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医药卫生杂志社
分享到: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临床经验、综述、调查研究、临床检验、特殊检查、中医中药、健康教育等。
  • 主管单位: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青岛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5571
  • 国内刊号:37-1249/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5
  • 综合影响因子:0.16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岛医药卫生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论著

Slug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在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Slug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在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42例口腔鳞癌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中Slug、E-cad、Vimentin的表达,对比Slug在两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Slug与E-cad和Vimentin之间的关系,探讨Slug的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及其在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结果 Slug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lug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口腔鳞癌发病年龄无关(P〉0.05);Slug与E-cad表达负相关,与Vimentin表达正相关。结论 Slug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分化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在EMT的发生中起诱导作用。
81-85

利用腕横纹皮瓣桥接修复手指皮肤合并指固有动脉复合缺损9例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合并指动脉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9例手指掌侧皮肤合并指动脉缺损患者,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同时利用该皮瓣中的桡动脉掌浅支桥接修复指固有动脉,恢复指体血运,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其中1例皮瓣近端部分皮肤血泡形成,经换药处理,创面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供区一期闭合,瘢痕较隐蔽。末次随访时,患指功能根据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获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可做为血流桥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合并动脉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86-89

原发前列腺部位胃肠外间质瘤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提高对前列腺部位胃肠外间质瘤(EGISTs)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我院2010年至2014年收治4例发生于前列腺部位的EGISTs患者,术前诊断为前列腺肿瘤、直肠肿物,均行盆腔肿物切除术。报告其中1例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排便困难伴血便3月入院,直肠指诊发现直肠前壁黏膜下有一质韧肿物,考虑为直肠肿物。盆腔的B超及MRI检查均提示肿物可能来源于前列腺。盆腔肿物探查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前列腺)间叶组织肿瘤,梭形细胞为主,增生活跃,诊断为恶性EGISTs;免疫组化检查CD117、CD34均阳性。结论前列腺部位EGISTs发病与C-kit和PDGFRA基因状态有着密切联系,临床表现有会阴部酸疼不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肉眼血尿、排便困难、血便,术前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肿瘤穿刺病理免疫组化检测,治疗以手术为主,无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可行药物辅助靶向治疗。
90-93

Coflex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对Coflex棘突间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Coflex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患者36例,随访时间2年。通过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Prolo评分来评价其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中手术阶段前凸角及手术相邻阶段椎间盘的高度的测量分析其对手术阶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及相邻阶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结果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的腰痛评分、下肢痛评分、JOA评分及Prolo功能评分的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各时间点数据分析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测量所得前凸角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邻阶段椎间隙高度变化在术前及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flex棘突间固定可有效地缓解因椎管狭窄造成的腰部及下肢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在保留脊柱活动度及降低邻近阶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效果良好,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并发症少。
94-97

自体DC-CIK细胞共培养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自体DC-CIK(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细胞共培养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40例晚期胃癌患者中分离出单核细胞,在体外诱导DC细胞、CIK细胞,分3次给患者回输。检测患者回输后外周血中免疫指标及实体肿瘤的变化,观察患者回输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回输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胃癌能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胃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98-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急性加重组、稳定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肺功能检查,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并与COPD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控制血糖、血脂、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后,COPD急性加重组、稳定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组显著高于稳定期组(P〈0.05);COPD急性加重组、稳定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FEV1%预计值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组、稳定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均升高,脂联素在COPD炎症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101-103

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治疗轻中度股浅静脉返流的前瞻性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在治疗轻中度股浅静脉瓣膜返流中的疗效。方法 32例患者术前彩超均提示股浅静脉返流,下肢静脉逆行造影示Kistner分级为2-3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6例,A组行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浅静脉手术,B组行浅静脉手术,术后3个月、3年B超检测股浅静脉返流时间,观察患肢症状改善,有无复发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术前A、B两组的返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3年A、B两组的返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3年复发率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B组。结论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在治疗轻中度股浅静脉瓣膜返流中疗效确切,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复发率,明显地改善了下肢症状。
104-106

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37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观察组玻璃体腔注射1次雷珠单抗0.05mL,7d后行视网膜激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内行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检查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优于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中央阻塞继发黄斑水肿,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明显减少(t=2.483,P〈0.05)。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可快速、稳定地提高患者的视力。
106-108

生殖股神经在输尿管手术中的应用解剖

摘要:目的为临床腹膜后隙输尿管诊疗操作时生殖股神经的定位和避免伤及生殖股神经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9具(38侧)成人湿性防腐尸体进行生殖股神经的解剖学观察、测量。结果在腰大肌穿出点平面,穿出点位于输尿管内侧占81.67%(31/38)、位于输尿管外侧占18.33%(7/38);在骼嵴最高点平面,生殖股神经位于输尿管外侧占69.87%(26/38),位于输尿管内侧占31.13%(12/38);在骼总血管分叉平面,生殖股神经全部行于输尿管的外侧。结论为避免损伤生殖股神经,在输尿管起始段手术应从后外侧分离较安全;在输尿管第二狭窄附近手术应从后内侧分离较为安全。
109-111

乳晕入路注射自体脂肪隆乳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用肿胀法抽吸自体脂肪经过冲洗纯化,采用乳晕入路注射至胸大肌后间隙、胸大肌内、乳腺后间隙和皮下组织层。结果本组患者32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患者乳房均有明显增大,效果理想。无1例出现感染、液化、钙化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乳晕入路注射更易塑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11-113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临床经验

认知干预对高血压老年病人心身康复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高血压老年病人心身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高血压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接受认知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及SDS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认知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降低血压水平,真正体现出"心身同治"的原则,保障了患者的康复质量。
114-115

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1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日,连用7天。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检测患者住院时、住院3天、住院7天CRP、TNF-α、IL-6、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患者CRP、TNF-α、IL-6、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效果较好,能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116-118

陈旧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畸形愈合手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结合T型锁定钢板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36例陈旧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切开复位结合T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6例随访时间3-6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Gartland-Weriey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2例,良2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89%;且术后患者尺偏角、掌倾角及掌侧成角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结合T型锁定钢板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119-121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42例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住院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好。
122-123

硝酸甘油片联合氯吡格雷缓解急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硝酸甘油片联合氯吡格雷缓解急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0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硝酸甘油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疗效性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关有效性指标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更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片联合氯吡格雷缓解急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良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124-126

氯雷他定长疗程递减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氯雷他定长疗程递减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64例、B组63例、C组69例。A组采用氯雷他定长疗程递减疗法治疗,B组卡介菌多糖治疗,C组二者联合治疗。结果 3组治疗后4周、8周及A组、B组12周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12周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开始C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指数(SSRI)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C组治疗后8周、12周的SSRI评分逐渐减少,与A组、B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C组复发率(20.3%)显著低于A组(45.3%)、B组(36.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氯雷他定长疗程递减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治疗,其长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预后好。
126-128

伊曲康唑胶囊联合达克宁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胶囊联合达克宁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每晚睡前将1粒达克宁栓塞到阴道后穹窿,连用一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前三天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2次/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0d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伊曲康唑胶囊联合达克宁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29-131

婴儿急性肠套叠85例诊治体会

摘要:目的通过前瞻性定群调查实验,探讨婴儿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的婴儿急性肠套叠患者,对发病48h以内早期诊断的85例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85例中腹部能触及包块者仅占33.72%,多数病例仅表现为反复烦躁、哭闹。B超检查腹部阳性的占93.05%。治疗方面,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的占91.66%,6例经手术治疗的病人均为复套叠。所有病人均痊愈。结论应重视早期不典型症状,腹部B超探查和肛门指诊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有复套叠可能的患儿,应注意早期鉴别,尽早手术。
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