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43-1132/S 国内刊号
  • 1000-0275 国际刊号
  • 2.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简讯
第四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408-408

摘要:金秋十月,小阳春日,秋高气爽,丹桂飘香。10月12—13日,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省生态学会共同承办的“第四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的紫东阁华天大酒店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所科研院校单位,共150余名代表。

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政策思考409-412

摘要:福建省面临资源不足等制约农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存在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生态、政策环境等优势。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自然生态、政策环境等优势与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农业的特点,从产业结构、价格财税、宣传教育、生态文化、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

甘肃河西地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413-415

摘要: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农业生产自身循环规律和农业产业化内在循环特性角度,构建循环型农业的理论模型;强调循环型农业是解决甘肃河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之一;并提出河西地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关键环节和建设重点。

“十五”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2020年预测416-419

摘要:本文以国家统计局的1953—2005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测定我国“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68%,预计到2020年可望达到64%以上,并从科技投入、科技队伍、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撑水平的对策建议。

基于数据包络法(DEA)的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分析420-423

摘要:本文采用DEA方法,对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1995-2004年来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的趋势、原因及提高西部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

科学数据库与信息技术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423-423

摘要:由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办公室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的“科学数据库与信息技术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科学数据库建设20年庆典”10月16日至21日在长沙召开,来自科学数据库建设第一线的120多位领导、专家与学者参加会议。

贵阳地化所刘丛强所长考察环江喀斯特站423-423

摘要:2006年10月28日,为加强喀斯特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丛强所长一行四人到访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

农地生态治理融资渠道的拓宽和投资模式的创新——以宁夏为例424-427

摘要:宁夏农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治理与保护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不足。本文在分析了宁夏农业存在的生态问题和原有的投资效果的基础下.结合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特殊性,提出了新的融资模式和投资机制。融资模式可以采用基金会融资模式和准项目融资模式,以保证融资渠道的稳定长效。投资机制上应该将目前行政集中管理的投资模式向兼顾各方利益、多层次、更灵活的投资方式转变.同时考虑到生态退化不同程度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投资途径以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新的投融资机制还需要公共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做出相应的配套改革,同时建立更灵活的调控机构以更好的促进生态治理的健康发展。

洱海湖滨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对策428-431

摘要:洱海湖滨区是大理地区的农牧渔业主产区,但随着近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粗放式的快速增长和发展,使得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的凸显出来,化肥和化学农药的过量施用.人畜禽粪便和农村垃圾的泛滥,农用塑料残膜的污染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等,进一步引发和加剧了湖滨区及湖泊水质的恶化、生物多样性丰度下降、土壤酸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等系列环境问题,严重障碍和制约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力图通过从行政、法律、技术、工程、管理和政策等多个层面,对湖滨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重庆市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432-435

摘要:重庆岩溶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本文以重庆市岩溶地区为例。选择12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然后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5个岩溶区县中潜在脆弱区县7个。轻度脆弱区县2个,中度脆弱区县5个,重度脆弱区县5个,极度脆弱区县6个。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的动物营养学研究令人瞩目435-435

摘要:《Nutrition Notes》是由美国营养协会(ASN)主办的一个知名杂志。在2006年9月出版的第3期会长专栏中提到,“在过去的三个月里,ASN度过了一个令人兴奋与激动的新任期。本协会正在向各个领域迈进。我们要感激所有的会员和员工,他们正热情勤奋地致力于塑造一个崭新的ASN”。为此,本期着重刊登了最近发生在营养学界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就包括“中国科学院的动物营养学研究”。

东江湖流域无公害生产的环境质量评价436-438

摘要:分析并评价了东江湖流域的土壤、灌溉水、大气的质量,结果表明东江湖流域的土壤、灌溉水、大气的质量均达到了国家1级标准,适合开展无公害生产。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性分析439-442

摘要:本文从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转基因作物的遗传污染、转基因作物对靶标昆虫抗性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等5个方面。分析了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

21世纪上海村镇体系建设的构想与对策443-446

摘要:分析了上海村镇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一城九镇”试点城镇建设的主要经验;提出了21世纪上海村镇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其对策建议,希冀对我国新一轮村镇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以长沙市天心区为例447-449

摘要:本文对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示范区进行了初步研究,天心区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创赢了生态城区建设两种模式,建立了以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与生态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社会”城市复合生态体系。初步走上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轨道,为长株潭城市化与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450-453

摘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厘清科学发展内涵。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综合索质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根本目标;突出农民权利主体和政府责任主体的地位,强调非政府组织服务载体的功能;综合运用民意表达、互动协商、行政主导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提升公众满意度和供给有效性;梯度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劳动就业、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原因及对策454-456

摘要:本文首先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供给失衡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具体对策。

海峡两岸农业经济一体化分析457-459

摘要:海峡两岸农业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两岸农业发展现状所引致的互补性特征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海峡两岸农业经济一体化,具有促进两岸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索的自由流动、提高消费福利水平、改善两岸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取得规模经济效果等作用。应该在两岸现有的农业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建设海峡两岸农业经济一体化的构想.构建以农业物流企业为中心的两岸农业供应链;同时,在海峡农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体化程度的均衡发展,避免台湾农业资本过度投资火陆所产生的“贸易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