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43-1132/S 国内刊号
  • 1000-0275 国际刊号
  • 2.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科研简讯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庆祝建所30周年63-63

摘要:金秋送爽,盈园飘香。2008年11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喜庆的气氛中举行建所30周年庆典。

中国科学院李志刚秘书长到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调研63-63

摘要:2008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李志刚在中科院计划局局长孔力等陪同下,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调研。

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王庭大视察亚热带农业生态所63-63

摘要:2008年12月12日,中央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院党组成员王庭大在中科院纪检监察审计局局长沈颖陪同下视察亚热带农业生态所。

发挥农业文化效应 推进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64-68

摘要:本文分析了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闽台农业文化效应特征,从农业文化核心精神入手,提出发挥农业文化效应,推进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的设想。

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城乡分配格局研究69-72

摘要:调整国民收入城乡分配格局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调整国民收入城乡分配格局的必要性、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城乡分配格局的对策建议。

试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优化现代农作制度76-80

摘要:依据循环经济的科学原理,贯彻“节约、保护、利用、拓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我国南方红壤山地综合开发与主要农作模式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优化现代农作制度的重要作用。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路与若干对策。即要在南方丘陵山地创立并完善以提高利用效率与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农作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现代农作制度的优化与统筹;因地制宜地构建以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为核心的种养结合型农作制度、以物质良性循环和多级利用为特色的循环利用型农作制度、以开发优质产品与绿色农业为目标的综合拓展型农作制度;实现山区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洞庭湖流域生态功能优化与水土资源利用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0-80

摘要:2008年12月4日上午举行的湖南省产学研创新暨科技成果颁奖大会上,由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王克林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洞庭湖流域生态功能优化与水土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荣获湖南省2008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型农业体系:基于生物经济的农业发展范式81-84

摘要:本文对农业发展问题的本质和农业拓展的内在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第三次拓展”概念和基于生物经济的新型农业体系,指出新型农业体系是面向生物经济时代“现代农业”的新的框架模式和战略愿景。以生物技术系统思想和“非农”发展理念为主线,递进分析了“生命本质的高度一致性-农与非农边界淡化-农业可拓展-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逻辑关系,重点揭示出生物经济时代新型农业体系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于化解当前农业发展问题的意义。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农业生物治理原理与开发对策85-89

摘要:针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背景和现状,结合该区农业生产地处农牧交错带的特点,论述了生态环境恢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遵循生态学原理,以发展效益农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开发对策。

《第四届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与保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89-89

摘要:2008年11月26日,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湖南省饲料工业协会主办,江西省元昌工业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四届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与保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召开。来自饲料行业学者和企业界代表7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2008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布置会在长沙召开89-89

摘要:中国科学院2008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布置会在长沙召开由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的2008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布置会,于2008年12月16日至19日在长沙召开。财政部国库支付司决算处有关人员应邀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所属分院、研究所的财务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共2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文祥到会致辞。

喀斯特环境移民区适应性景观生态设计90-94

摘要:根据广西喀斯特环境移民迁出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以设计适应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特点的土地生态结构与景观优化方案为目标,通过案例研究,在评价典型样区的生态适宜性与土壤肥力条件的基础上,结合IKNOS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历史航空影像,综合集成景观格局研究、农户参与设计与结构优化分析3种设计途径,提出了适应性景观生态设计的初步框架。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参与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符合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的需求,为实现小尺度景观安全格局设计提供了依据。

基于能值分析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生态经济评价95-97

摘要:本文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重要区域——甘南州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甘南州本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不高,是一种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较低,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效率很低。因此应采取措施优化能值投入结构,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

海口市城市水体的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98-101

摘要:城市水体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生活的亲水性、丰富城市的水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海口市城市水体历史文脉、潜在利用价值,分析了海口市城市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及其原因,提出海口市城市水体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途径。

稻田生态补偿理论与模式研究102-105

摘要:稻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承载粮食等生产任务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气候调节、净化水质、维持土壤肥力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的探讨,以及对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研究,明确了稻田生态系统在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巨大作用;结合国内外农业生态补偿经验及我国水稻生产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稻田生态补偿模式。

论耕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补偿106-109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耕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益凸显,生态效益外溢得不到有效补偿,因此,从耕地资源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通过加深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对耕地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的科学评估以及通过政府补贴与市场调节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体系。

河西走廊植棉区棉花不同熟性的抗旱节水效应110-112

摘要:选择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分别设置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进而确定河西走廊棉区最适宜种植的棉花品种熟性及最有效的灌水方式。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6次水会引起中、晚熟棉花品种贪青晚熟和减产,灌2-3次水不能满足各棉花品种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以中熟品种灌4次水产量达2335.5kg/hm^2,经济收益29865.3元/hm^2为最佳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可节水1100—2100m^3/hm^2,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和节水效应。

黑土区耕作措施对春季耕层温度的影响113-117

摘要:本文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免耕、少耕和旋松三种耕作措施下耕层黑土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热通量、净辐射的变化,进而阐明了耕作措施对耕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处理0cm和5cm处土壤温度变化与净辐射通量变化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5cm处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各处理均表现为“S”型波动曲线,日变化相对较大,10cm处相对较小。免耕秸秆覆盖日净辐射平均值为0.58MJ/m^2,比少耕和旋松小0.04MJ/m^2,受净辐射、容积热容量和5cm处热通量影响,0cm和5cm处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大,且有波动现象;受深层较低地温、容积热容量和10cm处热通量影响,10cm和15cm处土壤温度变化较小,且较平稳。所有耕作措施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出现滞后现象。免耕秸秆覆盖措施各耕层相对于其他处理地温均较低,影响春季地温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