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青海金融杂志 部级期刊

Qinghai Finance

青海金融是青海省金融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青海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济金融、观察思考、问题探讨、风险防范

青海金融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青海金融杂志先进性教育笔谈
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推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3-7

摘要: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央和银监会党委提出要坚持“四个一”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贴近本单位和监管工作的实际,在教育活动中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使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因此,在青海银监局系统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新时期提高监管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提高监管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的需要,是解决监管行业存在突出问题、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自觉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认真剖析自己、反省自我,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解决作风上的一些突出问题,实现作风建设质的飞跃,为监管工作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

青海金融杂志观察与思考
关于存款保险制度考察学习及工作建议7-9

摘要:存款保险是为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人不致因存款机构破产而遭受损失的一种保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银行个别机构风险和系统风险都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这些潜在的风险很容易演化成银行危机。为避免形成巨大的信用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抄相应的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显然,我国存款保险工作已列入议事日程。

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辩证思考10-12

摘要:唯物辩证法是以矛盾为基础的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是从世界观的高度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有力武器。我国将要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金融运行中各种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所产生的新生事物,因此,它的确立也必须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结合我国金融运行的文际状况,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从信贷资金流动、配置效率看西部经济发展策略13-14

摘要:中央实施西部开发5年来,取得明显成效,各项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均有较快增长。但是,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开发高新技术、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仍是制约西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西部地区的经济体系中,金融资产总量不足,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低,致使西部地区资金大量流向东部及沿海地区,加剧了西部建设资金的供求矛盾。

青海金融杂志问题与探讨
国内银团贷款的博弈模型分析15-18

摘要:本文通过对贷款银行的博弈模型分析,解释了制度缺陷和观念落后致使国内银团贷款发展缓慢的原因:市场容量小;缺乏激励机制;缺乏风险分散意识;违背“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并从这四点出发,浅论促使当前国内银行贷款克服缺陷、取得发展的可行方案。

我国助学贷款政策的基本思路与制度框架18-20

摘要:1989年,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采取收费上学的制度,每学年学费从最初的200元涨到如今的4000~1万元,给相关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伴随着高校教育规模扩大和学费水平的提高,如何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998年,政府出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表明党和政府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关心。青海省自2001年起开始进行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至今给3000余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1000余万元助学贷款。但是,由于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加上各方面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存差与隐性债务关系的金融分析21-22

摘要:中国近四万亿的巨额存差与政府大规模的隐性债务并存。本文旨在通过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金融分析,进而提出优化两者关系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金融市场优化配置资金资源功能的发挥。

青海金融杂志调查报告
对青海省农业类企业贷款状况的调查23-25

摘要:青海省属多民族聚集地,其特点是大地域、小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三农”问题与全国相比尤为突出。靠天吃饭、水土流失、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贫困面大。全省49个县中25个属于贫困县;4133个村中2453个属贫困村,占比达59.35%;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达133.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78%。脱贫问题直接困扰和阻碍着青海省经济的发展。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类企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从农业类企业贷款情况看,显现出了不尽人意的地方。2005年青海省的农业类企业贷款余额为7.3亿元,比年初下降2.67%。

对黄南州非支付结算工具使用情况的调查25-28

摘要:(一)现金支付仍为结算中最重要的支付工具。2005年1-12月,全州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现金27.02亿元,同比增加0.57亿元,上升2%,现金回笼量为23.03亿元.同比增加0.43亿元,上升2%,现金净投放量为3.99亿元,同比多投放货币0.13亿元,增幅为3%。当前现金交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现金回笼增加。从行业情况来看,批零贸易企业、娱乐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医疗电信等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收入已成为现金回笼的主要渠道,由于服务收入的增加带动了现金的回笼。

青海金融杂志通讯
昆仑山留下了你真诚的脚步——小记投身于青藏二期铁路建设的格尔木金融人28-29

摘要:“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那神鹰披着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这是歌曲《天路》的歌词,它唱出了藏族人民心中的那份渴望与期盼。

青海金融杂志纪检监察
对西宁市近年金融案件的分析及防范对策30-32

摘要:当前,西宁市防范金融风险,首要的是要防范案件风险,近些年发生的案件对我市金融业影响之广,危害之大,教训之深是刻骨铭心的。通过同顾西宁地区近年所发生的金融犯罪案件,剖析金融案件的特点、发案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案件发生的对策和措施,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打击和遏制金融犯罪,维护促进我市金融业健康、稳定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青海金融杂志职工论坛
浅议基层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难点、问题、对策33-35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融合,洗钱活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且呈现出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扩展的趋势,在深度上也日益专业化、复杂化,其隐蔽性、技术性明显加强。2003年,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转变,反洗钱被纳入人民银行的职责范围。今年,我行就如何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能,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在工作中发现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解决“瓶颈”问题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36-37

摘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部是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

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8-40

摘要: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已有20余年,但回顾其应用与发展却不甚理想。本文从管理会计在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难以推广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规范集中采购行为 提高资金利用率40-41

摘要:自人民银行实行集中采购制度以来,人行西宁中心支行大胆探索,真抓实干,不断完善采购制度,使集中采购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年来,我行紧密遵循财权与事权分离的原则,初步建立起以财权事权分离、职责明确、相互制约、集中管理为显著特点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突出了采购过程的严密性、操作性、透明性和可监督性,规范集中采购行为初见成效。截止2005底,实际采购资金比预算节约了11%。

我省商业银行应警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中的五大风险41-42

摘要:青海省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经历了90年代中期前的探索阶段,1997年至1999年的尝试阶段,2000年至今的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在全省个人住房信贷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住房信贷风险日渐凸现,使住房信贷风险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加强银行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思考43-44

摘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银行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作为从属于全行整体工作的一项服务性工作,其作用越来越显著。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银行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保管和开发利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省工商银行各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文书、基建、信贷、会计、中间业务、信用卡等档案信息的收集、保管、统计、检索、鉴定、管理,以及开发档案信息、提供档案利用等多种形式,为行领导决策和业务部门经营提供了重要服务,为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目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却不容乐观,切实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已成为银行档案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青海金融杂志工作研究
青海省辖区国有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动态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45-48

摘要:截止2005年11月末,全省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共计431个,其中:省级分行4个,二级分行(含省分行营业部)16个,支行50个。全省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共有193名高级管理人员。其中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43名;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分行80名;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23名;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47名。高管人员当中,省级分行行长4人,副行长12人,二级分行行长16人,副行长26人;一级支行行长45人,副行长90人;男性170人,占88.08%,女性23人,占11.92%。高管人员呈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平均年龄41岁,学历均在大专以上,经济工作年限全部在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