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43-1132/S 国内刊号
  • 1000-0275 国际刊号
  • 2.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简讯
基因工程生产富乳铁蛋白素7功能饲料及食品研究取得重要进展363-363

摘要: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04级博士生唐志如,于2005年10月12日赴德国负责完成的基因工程生产富乳铁蛋白素B(Lactofericin B,LfcinB)的功能饲料及食品研究,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解决了抗菌肽对宿主自杀性、表达量、诱导剂和宿主的选择等一系列难题。

论我国的茶叶出口与食品安全问题364-367

摘要:茶叶作为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出口数量逐年上升。但是,近几年来,我国茶叶在国际上的销售却困难重重。分析我国茶叶出口困难的原因及提出解决办法的措施将对排除我国茶叶出口的种种障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目前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解决我国茶叶出口问题特别是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办法。

绿洲农区与非绿洲农区棉花生产潜力评价与分析368-371

摘要:本文对种植棉花的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棉花特殊栽培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个农区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各主要棉区的光热水资源优于非绿洲各主要棉区,光温水潜力高。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棉花生产潜力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要棉区光、热、水资源潜力,实现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广西环江喀斯特站纳入中科院“西部之光”计划序列371-371

摘要:近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广西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被正式纳入院“西部之光”计划序列。这是环江站继2005年进入国家野外台站后,其与地方政府合作成效再一次获得中科院有关部门的支持。

刘更另院士到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指导工作371-371

摘要:8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更另院士应邀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指导工作,在该所所长王克林、党委书记李文祥、副所长吴金水等陪同下,先后参观了焕然一新的科研实验大楼和工作园区,并与该所部分科研、管理骨干和老同志一道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刘院士在听取了王克林所长就该所工作进展和今后工作目标的情况介绍后,很高兴地说:“与我20多年前在此工作的时候比,真是变化大、成绩大、感触大!”在谈到该所学科发展的时候,刘院士对该所把农业与生态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该所在喀斯特地区所做的工作,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创建”;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372-376

摘要:可拓工程是以开拓创新规律与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根据耕地利用的特点,按照物元模型、可拓数学方法与关联函数理论,建立了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物元可拓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给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利用综合关联度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直观全面地衡量了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选择江苏省耕地利用状况作为评价实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利用处于“可持续利用”等级。物元可拓评价方法结构合理,实际意义明确,评价结果直观,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天山北坡山盆系统耦合与农业结构调整377-379

摘要:本文在论述天山北坡农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改变目前天山的放牧性畜牧业,恢复山地生态系统,发挥山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绿洲-扇缘带建立新的草地农业的产业结构,实现生态经济双赢;并提出了以棉粮为主转向实行草棉粮(饲)的综合性的改造以及从淡水绿洲转向咸水绿洲的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对策。

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生态经济评价380-382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黑麦草-水稻和小麦-水稻两种种植模式的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模式中水稻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在施氮0、75kg/hm^2情况下,黑麦草-水稻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小麦-水稻低23.91%、10.12%,而在施氮150、225kg/hm^2情况下,黑麦草-水稻经济效益分别比小麦-水稻高2.54%、15.28%;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比小麦-水稻模式高,速效磷、速效钾则相反。

关于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以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为例383-385

摘要:本文分析了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的现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湿地资源破坏的原因;从机制、投入、立法、运作管理,提出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机制研究386-388

摘要:本文简述了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化补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动态。对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提出一些建议,例如明晰公益林生态产权、降低交易成本、提供相关信息和创新相关制度等;同时提出以虚拟的公益林生态产品,即某种“生态权利”,作为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市场交易对象。分析了意识形态及其教育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南农产品结构优化分析389-392

摘要: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方法和农产品结构优化模型,对海南省2003年主要农产品产值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蕃薯、土烟、蔬菜、瓜类、水果、禽肉、菠萝、荔枝、柑桔橙、龙眼、芒果、橡胶、咖啡、茶叶、胡椒、腰果的产值足迹最低,其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糖蔗、奶类、禽蛋、香蕉的产值足迹较低,其生态经济效益较高;猪肉、淡水产品的产值足迹高,其生态经济效益低;谷物、大豆、海产品、槟榔的产值足迹较高,其生态经济效益较低;油料、牛肉、羊肉、木材的产值足迹最高,其生态经济效益最低。为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应优先发展林业(除木材业外),积极发展农产品种植业,限制发展畜牧业和木材业。

砂姜黑土区开发地下水发展补充灌溉的方式特点及效果研究393-396

摘要:分析了淮北涡河流域砂姜黑土区域降水特征和土壤水文物理性质与土壤易发生干旱的关系,对开发地下水和补充灌溉的几种方式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灌溉有良好地调节土壤水分的作用,缓解了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保证了作物高产对水分的需求,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因此,适时地补充灌溉具有保证作物高产、提高效益和节水、节肥的良好效果。

紫小麦主要品质及穗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研究397-400

摘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紫粒小麦有关品质性状及穗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紫小麦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效应值差异较大。高原115x陇春23、高原115x宁春4号等6个组合的SCA在5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选择优质紫小麦的优势组合。②紫小麦同一穗部性状不同亲本间的GCA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陇春432x宁春4号是选择紫粒品种穗部性状的理想组合。黑小麦76x陇春23组合是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单穗粒重的最好组合。③从配置的16个组合分析,黑小麦76x陇春23这一组合无论是品质性状还是产量性状都有较高的SCA效应,应作为重点组合加以选择。

欢迎订阅2007年全国各科技期刊400-400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扩版增幅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