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开发、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国内刊号:43-1132/S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46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68
  • 综合影响因子:1.9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科研简讯

英国洛桑试验站Philip教授到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开展合作交流

摘要:6月23日-7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英国洛桑试验站PhilipCharlesBrookes教授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执行国际合作局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并进行学术交流,完成了作物光合同化碳向土壤碳库输入的研究工作。
517-517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循华等专家考察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

摘要:8月23日,“十二·五”973计划“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一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循华研究员率南京土壤研究所丁维新研究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唐翔宇研究员和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戴晓琴博士等项目组成员一行到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实地考察。
517-517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库克大学苏宁虎博士访问洞庭湖湿地生态研究站

摘要:9月4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库克大学地学与环境学院教授苏宁虎博士,访问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生态研究站。洞庭湖站副站长谢永宏研究员向客人全面介绍了该站的基本建设情况、战略定位、科研项目、
517-517

我国猪肉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摘要:在简要分析我国猪肉贸易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对贸易优势和主要进口国市场占有率,对我国与世界猪肉出口大国猪肉的国际竞争力,从结构上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的冷鲜和加工猪肉均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加工猪肉国际竞争力强于冷鲜猪肉;与世界猪肉出口大国相比,我国冷鲜和加工猪肉的国际竞争力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且呈现下降趋势;我国猪肉在重点出口市场的竞争力较强,但冷鲜猪肉和加工猪肉在不同市场的竞争力及其变化有所差异。制约我国猪肉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价格优势缺乏、质量安全与各类贸易壁垒、支持性产业之策的缺失等。提升我国猪肉的国际竞争力,需要优化生猪产业布局、加强质量监管,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完善生猪产业支持政策。
518-522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破解“三农”五大难题

摘要: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三农"投入逐年增加,但诸如农业增产难、农民增收难、惠农政策执行难、农业资金投入难、农村安全饮水难等关键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阻碍"三农"可持续发展。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解决这"五大难题"的有效突破口,应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同时创新投资模式与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体制与机制。
523-526

新农村建设系统耦合仿生与协同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新农村建设各子系统辨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系统具备生物功能的特征,具有耦合仿生的基础,具备耦合仿生的可行性。通过类比和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基于生物耦合仿生的新农村建设系统的耦合仿生特征及构成、耦合仿生的基本规律、耦合仿生机理、耦合仿生的条件和机制;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系统与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各种能量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熵变,可测算新农村系统运行的混乱程度,找出干扰新农村系统无序的影响因素,以此判断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出协同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532-536

欧盟木材法案对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策略

摘要:欧盟"木材法案"的确立,对国际林产品贸易环境产生了重大变化,必将对全世界特别是中国林产品出口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简述了欧盟木材法案的发展历程,认为木材法案是国际社会打击非法采伐的必然结果。剖析了木材法案的内容,并比较了"雷斯法案"与"木材法案"的异同。探讨了木材法案对国际林产品贸易特别是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短期内,木材法案的实施会造成市场准入障碍、影响国际林产品出口贸易,但长期看,木材法案可促进世界森林资源保护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合法木材的国际竞争力,并优化木材产品国际贸易条件。提出了构建与欧盟之间的自愿伙伴关系、实现国内外森林认证标准的互认、建立行业协调机制和加强木材供应链管理等中国应对欧盟木材法案的战略措施。
537-541

低碳经济模式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影响与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摘要:农业生产活动与碳排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是某些农业生产方式是"高碳"的,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二是全球气候的变暖又影响到农业生产过程。低碳农业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这种模式和理念下我国农业产业链将逐步"低碳化";节约资源能源的耕作技术,农用化学品合理使用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将是未来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的重点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方式和形式上将进一步深化演进;农产品加工流通阶段也有向低碳经济改进的空间。
542-546

基于转基因技术视角的低碳农业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粗放式的高碳农业发展模式。高碳农业引发的气候变化危机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而转基因技术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类应对农业一系列危机与挑战的能力。本文研究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发展低碳农业的背景、特点及其必要性,从转基因技术视角分析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资源约束、环境污染、拓展农业碳汇功能等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功能与特点,并对我国加快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低碳农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547-550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与实现途径——基于经济学的视角

摘要:本文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在经济增长核算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内,从经济增长的源泉--要素投入增加和生产率提高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探讨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提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具体实现途径,即传统生产要素的节约使用,环境的友好性,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和制度创新因素所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551-555

广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要素贡献率的测算与经济增长分析

摘要:为深入了解广东全省及四大区域1990-2008年期间农业经济增长成因,采用Solow余值法所进行的测算与分析表明:虽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的递增,但除珠三角外,依靠加大物质费用投入的增长方式始终处于较为主导的地位;劳动力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表现不稳定,还有待提升;耕地面积减少所产生的负效应愈发显现。基于此,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农业科技的教育与培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是当前与今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556-559

广东省水稻生产的变动及比较优势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30多年来广东省水稻的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变动趋势,并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广东省水稻生产的相对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及在全国水稻播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1998-2009年间,广东省水稻的播种面积在南方13个水稻主产区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水稻的单产相对较低,不具有效率优势。12年间水稻生产的平均综合优势指数为1.4626,在南方水稻主产区中位居第四。故应在保持水稻播种面积持续稳定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水稻的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广东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560-564

中国粮食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及决定因素研究

摘要:粮食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低下是影响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不仅推升了生产成本,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本文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度量了我国主要粮食主产区2006-2009年三种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并对化肥利用效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分别为0.37、0.26和0.37;教育水平、收入状况、化肥价格、财政支持、种植规模等是影响化肥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565-568

湖北省粮食种植收益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摘要:粮食主产区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而种粮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粮农生产的决策与行为。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利用统计和调研数据对该省粮食生产的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以及粮食生产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重点透过粮食价格及生产成本相关结构数据,研究粮食安全动力当前面临的困境与隐患。得出粮食收益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较低和种粮机会成本过高的结论,并从土地流转制度、粮食生产补贴、粮食主产区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粮农增收方面,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569-572

基于粮食安全的黑龙江省垦区耕地集约利用定量分析——以宝泉岭垦区为例

摘要:本文以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为研究区,基于粮食安全角度,以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以及持续状况为要素层,筛选具有代表性的21个指标,构建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主、客观赋权,运用多因素综合数学模型,定量测算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1999-2008年耕地集约利用状况,并进一步探讨耕地集约利用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各不相同,不同指标和要素对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耕地利用效益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最大。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以及持续状况间的协调性也是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同时粮食安全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很强的相关度,表现为粮食总产量随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升高而增加,随耕地利用集约度的降低而减少。
573-576

基于粮食安全与化肥投入的协调发展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

摘要:本研究选取毕节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安全存在的负面效应;并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讨了粮食单产与劳动力、农用机械总动力、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和有效灌溉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化肥投入是影响粮食产量的最重要因素;该区粮食生产仍然是粗放型生产。最后,本文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优化化肥投入的对策措施。
577-580

北京市蔬菜市场预警研究——基于数量供应安全角度的探讨

摘要:本文在综合分析北京蔬菜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围绕蔬菜供应安全、市场平稳运行和保护蔬菜生产的目标,设定了3类预警指标,批发市场日均上市量指标衡量供应水平,预期收益与成本对比指标衡量生产效益,批发与产地价格比值以及批发与农贸价格比值指标衡量流通环节收益。并提出预警工作应遵循政府主导多方主体参与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蔬菜市场预警工作的实施。
581-584

陕西省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条件。本文分析了陕西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了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各指标因素对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机化水平对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电气化水平,而农药和农用薄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小。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并结合陕西农业的现状,提出了促进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