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开发、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国内刊号:43-1132/S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46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68
  • 综合影响因子:1.9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会议报道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

摘要: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硕果收获的季节,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于10月21日至24日在湖南长沙胜利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生态科学,促进和谐发展”。来自我国31个省市区以及港澳台地区96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651-651

吉林省玉米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与稳产对策

摘要: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探讨其玉米生产波动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吉林省1990—2010年玉米生产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不规则,波动幅度剧烈。并从自然因素、农业政策、玉米市场、科学技术等角度,剖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而从加强玉米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玉米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防御和平抑吉林省玉米生产超常波动的对策。
652-656

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摘要: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粮食供求平衡和市场价格平抑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粮食调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灾害变化所引发的粮食生产遭灾减产、能应对世界粮食价格异动和对我国粮食市场及供求平衡冲击以及调节区域粮食供求平衡、缓解国内粮食供求矛盾。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及管理制度,储备能力和储备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粮食储备体系中仍然存在有对储备粮功能认识不足,储备结构、布局不合理,储粮基础设施落后,农户储备条件落后,各储备主体之间的协调不力等问题。接着分析了影响粮食储备的主要相关因素,如粮食产量、粮食消费需求、粮食价格、粮食储备政策制度和粮食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粮食形势,最后从粮食储备体系、承储主体、农户储备这几个角度提出了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保证粮食安全稳定。
661-665

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主要争论问题与解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主食能不能吃转基因食品、吃转基因食品是否会被转基因、中国转基因水稻是否会掉进国外专利陷阱、转基因作物是否会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等问题的分析,阐明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我国需要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的道理,同时对我国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的潜在能力进行了分析。
666-66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研究

摘要: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以来,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表现在都市现代农业、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凸显,面向东盟国家边境贸易活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北部湾经济区的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需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本,存在整体素质偏低、外流严重、结构不合理、开发能力不强等问题。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创新人力资本开发模式和机制,加大人力资本开发的基础投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营造农村科技应用型人才成长环境。
670-675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科研简讯

桂西岩溶丘陵区石山综合治理与生态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通过现场验收

摘要: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组织专家组在广西环江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西植物所、广西环江县科技局等单位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红壤退化的阻控和定向修复与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重点项目中的“桂西岩溶丘陵区石山综合治理与生态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课题进行了现场验收。
675-675

“以煤补农”与资源型县域农业发展——以山西乡宁模式为例

摘要:“以煤补农”是煤炭资源型区域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然出路。本文对乡宁县以“一矿一业一事”为主的“以煤补农”模式进行案例研究:煤炭开发的制度失灵导致乡宁面临发展困境,矿农冲突频发,农民、煤企、政府都产生了新制度的需求,因而地方政策得以出台;乡土社会约束、政府的激励、自身转型动力、参与村庄治理,都促使煤企执行政策。政策实施保障了农业资本投入,促进了农业资源开发与结构优化,并建立了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最后指出了乡宁模式的局限性,未来“以煤补农”需要国家规范制度安排。
676-680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会议报道

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胜利召开

摘要:金秋十月,小阳如春。在这收获的季节,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农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承办的“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于10月14—16日在湖南长沙胜利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海峡两岸的100多名代表,其中台湾代表12人。
680-680

青海省香日德巴隆异地开发扶贫项目移民迁出区效果评价

摘要:香日德巴隆异地开发扶贫项目是把青海省东部干旱的黄土高原山区的部分贫困人口迁到香日德巴隆地区。本文以香日德巴隆扶贫开发移民迁出区为研究区域,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项目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及生态效果。结果显示:香日德巴隆异地开发扶贫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迁出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搬迁农户选择的不完全合理、未搬迁农户的发展障碍及人力资源的流失。并提出针对以上问题的建议:坚持“以人文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转变扶贫方式,就近安置未搬迁农户;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681-685

我国农村水利管理现状与健康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摘要:“十一.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灌区配套与泵站改造取得重要进展,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用水效率和效益提高,牧区试点初见成效,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农村水利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工程老化失修,管理较为薄弱,用水方式粗放,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村水利管理机制必须重新设计,地方水利局应当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委托给农村水利协会,以公共财政为主导,以农村水利协会为管理主体,以水价调节水资源需求和利用效率。为了促进中国农村水利健康发展,建议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壮大农村水利合作组织,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686-690

洞庭湖区不同情景下农业水旱灾害风险损失评估

摘要:水旱灾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本文依据洞庭湖区1950—2009年水旱灾受灾率异常指数ξ和成灾率异常指数ξ,运用信息扩散模型评估了该区不同情景下农业水旱灾害风险损失。结果表明:(1)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长,同一水旱灾害损失率下的粮食损失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同一类型的灾情异常指数一定时,损失率越大,粮食损失量则越大;(2)旱灾粮食经济损失递增趋势较平缓,而水灾在20年一遇到50年一遇之间粮食经济损失量发生了突变;(3)洞庭湖区不同情景下的水旱灾粮食风险损失值都随着灾情异常指数超越概率的增大而增加,且在超越概率20年一遇以上的水灾粮食风险损失值大于旱灾。
691-694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及政策建议

摘要: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以重庆市1998--2009年以来的数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直辖以来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进行剖析,运用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拉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不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城乡统筹进程等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695-699

湖南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湖南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富民强省、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举措。从湖南省实际省情分析,要实现城乡统筹从而协调发展,提出以“3+5”城市群为主线、“四化两型”建设为切入点、政府为主推力、市场为跟进驱动力、城乡一体化管理为发展机制,同时创新制度,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从而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
700-703

洞庭湖区农业旅游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支撑条件研究

摘要:农业旅游是农事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发展形式,是传统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新途径。本文简要概括了洞庭湖区农业旅游的发展情况,并阐述了农业旅游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理。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自然条件、农业资源、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洞庭湖区发展农业旅游的可行性。探讨了洞庭湖区发展农业旅游的具体项目:即农事体验、农家宾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农史馆等。分析了农业旅游带动洞庭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704-708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威胁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农业必须减少排放,低碳发展。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发展低碳农业可为农业发展提供机遇,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发挥林业的优势。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要在全省大力推广农业节能模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和绿色农业模式,在山区大力推广立体种养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在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水资源集约利用模式,在大中城市周边大力推广观光休闲农业模式。黑龙江省需要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对低碳农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户发展低碳农业,增强发展低碳农业的意识,加强低碳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实现低碳农业的高效益。
709-712

河北省枣产业的现状和优势及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在介绍河北省枣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对河北省枣产业的优势和问题进行了剖析。优势体现在:自然区位优势明显。适宜枣树的生长,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优势和全国最大的红枣批发市场;同时,存在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利用不够,枣果品质欠佳,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合作共赢以及加强枣农组织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713-716

闽台渔业产业链分工和整合及竞争力提升

摘要:台商在闽渔业投资形成了闽台渔业产业链的垂直分工与纵向合作。当前闽台渔业产业链呈现分工形态多样性、空间布局碎片化和集群化、关联企业间合作稳定性差以及运行风险大等特征。提升闽台渔业产业链竞争力,关键在于促进闯台渔业产业链整合,包括保护渔业资源、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渔业价值链、加强产销联盟和完善产业链风险防范机制等。
717-720

农民互助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探析——以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的实践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分析,认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整体功能被削弱;并从供销合作社的农民盟友、组织特性和体系方面,分析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方面具备的条件和优势。其思路是把握农村信用特点,以生产经营合作为基础,将信用合作融入经营服务体系,构建以专业合作社成员问资金互助为基础的农村融资服务新体系。提出了把握基本定位、着眼于体制和机制创新、与涉农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做好风险防范、政府应给予扶持等促进合作性金融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7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