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开发、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国内刊号:43-1132/S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46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68
  • 综合影响因子:1.9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摘要: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亟待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它既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多元性、系统性及开放性等鲜明特征,也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破农业现代化短板的内生驱动力。但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正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与管理机制障碍、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匮乏等现实困境。为此,应采取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科研投入政策体系及建立商业化育种创新机制等优化措施,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61-167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进入了转型发展期;从产业结构看,传统农业生产规模收缩,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蓬勃发展。从产业化经营看,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集种养、加工、流通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产业化体系;从生产要素方面看,土地、水、劳动力、化肥等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总量下降,科技、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作用明显。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必须突破资源环境制约、体制机制制约等问题,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休闲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发展方式,促生新的农业产业形态,推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
168-173

美国新农场安全网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析

摘要:美国联邦政府将管理农场生产经营风险的一系列支持计划统称为农场安全网,具体包括主要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市场风险的农产品计划、主要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自然风险的农作物保险计划以及对上述两个计划未覆盖风险进行补充的农业灾害援助计划。2014年美国农业法案对其农场安全网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试图构建一个各支持计划间有机组合、注重补贴效率和强化风险管理的新农场安全网。新农场安全网下的综合支持量虽然不会超过美国在WTO的减让承诺,但增加美国农产品贸易争端的潜在范围,降低美国在WTO新协议中削减"黄箱政策"补贴的意愿,对世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新农场安全网一方面将加剧我国农产品进口压力,另一方面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改革有如下启示:继续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174-18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综合效益评价——以湖南省常德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例

摘要: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组织管理、保障服务、长效机制、经济效益、技术进步、质量控制、社会与生态效益等七个方面,选取了6个定性指标和15个定量指标,构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该市7县1区2010-2013年实施标准化所取得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各县(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表现出非均衡性,汉寿县、鼎城区和安乡县综合排名在前,其取得的综合效益得分分别为0.902 5、0.331 5和0.320 6;临澧县、澧县和津市综合排名靠后,其取得的综合效益得分分别为-0.374 4、-0.365 2和-0.351 4。因此,为进一步推进常德市各县(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发展,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投融资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宜的农业产业结构,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绿色食品的比重,增强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188-193

稻田资源社会价值评估——以苏州市为例

摘要:以苏州市稻田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稻田资源的社会价值构成,运用替代法、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评估了稻田资源的社会稳定和保障等社会价值。结果表明,苏州市稻田资源单位面积社会价值量为413.97万元/hm2,是苏州市当年水浇地征用价格的13.8倍,社会价值总量为344.17×109元。其中,社会保障价值占主体地位,达66.04%,社会稳定价值占33.96%。在社会保障价值各分类价值中,养老保障价值所占比例最大,为84.60%,表明稻田资源对农民的养老保障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生活保障价值和就业保障价值所占比例分别为5.44%和9.96%。稻田资源社会价值的研究,对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建立稻田保护补偿机制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194-199

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摘要: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又重新开启,城市化使我国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无论理论深化抑或现实社会发展都对基于城市化背景的乡村社会治理提出了系统化研究的需要。本文紧紧围绕城市化这一主旨背景,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分析开展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探讨治理这些新问题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当前乡村社会治理面临新的困境,包括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弱化、乡村社会治理资源的稀缺、乡村社会治理观念的冲突与乡村社会治理合法性的削弱,这些困境给城乡社会并轨同治带来严重的制约。针对困境,提出了增强乡村社会治理主体能力、乡村社会治理资源供给、消弭乡村社会治理观念冲突与增强乡村社会治理合法性等对策与建议。
200-205

规划管制下相关利益群体福利非均衡的制度缺陷分析

摘要: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及规划管制措施,强化对耕地资源及基本农田的保护。然而,实施强制性的管制政策及保护措施时却缺乏配套的经济补偿机制设计,政策的不完善易造成社会不公或滋生寻租行为,带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及相关利益群体的福利损益影响。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土地规划管制制度逐渐强化的协同演变路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规划管制发展受限制下相关利益群体福利非均衡的制度缺陷,同时建议规划制度设计时应尊重产权主体的土地发展权利,保障其土地财产权益;建立管制弱化区对管制强化区的经济补偿转移机制,缩小区域差距,强化区域分工及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大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力度,健全规划管制成效的考核机制,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206-21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工作已成为各省(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点。基于熵权法与TOPSIS法的强度测定方法,从综合经济发展、城乡收支差异、城乡金融发展和城乡土地规模利用差异四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典型代表省(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大的省(区)基本属于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弱的省(区)或是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或是城市发展落后,但农村相对发达;影响因素表现为具有一定相关性,各省(区)的综合经济发展影响程度与城乡收支差异影响程度整体上呈反向变化,城乡金融发展影响程度与城乡土地利用规模差异影响程度呈反向变化。最后,为进一步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出了推动城镇化与产业化建设,促进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缩小城乡收支差异;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缩小城乡土地利用规模差异等建议。
213-218

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投资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靠传统物质资本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需要改变。而此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其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资本投资决策理论,以农民工为对象,利用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投资影响因子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决定微观个体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显著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工资性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则增加0.5个单位。农民工动机内容影响资本投资,越倾向返回农村则投资性越强。人力资本禀赋、性别、生命周期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有显著影响,对社会资本投资影响不大。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在人力资本投资上是理性经济人行为,对投入产出具有理性的权衡;而对社会资本的认知和行为要弱于人力资本。
219-224

涉农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摘要:采用2004-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数据,比较分析了涉农工业企业与全国工业企业在研发(R&D)人员与经费投入、专利申请、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距,探讨了涉农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7年间涉农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和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9%和22.4%;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有效专利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5%、28.1%和25.9%。随着科技创新投入增加,科研产出快速提高,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断增强,新产品占销售收入和出口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由9.0%和6.8%提高至11.2%和10.7%。然而,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相比,涉农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增速、科技创新对企业效益的贡献要略低,尤其是在具有强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研发上差距较大。提出了涉农工业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等建议措施,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5-229

禽流感疫情对禽蛋养殖业的冲击与政府应对

摘要:禽蛋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均衡是禽蛋养殖业存在最优生产水平的前提。借助基于平滑转移函数的非线性单位根和非线性协整模型研究了禽流感疫情前后鸡蛋产品和生产资料之间的市场均衡。重点分析了爆发禽流感疫情后,鸡蛋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均衡的变化及市场向均衡的回复过程。研究表明,禽流感疫情是市场异常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爆发禽流感时,市场向均衡调整的能力下降,大约需要3-4个月才能回复到均衡状态,而未爆发禽流感时,回复到均衡状态仅需要2个月;疫情对鸡蛋和仔苗价格变化比率影响不大,但对鸡蛋和饲料价格变化比率影响明显,疫情爆发前后鸡蛋和饲料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出现了反转。为了降低疫情对禽蛋养殖业的冲击,政府应该加强疫情防疫、优化禽蛋养殖业空间布局、补贴非疫区养殖户饲料投入、协助保险机构优化并推广鲜活农产品价格保险、鼓励大中养殖户和相关企业参与饲料和鸡蛋的套期保值。
230-236

“渤海粮仓”建设推进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以实地调查、文献分析为基础,阐述了"渤海粮仓"的概念内涵;引入SWOT方法,基于"渤海粮仓"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分析,揭示了"渤海粮仓"建设的战略背景、建设现状、研究进展与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渤海粮仓"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土壤瘠薄盐碱、淡水资源匮乏、科学技术、政策机制和综合效益是影响"渤海粮仓"建设的关键因素。"渤海粮仓"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效益评估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坚持农企主体地位;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和完善产业链;强化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指导;加大财政支持,完善配套设施,建立盐碱地粮食补贴制度,加强监管服务,落实优惠政策。研究结果可为推进"渤海粮仓"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245-251

1984年以来湖南省耕地压力与粮食安全初步研究

摘要:通过收集1984-2013年湖南省人口总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等数据,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模型及分析预测,研究了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和粮食生产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湖南省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粮食总产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Smin和K值在1984-1999年波动下降,2000年之后波动上升,耕地压力逐渐增大;从各区域的耕地压力指数(K)来看,长沙市、张家界市、娄底市、郴州市、怀化市和湘西州耕地压力较大(K〉1),粮食供需紧张;株洲市、邵阳市和衡阳市耕地压力处于临界点附近(0.8≤K≤1),粮食生产基本能自给;湘潭市、益阳市、永州市、岳阳市和常德市的耕地压力相对较小(K〈0.8),粮食供需相对充足。预测分析表明:若按当前粮食生产模式发展,湖南省耕地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在2025年将无法满足国家商品粮的输出。未来应从控制人口增长、落实农业优惠政策、科学制定粮食调控策略、加大农田保护及改造力度等方面保障湖南省粮食安全。
259-264

基于蓝水资源的新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分析

摘要:新疆水资源匮乏,大部分水资源用于农业,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对于减小新疆农业用水量,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新疆分为南疆、北疆、东疆和伊犁河谷,利用18个气象站2000-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三种主要作物(棉花、玉米、小麦)的蓝水蒸散量及蓝水需水量。对四个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对比分析调整前后蓝水需水量变化。结果表明:1)基于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不变原则,调整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全疆农作物蓝水需水量减少近2×108 m3;2)基于水资源总量控制,在"十二五"规划面积基础上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蓝水需水量减少10.56×108 m3,全疆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产量均满足规划要求,棉花产量尚需进一步提高。以蓝水蒸散量为工具,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当减小农作物种植面积,可以减少农业用水量,同时减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265-269

基于虚拟土理念的“三西”地区耕地价值核算探究

摘要:基于资源、生态经济学及区域地理学理论,运用收益还原法、替代法等方法,对"三西"地区2009-2012年的虚拟耕地价值进行核算。结果显示:1)因各区地理资本不同,各区各类型的虚拟土价值总量与单位价值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2)研究期间,"三西"地区耕地年供约497.96×1010元的服务价值是显化的产能虚拟土价值(均值84.54×1010元)的5.89倍。若将耕地的非市场价值纳入耕地利用决策体系,将会有效抑制耕地的过度非农化。3)"三西"地区耕地价值以资源虚拟土价值(社会价值)为主,占总价值的比重在64%-68%之间,且呈上升态势。4)研究期间,"三西"各区的各虚拟土价值总量与单位价值量整体不稳定,耕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用不高,承担的社会保障压力大。5)河西区与定西干旱区2012年的单位耕地总价值是各区补偿标准的4.03倍和3.70倍。现行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2009年)偏低,有待提高。
270-276

企业品牌羊肉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的调研

摘要:基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的调研,运用Logistic模型对消费者企业品牌羊肉的购买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消费者购买企业品牌羊肉的主要动因、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质量安全有保证是消费者选择购买企业品牌羊肉的主要动因,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羊肉的信任度较高,但对企业品牌的识别能力、忠诚度和溢价支付能力等偏低。消费者对羊肉质量安全隐患存在的感知、是否经常搜寻企业品牌羊肉的相关信息、对企业品牌羊肉的信任程度、企业品牌宣传的影响程度和主要购买场所5个变量正向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羊肉的购买行为,而年龄则对消费者企业品牌羊肉购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出企业要加强品牌羊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强化品牌宣传,合理选择和拓展销售渠道,重视市场细分和品类创新,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品牌羊肉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与监管。
277-283

气候变化下四川盆地气候生产力时空响应

摘要:利用四川盆地21个站点1961-2012年气象资料,应用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EOF等数理方法对该区近52a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四川盆地的气温倾向率为0.095℃/10 a,降水倾向率为-21.461 mm/10 a,"暖干化"是该区主要的气候变化特征,气候生产力以-4.91 kg/(hm2·10 a)的速率减少。2)四川盆地年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气候倾向率中间低、两侧高;年降水量则中间低、两侧高;植物气候生产潜力除东北部的万源、达县、奉节外,其余地区均呈减少趋势。3)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分别计算气候生产力可知,"暖湿型"气候环境对该区气候生产力最有利,增产范围为5.74%-16.77%;"冷干型"气候环境则对气候生产力最不利,减产范围为5.92%-18.53%。当降水量减少幅度在10%以内,区域气候生产力是有利的;一旦降水量的减少幅度超过10%,区域气候生产力将有所减少,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也将增加。
284-290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田表层土壤粒度特征分析

摘要: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田表层土壤的粒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机械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土壤质地较轻,粘粒和砂粒含量属于弱至中等变异强度;2就各土地利用类型而言,粘粒含量果林地最高,混合作物地最低;粉粒含量混合作物地最高,棉花地最低;砂粒含量棉花地最高,谷物地最低;3各连作年限棉田而言,粘粒含量连作15年棉田最高,连作20年棉田最低;粉粒含量连作15年棉田最高,连作25年棉田最低;砂粒含量连作25年棉田最高,连作15年棉田最低;4从总体上来讲,渭干河、库车河、塔里木河冲洪积物交汇处粘粒和粉粒含量较高,而砂粒含量较低,由绿洲中心往外,以粘粒和粉粒含量逐渐降低,而砂粒含量逐渐增加;5土壤母质属性、地貌地形、气象气候等结构性因素是控制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粒径变异的主要因素,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加剧了农田表层土壤粒径的结构变化。
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