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开发、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国内刊号:43-1132/S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46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68
  • 综合影响因子:1.9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科研简讯

科技部专员组现场考察喀斯特生态修复支撑课题研究进展

摘要:10月10日至13日,由国家科技部中国2l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以水利部科技司原司长董哲仁研究员为组长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技术项目专员组,在广西现场检查评估了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喀斯特峰丛洼地退化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课题的研究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
702-702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基础理论和生态工程

摘要: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乡村生态文明是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目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部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实践中需要从建设乡村生态文明角度,重视和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生态工程建设。本文基于土壤学、地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工程等基础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农用地整治和农村居民点整治中涉及的若干生态工程模式进行研究,从而为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健康持续发展、建设乡村生态文明乃至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提供参考。
703-707

水利部专家调研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

摘要:10月31日,由国家水利部科技水土保持司组织,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金宏为组长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第五批评定及第二批中期评估第九组现场评定会专家组,在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常务副站长曾馥平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的陪同下,现场检查评估了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工作。
707-707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西省复种指数时空格局分析

摘要:复种是一种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是耕作制度研究中衡量耕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基础性指标。在分析1978—2011年江西省耕地面积、播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演变的基础上,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与GIS技术,以县域为单元,探讨江西省复种指数的空间格局和演变规律。结果显示:江西省的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均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复种指数的空间结构1980年和2010年呈中间集中型分布,集中于181%-220%和221%-250%2个级别,1990年和2000年的复种指数集中在221%-250%和251%-300%2个级别;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位于高高(HH)和低低(LL)象限的县域总数分别为65个、68个、60个和65个县,占总数的71.43%、74.73%、65.93%和71.43%,局部空间集聚显著,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高复种指数主要集中在赣东部地区和赣北部地区,低复种指数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
722-727

徐州市镇域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摘要:以徐州市114个乡镇为研究单元,通过产业结构分析,划分了该市的乡村发展类型,构建了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徐州市各乡镇的乡村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徐州市的农业型、工业型和商贸型乡镇所占区域比重分别是15.80%、16.70%、14.00%,而综合型乡镇所占比重达53.50%。农业型地区乡村性较强(RI〉0.55)和居中(0.40〈RI〈0.55)地区占该类型区的55.60%和33.30%;工矿型地区乡村性较弱(RI〈0.40)和居中的乡镇均占到42.11%,商贸型地区乡村性较强和居中的乡镇分别占31.25%和50.00%;综合型地区乡村性较强和居中的乡镇分别占到49.18%和34.43%,较弱的乡镇占16.3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徐州市乡村发展的分类调控对策,本研究为促进苏北地区乡村转型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728-732

基于质量评价的耕地建设分区研究——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

摘要:耕地质量建设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从土壤肥力、耕作田块条件、农田水利设施条件、耕作便利条件和农田防护保障水平等5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借助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因素组合法,对研究区域做出耕地质量评价与耕地质量建设分区。结果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为4个级别,1、2级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42%和30.56%,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总体上相对优质;3、4级地共占区域总耕地面积的33.02%,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空间较大。望都县耕地质量建设分区可划分为高标准农田主导型、农田水利路网主导型和农田路林主导型3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9.86%和52.67%。本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733-737

基于空间计量的水果价格形成及传导研究——以苹果、柑橘和香蕉为例

摘要:本文运用Moran指数测度了苹果、柑橘和香蕉价格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地区问苹果、柑橘和香蕉价格的形成及空间传导。结果表明,我国苹果、柑橘和香蕉价格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国内这三种水果市场趋于整合;地区产量、销售成本、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化率及替代品价格是影响三种水果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苹果、香蕉和柑橘的地理空间系数分别高达0.91、0.91和0.69,经济水平空间系数分别为0.86、0.51和0.62,对外贸易水平空间系数分别为0.13、0.64和0.42,苹果、香蕉的市场保护水平空间系数分别为0.35和0.36,说明地理距离、市场保护程度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差异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三种水果价格空间传导的制约因素。
738-743

氮肥用量对芸豆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以品芸2号、英国红、龙芸6号和龙芸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对芸豆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芸豆品种的产量均在N30处理时最高,由回归拟合方程可知,氮肥用量与产量关系密切。四个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品芸2号39.01kg/hm^2,英国红29.82kg/hm^2,龙芸6号33.72kg/hm^2,龙芸4号32.15kg/hm^2。四个品种芸豆各处理植株的吸氮量随着干物质的积累而增加,处理间的差异则因品种的不同而异。四个品种氮肥吸收利用率均在N30处理最高;而低氮处理有利于芸豆农学利用率的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品芸2号和英国红的生理利用率N15处理最高,而龙芸6号和龙芸4号两个品种分别在N60和N30处理下达到最高值。
749-753

少耕秸秆覆盖对小麦间作玉米棵间蒸发的影响研究

摘要: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前茬小麦25cm高茬收割免耕(T0S1)、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T0S2)、25cm高等量秸秆翻压(TS3)和低茬收割翻耕(TS0)对后茬小麦、玉米的单作和间作群体耗水量和棵间蒸发的影响,以期为通过优化小麦间作玉米的秸秆管理、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降低作物群体的总棵间蒸发量,与未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7%~8.9%,单作小麦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8%-1112%。间作群体的棵间蒸发主要发生在小麦收获前,约占总蒸发量的70%,秸秆覆盖处理在小麦收获前使棵间蒸发降低了5.2%~10.8%。间作中,小麦带棵间蒸发量较玉米带高16.6%~19.8%;秸秆覆盖处理与未覆盖处理相比较小麦带棵间蒸发量降低了5.4%-10.0%,玉米带棵间蒸发量降低了3.9%~6.1%。秸秆覆盖处理的E/ET相比于无覆盖处理小麦间作玉米群体降低了2.9%~5.2%,单作小麦群体降低了2.1%~9.0%,小麦秸秆覆盖可减少水分的无效损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754-757

桂西地区不同林龄栎类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摘要:根据5个不同林龄15块1000m^2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5株不同林龄和径阶的栎类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平方乘以树高(D^2H)为单变量的生物量估算模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栎类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栎类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5个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分别为73.67Mg/hm^2、127.47Mg/hm^2、149.93Mg/hm^2、169.90Mg/hm^2、200.65Mg/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达95.58%以上,地上凋落物的总量不超过4.42%;生物量的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占93.66%-98.68%,其次为地上凋落物,占1.02%-4.42%,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0.20%-2.13%和0.03%-0.27%,均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乔木层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46.64%-80.78%,且随林龄而增加,枝、叶、根分别占11.61%-36.80%、1.00%-4.85%和6.61%-11.71%,均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以枝所占比例最高,为32.50%-69.07%,叶和根分别占12.89%-25.00%和18.04%-42.50%;不同林龄栎类草本层生物量大小与林龄成反比例关系,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凋落物呈现升→降→升的趋势。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可以影响桂西地区栎类的生物量和分配格局。
758-762

第七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摘要:由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承办,湖南省生态学会协办的第七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9月13日至15日在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景观生态学与美丽中国建设”。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海外的3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762-762

生猪育种与健康养殖技术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摘要:11月5日至7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南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和湖南省动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学会共同主办的“生猪育种与健康养殖技术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陈焕春院士、李宁院士以及全国猪营养与育种领域专家、广东海纳川、北京资源、湖南正虹、湖南新五丰等企业领导出席。会议由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印遇龙主持。
762-762

第九届中韩日瘤胃生理与代谢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摘要: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韩国瘤胃机能研究会、日本瘤胃研究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联合协办的第九届中韩日瘤胃生理与代谢国际学术研讨会(JRS2013)于10月11至14日在长沙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
762-762

生态沟渠中植物阻水作用室内模拟研究

摘要:以模型植物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在模拟生态沟渠中当布设位置(沟壁和沟底)、生理特征(高度和叶片形状)和布设密度变化时植物对水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底和沟壁同时布设植物时阻水作用最显著,沟底植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植物布设密度越大阻水作用越强,水葫芦型叶片的阻水作用大于水草型叶片,植物高度越高阻水作用越强;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布设密度的阻水作用最显著,叶片形状次之,植物高度最小。本研究结果为生态沟渠中植物种类选择和空间布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