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43-1132/S 国内刊号
  • 1000-0275 国际刊号
  • 2.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南方农区畜牧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401-406

摘要:南方农区为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主要生产基地.为促进南方农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粮食主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主产区,本文在认真分析了南方农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的基础上,从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市场体系建设、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诸方面,提出南方农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与对策.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功能区划研究407-412

摘要:本文在分析农业功能区划分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设置了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障碍因素等5个农业功能分区指标组,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完成东北农业功能指标的空间聚类,将东北地区划分为东北平原国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区、辽东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长白山老爷岭林地区、大小兴安岭林地区、呼伦贝尔草原牧区等6个农业功能区,并分析提出了各区功能定位和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试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天然林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413-417

摘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天然林的现状和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阐述水源区天然林恢复与保护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实施天然林恢复和保护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提出天然林恢复、保护与生态经济建设实施的政策建议.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应用——以湖北省为例418-421

摘要: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可持续林业的基本特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对可持续林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全面评价,防止片面性.目前国内学术界指标体系研究方面注重全面性、综合性,未能很好体现区域差异性,本文在选用前人研究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力求指标体系精简,指标间相互独立,得出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同时根据该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论的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422-425

摘要:指标体系(Indicators System,IS)评价法已在各研究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但存在IS的通用性与区域适用性、全面性与可操作性难于兼顾等问题.以东北三省2001年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SUAWR)评价为例,依据研究区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选取指标保证了指标的区域适用性;采用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谱系聚类法之分裂法、理论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构建IS,充分借鉴、吸收了已有指标研究成果、IS构建思想及同行专家意见,保证了所选指标的通用性.体现动静结合的运行层和框架层耦合的IS结构则解决了农业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内涵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与IS的可操作性难于兼顾的矛盾.评价结果表明,按本研究构建的IS适合东北区SUAWR现状评价.

论有机农业目标体系的整体性426-430

摘要:本文从农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角度,对农业效益的目标体系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同时,建立起农业中不同利益主体目标的关联.有机农业通过政府粮食安全目标、生产者生计安全目标和消费者食品安全目标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间的均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社会燃烧理论研究431-434

摘要:协调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农地非农化进行合理的调控.论文运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的发生,认为农地非农化是在"燃烧物质"--人口增长、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助燃剂"--农地比较经济效益低、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产权、权能模糊和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点火温度"--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次革命和快速城市化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农地比较经济效益低、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产权、权能模糊和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是当前调控农地非农化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435-439

摘要: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塬区→沟壑区→丘陵区、城镇近郊→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中国城市化进程反思与战略调整440-444

摘要: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1978年以后经历了与城乡发展政策互动的3个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但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同等GDP总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战略不科学.未来中国城市化战略调整的方向为: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各区域间协调发展.

用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型城镇——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445-448

摘要: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杨凌示范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探讨了建设生态型城镇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城镇基础设施体系、生态环保体系和社会事业体系的生态型城镇的构想.

春性糯小麦新品系的选育及其品质特性分析449-452

摘要:用3个广东当地非糯小麦品种与引进的糯小麦品系TN-1回交,成功地育成了适合本地种植的糯小麦品系.小麦的糯性在杂交后代中呈3对隐性基因独立遗传的模式,易于转移到农艺性状优良的遗传背景中.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糯小麦含有小于2%的直链淀粉,并有较高的全蛋白质和面筋蛋白含量,集低糊化温度、高营养价值以及加工性能好的特点为一体.利用南方冬闲田种植糯小麦,可望减少冬季抛荒耕地并增加农民收入.本文还探讨了糯小麦的育种策略.

湖南省高温的时空分布与水稻生产的利用对策453-455

摘要:利用湖南1970-2000年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湖南高温的时空分布,以高温天数为主要指标,对湖南的高温分布进行了分区,根据高温的时空分布,提出了在水稻生产上的利用对策.

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体系的思考456-459

摘要: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责权利相一致的能持续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是当务之急.政府、银行、农民和社会投资者等不同的投入主体,其资金实力、投入能力、价值趋向和责任义务各不相同,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一个具有合力、多位一体的投入体系.

加快四川藏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460-463

摘要:根据四川藏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要加快四川藏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区域科学规划,积极培育增长极;根据各县综合优势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工业,完善产品结构;完善技术支持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推动市场化进程.

食品安全问题与恩格尔质量系数464-467

摘要: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已由数量提升到质量.传统恩格尔系数弊端是,食品支出中仅反映人们对食品消费的数量要求而非质量要求.恩格尔质量系数的提出弥补了这一不足,并与传统恩格尔系数结合,共同对人们生活水平做出准确评价.

加快发展中国农村市场建设的研究468-470

摘要:本文在分析农村市场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中国农村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设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民俗因素研究471-474

摘要:民俗在现代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对农业科技推广的作用与影响也是广泛和深刻的.从推广目标和对象的确定、推广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到推广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再到推广效率、效果的产生与评价,无不受到各种民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注意尊重和研究民俗因素的影响,将直接导致农业推广项目的低效和不可持续.

试论建立参与式农业技术推进机制475-477

摘要:本文提出了建立参与式农业技术推进机制,分析了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理念、方法、特点及作用,指出参与式的技术推进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技术进步的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