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 51-1311/O4 国内刊号
  • 1001-4322 国际刊号
  • 0.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强激光与粒子束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四川核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SA 科学文摘(英)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强激光与粒子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激光大气传输技术专题、讯息、高功率微波技术、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脉冲功率技术、核科学与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微光学元件面形的数字刀口检测技术137-140

摘要:微列阵光学元件的质量评价是光学测量中的一项新课题.将传统的刀口检测技术进行数字化改进后,用于微光学元件的面形检测,具有实时、定量、精度高的特点,在光学元件质量评价中有着重要意义.介绍了应用数字刀口检测反射式微镜列阵面形质量的原理和实验装置,详细论述了对CCD采集的阴影图进行图像处理的关键步骤:(1)精确测定每个像素的暗场阈值所对应的刀口位置;(2)确定与像素相应的面形区域的倾角误差;(3)对面形进行重构.最后结合具体实验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所测得的面形误差为nm量级.

二极管泵浦内腔倍频抑制绿光噪声的实验研究141-144

摘要:报道了在Nd:YAG棒和腔镜间插入四分之一波片,或在KTP倍频晶体和腔镜间插入四分之一波片,以及使用交叉双倍频晶体用以抑制二极管泵浦内腔倍频Nd:YAG激光器绿光噪声的实验结果.实验研究表明,使用上述三种方法之一能有效地减小折叠腔内的绿光噪声.用交叉倍频晶体可使噪声减小18%~25%.实验结果与理论一致,对实验中一些问题和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也进行了讨论.

高功率环形激光二极管阵列重复脉冲抽运激光器中棒的瞬态温度分布145-148

摘要:采用光线追迹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高功率环形激光二极管阵列(LDA)重复脉冲抽运Nd:YAG激光器中,棒的瞬态温度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抽运阶段、抽运频率及占空比的情况下棒内的瞬态温度分布.结果表明:高功率环形LDA重复脉冲抽运时,棒中心处温度随时间变化成锯齿形分布,棒内温度随抽运频率和占空比的增大而增大,最后温度随时间成周期性变化.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比较研究149-153

摘要:讨论了三种通用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特点和使用限制,用辐射传输定律作了数值检验,并与实验测量资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氧碘激光和氟化氢泛频20P4激光谱线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氟化氢泛频20P5却出现严重偏差.还研究了大气气溶胶种类对大气透过率计算和测量的严重影响.

用于泵浦非链式HF/DF化学激光器的重复频率电子束发生器研究154-158

摘要:正在研究的1Hz重复频率电子束泵浦HF/DF化学激光器,预期产生的电子束能量为0.5MeV、束流强度为100kA、束流脉冲宽度为100ns.在该系统设计中,使用了一个脉冲变压器来对脉冲成形水线进行双共振充电.脉冲变压器的初级、次级电感与互感分别为331nH,26.5μH与1.9μH.脉冲成形线的电容、电感与阻抗分别为8.15nF,300nH与6.2Ω.脉冲成形线在1MV的峰值充电电压下的击穿因子为0.3.在3.3%的能量转换效率条件下,预期可以产生的HF/DF激光脉冲能量为250J以上.

用脉冲激光同轴全息技术测量微射流159-162

摘要:用脉冲激光同轴全息技术建立了全息照相系统和高精度同步时序系统,获得了采用爆轰加载产生高速运动的微射流全息图,并再现出微射流的全息像,得到粒子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从图像处理得到粒子尺寸的统计结果表明,最大尺寸在300μm左右,最小尺寸在30μm左右.证明了研制的全息系统和测试技术可以测量高速的微射流场.

光束斜入射的分频光栅衍射行为研究163-166

摘要:用标量理论和矢量理论分析了光束斜入射时分频光栅的衍射行为,分频光栅在光束斜入射时的分频效果,以及入射角度的有效范围.计算结果表明,并非严格的正入射才能保证分频光栅的分频效果,在光束入射角度小于5°时仍然可以满足ICF系统的要求.

结构扭扰引起定向光束能量扩散的统计特征167-170

摘要:受到特定振动环境干扰的光机系统结构存在着多个转动自由度的扭扰分量,由此引起输出光束定向角的偏转抖动,导致光束辐射能量集中度以动态扩散形式下降.运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对有代表性的光束随机抖动测试结果进行了二元统计分析.基于实际抖动幅度分布趋近于正态规律的特点,从辐射累积效应角度探讨了定向光束在受光面能量沉积的分布特征以及能量扩散程度的近似评估方法.

19.6nm波长类氖锗X光激光光源理论模拟171-176

摘要:波长19.6nm的类氖锗X光激光适合作为诊断激光等离子体界面不稳定性的光源.用经过实验检验的系列程序对预主短脉冲驱动类氖锗进行了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理论分析.采用2%~3%的预脉冲强度,6~8ns的预主脉冲时间间隔,在4×1013W/cm2功率密度驱动下, 波长19.6nm增益区的宽度可以超过60μm,增益区的维持时间可以达到90ps.对于16mm长的平板靶,增益系数可达11.8/cm;弯曲靶增益系数可达13.3/cm;单靶小增益长度积可达21.3,单靶就可以获得饱和增益.采用双靶对接,其小讯号增益可达38.4,可以获得深度饱和增益,能满足应用演示所需的X光激光光源.

色分离光栅镀膜减反技术研究177-180

摘要:根据惯性约束聚变系统技术要求,提出一种镀膜减反方案,以解决现有光栅由于元件表面反射影响衍射效率的问题.对色分离光栅镀膜减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标量理论给出了镀膜光栅的各项技术要求,优化了光栅结构参数.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光栅表面反射几乎完全消除,表明可以通过色分离光栅镀膜减反提高衍射效率的目的.该镀膜光栅刻槽深度的优化值为2.84μm,膜厚为等效1/4波长,即71.2nm.

低密度微孔聚合物泡沫的制备181-184

摘要:介绍了一种利用聚合物和溶剂的相分离,经过冷冻干燥来制备聚合物泡沫(特别是聚苯乙烯类泡沫)的通用技术.采用该技术制备的具有开放状孔洞结构的聚苯乙烯泡沫的密度为0.02~0.1g/cm3,平均孔径为1~20μm,而且泡沫具有各向同性,孔径非常均匀.通过对聚合物泡沫的表征,对影响泡沫形貌和密度的因素,如聚合物/溶剂体系,冷却速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用溶剂对于该聚合物的Θ温度(溶剂与聚合物作用力为零的温度)必须高于该溶剂的熔点;采用单轴冷却方式可以减小由于溶液中心处和处的温差而引起的热应力对泡沫形貌的影响,冷却速率为100℃/min.

利用普通视频CCD作为紫外激光和软X射线探测器的研究185-188

摘要:介绍了利用价格便宜的普通视频CCD来获取紫外激光和软X射线图像的方法和应用结果,以代替价格昂贵的紫外CCD、使用不方便的X光胶片或者昂贵的X光CCD,其关键点是:(1)去除CCD相机的自动增益校正;(2)将相机的校正系数γ值设置为1;(3)去除CCD相机前面的保护窗.作为一种简易的装置,可以用于紫外激光测量及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造后的普通视频CCD测量紫外激光光斑,准确可靠,其灵敏度比科学级紫外CCD的低一个量级,它还可以测量软X射线的二维分布,作为X光针孔相机使用非常方便.

用红外钕玻璃激光散射仪测量等离子体电子温度189-191

摘要:简要介绍了汤姆逊散射法测量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原理,给出了HT-7超导托卡马克上红外钕玻璃激光散射仪测量电子温度的计算方法,并从概率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该仪器测量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有效范围,在100eV~5keV.

多元丙烯酸酯泡沫制备中的溶剂效应192-194

摘要:以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A)为聚合单体,安息香乙醚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引发生成凝胶,通过真空干燥得到PETA泡沫材料.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确定的多元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值为19.0左右,含有苯环的脂肪烃和酮类的溶剂会导致引发剂'失活',而卤代烃、酯、醚和酰胺类溶剂能够保持引发剂的'活性'.

CH薄膜非平衡辐射烧蚀的特性195-199

摘要:用一维多群辐射输运流体力学RDMG程序数值模拟研究了在神光-II黑腔辐射源条件下,非平衡辐射烧蚀CH薄膜的过程,给出了与平衡辐射烧蚀不同的烧蚀图像,得到了非平衡辐射烧蚀相关的数值定律.

同轴回旋行波放大器的理论和数值研究200-204

摘要:给出了一组描述同轴回旋行波放大器中波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自洽方程组,对该放大器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在小信号区,辐射场的增益随同轴波导的内外半径比b/a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饱和时的辐射功率仅略有下降;内外导体管壁上的功率损耗密度随b/a的增加而减小.采用电压为90kV,电流为10A,纵向速度零散度为3%,速率比为1的电子束,在34.26~36.78GHz的频率范围内,计算得到了峰值功率约230kW的微波输出,相应的增益和效率分别为46.6dB和25.5%,带宽为7%,内外导体管壁上功率的最大损耗分别为80和56W/cm2.

微型计算机在脉冲磁场作用下的效应试验205-208

摘要:介绍了脉冲强磁场模拟器的工作原理, 将微型计算机置于脉冲磁场模拟器中,通过改变脉冲磁场的幅度和上升时间,研究脉冲磁场对微电子设备的干扰途径、干扰阈值与脉冲上升时间、脉冲宽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微电子设备的连接电缆是脉冲磁场干扰引入的主要途径;简单的屏蔽措施对于脉冲磁场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脉冲磁场的时间变化率越大,对微电子设备的干扰作用越强.

新型虚阴极振荡器的研究209-214

摘要:采用小信号理论,在考虑到透射、反射束电子不同作用下,分析了虚阴极振荡器产生微波的机制,获得了计算微波主频的方法,讨论了增强束波作用效率的方法,并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虚阴极振荡器.该振荡器的阳极后放置了一个谐振腔,谐振腔长度很小,虚阴极不能在其中形成,谐振腔受到反射电子束激励并建立强场,场对入射电子进行调制,同时采用同轴结构引出微波.利用2.5D PIC 程序对新型的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入射电子束电子能量为520keV和电子束流12.5kA的条件下,获得微波平均功率为1GW,频率为3.66GHz,平均束波转换效率为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