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43-1132/S 国内刊号
  • 1000-0275 国际刊号
  • 2.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科研简讯
中科院农办“十一五”项目研讨会在长沙召开114-114

摘要:2月21日至22日,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在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组织召开了院“十一五”农业研究项目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14个研究单位的30余名科研和管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院农办主任王大生介绍了“十一五”国家整体科技计划概况和中国科学院有关农业研究的总体思路,并详细阐述了院农办“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部署和项目安排;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十一五”期间各自将要开展的工作,

玉米新品种“科玉2号”通过审定114-114

摘要:在湖南省2006年2月20日的农作物品种审定会上。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玉米课题组选育的玉米新品种“科玉2号”通过了审定。

农业特色经济理论问题研究115-118

摘要:农业特色经济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业特色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农业特色经济要素组合的观点,对农业特色经济存在的原因、特征、特色的来源、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型、农业特色经济发展和所需要面对的风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我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与协调发展对策119-122

摘要:本文从我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现状出发,着重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索、社会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分析了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区域农村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

全面小康进程中的农民消费质量问题探讨123-125

摘要:本文立足于推进农民消费质量提高,分析了农民消费质量的现状.考察了制约农民消费质量提高的直接变量,进而从市场、法规标准、消费重点、基础设施、消费政策、生态、教育诸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民消费质量的措施。

我国“三农”问题的区域差异研究126-130

摘要:本文选取反映我国各省市区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的18个综合指标,运用主因子分析法,分析得出能较好的反映我国各省市区“三农”发展的综合水平的6个主因子,并据此对相关省市区作了综合分析和综合排序;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根据我国31个省市区“三农”问题在区域分布上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别,划分为五个类型区;最后归纳出我国各省市区“三农”发展中在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投入强度、城市化进程、粮食生产和从业者文化索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原因。

河北省“三农”问题及解决对策131-135

摘要:河北省的“三农”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全面分析了河北“三农”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扩大农产品出口136-138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外汇贡献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着重指出了农产品出口对解决寻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即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思考139-143

摘要:农业信息化是指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过程,它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化等内容。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农业市场流动效率、农民生活素质都起着重要作用,它在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突出问题、建立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业信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面临许多困难,必须要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完善农村信息市场等方面继续努力,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对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设想144-147

摘要:持续了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耕地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圈地运动的屡禁不止和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变昧走形以及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欠发达地区指标用不完的严峻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存在。耕地面积的过速减少将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建设用地指标的严重不足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对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建立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机制。

GIS支持下的湖北省江陵县耕地质量评价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148-152

摘要:湖北省江睦县是江汉平原上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安全基础。文章结合湖北省荆州市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研究工具,在查清江陵县耕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耕地对确保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陵县耕地地力可分为1、2、3、4等,其所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3.46%,52,10%,21.14%,3.3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等,说明该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比较高,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

不同施肥结构下稻田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的变化153-156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土肥站1986年冬季在全省各地建立的、持续了18年的6个土壤肥力与施肥效益,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点中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质、氮素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全面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含量;NP、NK、NPK各化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处于同一水平,施用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古量的最有效途径,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959**)。各施肥区的产量比CK处理显著增加,OM60和OM30处理平均比CK处理增产106.2%和108.5%,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宁乡、临澧两试验点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比NPK处理还低1.5%和3.5%,说明当地农民的施肥配比有待改进。

黄土高原旱区降水资源化制约因素分析157-160

摘要:黄土高原是中国旱地农业的重要实施区域,降水是其农业生产的主要水分来源。然而该区不仅年降水量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夏季多大雨、暴雨,加之地形起伏不平,致使有限的降水资源大部分化为非目标性输出;储存在土壤里的降水通过蒸发大量损失;且现行的种植业结构及作物种群大多数用水效率低,农民科技素质低;更为普遍的是,土壤肥力低下,耕作管理粗放,严重制约了有限降水的资源化。

《农业现代化研究》编辑委员会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