驱动激光能量就可以获得增益长度积为23.8的深度饱和增益.

双色场中氦离子高次谐波的保结构算法研究及应用1824-1828

摘要:通过数值求解含时Schr(o)dinger方程,研究了氦离子在不同双色场下的高次谐波.结果显示,尽管倍频光强度仅为基频光的1/10,高次谐波辐射却发生了极大变化.虽然谐波级次推进不多,但效率大大提高了,平台区平均提高103倍,高倍频光对应的高次谐波产生效率提高104~105倍.氦离子在添加倍频光的双色场作用下高次谐波产生效率极大提高的原因是:倍频光极大地加快了电子电离到连续态及返回基态这一过程,使辐射出的高次谐波光子数大大增加,该初步阐释可为高次谐波真正应用到实际中提供一些理论启示.

ICF物理实验用纳米Cu块体靶材的制备研究1829-1834

摘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了金属纳米粉体并采用真空手套箱专利技术和冷压法在高压(1.5GPa)作用下保压40min后,成功制备出了相对密度达97%和显微硬度达1.85GPa的金属Cu纳米晶材料.经XRD分析,其晶粒大小为20nm.正电子湮没(PAS)实验结果表明,其空隙大小和数量与采用惰性气体冷凝法原位压制(IGC)的样品相比,空位簇数量较多,微空隙的大小和数量基本相当.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模拟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Cu块体材料靶的激光转换效率比常规Cu材料靶高5倍.

加窗后波前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值修正1835-1838

摘要:波前功率谱密度的数值计算会由于窗函数的使用引入较大的计算误差.通过对模拟的单一频率波前加窗前后的功率谱密度的理论计算,由傅里叶变换性质推导出了修正因子,并对波前频率与修正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波前频率及误差范围内,对加汉宁窗后1维动率谱密度的计算结果乘上一个常量8/3即可实现简单有效的修正.

金属间化合物Cu4Al纳米微粉的热稳定性研究1839-1842

摘要:对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的Cu4Al纳米微粉进行了差热分析(DTA),发现在258,423和537℃存在不同量值的吸热峰.参照DTA曲线上吸热峰所对应的温度,分别对粉末样品进行了模拟退火实验,热处理后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实258和423℃处无结构相变发生,537℃处的吸热峰则对应于从Cu4Al向Cu3Al的相转变,并且伴随着Cu3Al晶粒的长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u4Al纳米微粉在440℃以下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超过537℃将发生结构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