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开发、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国内刊号:43-1132/S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46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68
  • 综合影响因子:1.9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科研简讯

中国科学院邓麦村秘书长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调研

摘要:3月31日,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在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陈广浩陪同下到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调研并检查安全、保卫工作。
265-265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对策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海洋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即从最初的"一、三、二"的产业构成,经过"三、一、二""、二、三、一"演进阶段,最终形成三、二、一"的结构类型;近年来,使海洋三次产业协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从海洋经济总量、产业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分析了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概况,同时指出了我国海洋经济在产业结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方式、海洋科技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现代海洋产业服务体系,构筑高效的科技与管理平台,引进和培育海洋科技人才,引导海洋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注重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
271-275

中科院科技支黔项目“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示范”课题通过验收

摘要:3月30日,中科院科技支黔项目"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示范"课题验收会在贵阳举行。贵州省科技厅厅长于杰、中国科学院院地
275-275

新形势下新疆部级贫困县的贫困类型与扶贫对策

摘要:新疆部级贫困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新形势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缘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构成,反贫困在新疆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研究发现,新疆部级贫困县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南疆三地州,贫困率较高,少数民族占贫困人口比重居高不下,财政均出现高额赤字,收支矛盾极为突出,对上级财政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新疆部级贫困县的贫困类型及原因分为六类:生态贫困、地域贫困、民族贫困、文化教育贫困、市场竞争引致性贫困和制度性贫困,并在此基础上从有效整合各种扶贫资源、赋权式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扶贫对策。
276-280

农民非农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工作为我国庞大却弱势的特殊社会群体,是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后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平稳有序合理的解决农民工问题,既有利于解决三农痼疾,又能推进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分流农民转移就业的现实意义;农民工作为农民非农就业主渠道对现代化的贡献;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原因;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瓶颈因素及对策等。
281-284

浅论“三种资本”对农民工融入社会的影响

摘要:社会学家布迪厄在对资本的类型进行分析时,指出资本的三个主要形态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进一步指出这三种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可能性。农民工从乡土社会进入城市社会后,由于文化资本的不足、经济资本的贫乏和社会资本的欠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的限制,对其社会融入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应通过制度保障提升农民工的经济资本、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参与互动提升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以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285-287

都市农业脆弱性的形成原因和健康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土地资源、资金流动、生态环境方面,概述了都市农业脆弱性的表现,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机会成本的驱使,都市农业赖以发展的人财物生产要素存在不合理的流动,是都市农业脆弱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推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必须提高认识,增强保护意识;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健康流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资金流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市场化。
288-291

论城乡统筹视域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及其公平

摘要:城乡统筹的目的是要消除制度和体制性因素引致的城乡差距,以实现城乡和区域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土地是农村和农民所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受我国基本国情和特定历史阶段发展战略的制约,土地是国家供给给农民的职业和社会保障的载体。由于缺乏外在的制度性补给,加之土地自身的收益功能和保障功能的低下是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为此,现阶段城乡统筹的实质就是要求政府提供可供城乡居民理性和自由选择的与生产要素结合的路径,农民以土地换户口进而换保障具有公平意义上的逻辑合理性;对进城农民放弃的土地实行国有化取向的流转制度改革是有效的选择;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是城乡统筹的必要条件。
292-296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一体化土地市场制度改革及政策建议

摘要: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过多年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自新中国至今,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经历了固化、减弱、波动中加强和迅速强化4个演化阶段。这期间的二元土地制度对经济二元起到了固化、暂缓、重新强化和加剧的作用。改革当前二元土地市场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制度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1)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微观基础;(2)加强政府对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规制和宏观调控。本文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协调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等。
297-301

县域土地资源利用的环境友好型评价——以河南省长葛市为例

摘要:本文在探讨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评价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县域尺度上土地利用环境友好型分级系统及分级标准,并提出了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法相结合的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评价方法。以河南省长葛市(县级)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状况。结果表明,就该市的土地利用在生态环境友好型、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方面都相对较好,其中,2000年属于不友好阶段,2001~2002年属于临界友好阶段,2003~2009年属于基本友好阶段,且利用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307-310

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

摘要:本文在对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但就陕西而言,城乡居民贷款余额、城镇化率、农业总产值是影响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农业机械化程度、本地电话用户、农村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乡村从业人员数4个因素,对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区域上呈现明显差异;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对陕西村域经济发展影响最不显著。从农村金融制度、县域城镇化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村基本建设投资,提出了促进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
311-314

江西省县域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80-2009年江西省县域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西省粮食生产向产粮大县、湖区和平原区集中分布;近30a粮食生产重心一直在丰城市境内,略微向东北偏移2.09km;县域单元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分布显著;1980、1990、2000和2009年位于HH和LL象限的县域分别占总单元数的49.45%、59.34%、58.24%和71.43%,局部集聚格局显著,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局部空间集聚显著高产区(HH)以鄱阳湖平原南部地区为中心,包括南昌县、进贤县、高安市、樟树市、丰城市、新干县、余干县、抚州市区、东乡县,显著低产区(LL)县域很少,仅包括1980年的湖口县和2000年的湖口县、星子县、永修县。影响粮食产量空间格局主要因素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等。
315-319

开放经济下我国农业安全度测算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开放经济下影响农业安全的四大因素,即农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农业出口对外依存度、农业资本对外依存度和农业外资股权控制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995-2009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农业安全度进行了测算。得出结论:随着我国市场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农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的农业安全问题已经和必将变得十分突出。提出了必须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科技投入力度,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优势农业;加强立法、提高引资水平,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320-323

我国农业部门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障碍与对策分析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会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部门可能造成的影响,分区域梳理了不同地区面临的主要气候风险和可以采取的适应措施,并识别了各项适应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出相关对策和政策建议。
324-327

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分析

摘要:针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各个阶段,以多时相TM影像为数据源,以地块为基本单元提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选取植被覆盖度作为生态系统质量状况的表征系数,建立基于质量状态分析的生态服务价值定量评估模型,通过生态价值变化分析来表达土地利用变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程度。结果表明:通过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对各个地块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建设,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多样化,生态服务功能增强,建设后期的生态服务价值相对于建设之前明显提高,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是该区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的最主要原因。作为都市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要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合理转化未利用土地,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生产双丰收。
328-331

河西走廊草原生态置换条件和潜力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草原面积、产草量、水资源、草原灾害发生频率、草地质量方面,分析了河西走廊草原生态置换的必要性,以及河西走廊具有发展草地农业条件优越、牧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牧区自然资源丰富、城乡一体化基础较好等进行草原生态置换的条件和潜力。提出了河西走廊草原生态置换的对策:即养殖方式舍饲化、牧民生活定居化、经济增长工业化、牧业经营产业化、公共服务社会化。
332-335

湖南省低产油茶林的成因及抚育改造对策

摘要:本文从油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简述了湖南省油茶产业概况;分析了湖南省低产油茶林的成因,即缺乏优化经营管理,致使人工经济林向自然混交林演化;生态系统构建水平低,品种良莠不齐,林龄老化;重短期经济效益轻油茶林生态系统。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品种优化的技术框架,规范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区域经济林"经济效益、生态服务功能"双向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计算油茶林系统的价值,推进油茶产业化发展等对策措施。
336-339

中国木薯燃料乙醇原料供需现状和预测

摘要:木薯被我国认为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最具潜力的原料之一,但国内生产是否满足现阶段燃料乙醇生产的需要,还存在疑问。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木薯原料供需现状与未来趋势,认为国内木薯生产平稳,未来将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具有对外依存度高,市场波动大,消费主要以木薯淀粉和木薯酒精为主等特点。随着中国淀粉、酒精及其深加工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木薯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将逐年增长,预测到未来中国木薯旺盛,国内生产难以满足要求。依靠国内供应生产木薯燃料乙醇的目标将难以实现,需要调整相关产业政策。
3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