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43-1132/S 国内刊号
  • 1000-0275 国际刊号
  • 2.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科研简讯
李家洋副院长视察环江喀斯特站并为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揭牌6-6

摘要:2006年12月6-7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在院资环局傅伯杰局长、广西区科技厅、河池市、环江县有关领导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喀斯特环境移民示范区和环江喀斯特站。并为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揭牌。

我国中部地区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综合评价7-10

摘要:中部地区的“三农”问题和城乡差距问题突出。城乡互动发展将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构建了区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中部地区1995-2004年城乡互动发展水平,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城乡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和主要对策——以江苏、陕西两省为例11-14

摘要: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更大程度上是由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本文以陕西省和江苏省为例,从历史、市场主体、资本、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制度等多角度,对比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中国江南农村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分析15-19

摘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当中,农村规划、旧村改造已成为当今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分析,提出目前农村规划中农村居住空间结构的几种典型模式,并分析了这几种空间结构模式形成的原因和规律,提出村庄规划应反映和遵循这些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城市设计角度谈乡村本土环境特色的维育20-23

摘要:本文针对乡村建设中本土环境特色流失的现象,提出了乡村规划中融入“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能性。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乡村本土环境特色的构成及其运作机制,同时建立了从认识到强化再到保障的“特色维育”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战略思考——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24-27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于缓解用地矛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重要作用入手,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规划、融资、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具体措施。

广义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28-31

摘要:农业现代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本文以广义农业现代化为视角,提出了广义农业现代化的“三组成论”、“三目标论”和“三动力论”;研究了广义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的众多内容,包括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内容、评价模型的建立,以及现代化指数的灰色预测。

新农村建设推进智力反哺战略初探32-34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农村人才匮乏现状,提出了“智力反哺”战略,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提供参考。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推拉效应”分析35-37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指出要实现片面工业化向工农业协调转变。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测算中国农业与工业的适应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发展对工业增长的“推动效应”大干工业增长对农业发展的“拉动效应”,认为中国工业应该反哺农业,促进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对策38-41

摘要:本文认为:我国的农业仍然是小农经济,目前41.76%的城市化率只是一个名义数据;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农村人,他们的思想、文化篝形成的基础不同,具有明显的离农、离乡、进城的趋势,农民队伍将萎缩;今后20—30年是我国“三农”问题激烈变化苗时期。提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提升非农产业的就业能力,加快农民队伍的分化,通过合作化的道路,改造传统的小农经济,以农业企业化为主体和良好的产业化经营,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的思路与对策。

河北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42-46

摘要:本文针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态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保障战略”、“经济发展跨越的核心带动战略”、“社会进步和谐的全面支撑战略”,并重点以科学发展、市场培育、机制创新等战略举措来推动其实施。同时还提出了最能体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五大典型产业模式:绿色杂粮产业、绿色林果产业、生态畜牧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特种资源开发产业,并从资源与特点、潜力与优势、战略与对策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了论述。

珠三角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定位研究47-49

摘要:通过对珠三角都市农业与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各城市群的功能,对珠三角中部、东岸和西岸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品牌化营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走势50-52

摘要:品牌化营销是近年来国内外市场营销领域新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目标市场及其产品雷同、经营分散、缺乏发展后劲等问题,走品牌化营销之路是必然选择。在营销中,针对目标市场实施科学的品牌定位,坚持整体联合推进,深挖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与发展特色,综合运用网络、公关、广告等营销手段,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城乡信息分化看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基于湖南信息分化调查及相关数据53-56

摘要:基于湖南信息分化调查的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描述了当前我国城乡信息分化的严重状况,揭示了造成我国城乡信息分化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我国城乡信息分化的社会危害,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以解决我国城乡信息分化问题的综合推进模式。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在藏北草原灭鼠试验获得圆满成功56-56

摘要:日前,亚热带生态所承担的院创新课题“青藏高原草场灭鼠技术研究与示范”,经亚热带生态所专家与西藏那曲科技局科技人员一起在藏北草原灭鼠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藏北高原俗称地球第三极的重要板块,是亚洲、甚至北半球重要天气系统的驱动器和外来天气系统改造场所。藏北草场生态极为脆弱,退化、沙化严重,那曲草场沙化土地年扩展率达4%,鼠害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那曲草场上有鼠7.6~11.4亿只,鼠害问题已成为阻碍当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目前还没有成功解决鼠害治理这一难题。为此,中科院农业项目办立项,将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鼠害治理成果引入那曲。试验点选择在藏北那曲县香茂乡的草场,位于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之间,海拔4700多m。科研人员克服高山反应,坚持在试验点工作20余天。虽然不是最佳灭鼠季节,但在所领导大力支持下,科研人员对我所特杀鼠2号进行了不同浓度梯度试验,0.02%、0.05%和0.07%的青稞毒饵对高原鼠兔的杀灭效果分别为91.63%、99.21%和97.90%;

长沙市科技局领导考察亚热带农业生态所56-56

摘要:长沙市科技局副局长刘春光、局长助理吴卫国和农社处处长郭晓莎等一行四人于12月26日来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就“十一五”期间如何加强科技合作进行实地考察。

基于GIS的区域性耕地预警信息系统设计57-60

摘要:耕地预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针对耕地预警中需要解决的如何实现耕地质量和耕地数量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预警问题,文章提出建立基于GIS的耕地预警信息系统,印以GIS为平台。融入预测模型和专家系统,通过预警模型判定警度,达到双重预警的目的,以期为区域性耕地预警提供一个可行的系统方案。

对耕地占补动态平衡的经济学反思——兼论建立耕地占用权交易61-64

摘要:本文首先对现行的耕地占补动态平衡政策进行了经济学反思,指出其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耕地开发潜力大的省份开发耕地激励机制不足及缺乏对耕地保有量外部性的考虑等三个缺陷。然后,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提出了建立耕地占用权的设想,并对其经济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较耕地动态平衡政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最后,总结了建立耕地占用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