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43-1132/S 国内刊号
  • 1000-0275 国际刊号
  • 2.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异地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241-245

摘要:城市化的本质含义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基础上的现代城市文明的形成,城市化的方式可分为本地城市化与异地城市化,异地城市化是落后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思路.异地城市化的主要障碍是对农民工的就业与教育歧视,发展异地城市化的主要对策就是对农民工实施'国民待遇原则'.

论集聚经济规律对我国城乡互动的影响246-250

摘要:本文阐述了城乡互动的概念及其含义与现实意义,分析了集聚经济规律对城乡互动的作用机制,从户籍、就业和农村土地制度、乡镇企业集聚、卫星城镇功能诸方面,提出了实现城乡互动的对策.

论小城镇企业聚集发展与制度创新251-254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小企业空间聚集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微观机理,分析了我国小城镇企业聚集的体制背景、发展过程及其限制因素;提出促进小城镇企业聚集必须改革乡镇企业体制和进行制度创新,注重培育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政策的范式与范式转换255-258

摘要:本文认为现今各国的农业政策体系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政策范式,并对这三种范式进行了具体描述,从历史角度简略地讨论了发达国家所经历的两次农业政策范式转换,以及农业政策范式转换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动力机制等问题.讨论了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范式转换问题,指出中国农业政策目前已进入第一次范式转换的历史时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尤其是人-地关系紧张、城市化相对滞后、城乡分治及农业市场化等问题相互为用,这一过程也许会显得异常艰难、复杂与漫长,并有可能出现多次反复.

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完善对策259-263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效率,对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进行了比较,针对我国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对策.主要结论如下: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效率高于支持价格政策的效率;我国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直接补贴政策在政策目标、补贴强度和补贴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直接补贴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政策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补贴强度太低和缺乏配套措施等.我国直接补贴政策的完善对策应当是:在坚持补贴"特惠"性的基本原则下,分区建立直补制度、逐步提高补贴强度、加大对农用生产资料市场和价格的监管力度以及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机制.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与对策——以湖南常德粮食产业为例264-267

摘要:粮食产业化经营、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本质上是辨证统一的.本文针对目前粮食供求趋紧的现状,在深入湖南常德产粮地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阐释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粮食企业的经营路经及经验进行剖析和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后提出了如何做强粮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268-271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表现及产生根源,探讨了从农村就地转移、跨地区转移分流、国外劳务输出三个层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途经;并从城乡统筹、制度创新、技能培训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广东省进城务工农民状况分析及启示272-274

摘要:2004年春以来,广东省许多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通过对广东进城务工农民状况的调查及分析,论证进城农民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城农民工分布与广东产业结构的密切关系.通过对广东进城农民工职业状况的分析,指出了进城农民工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状况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此产生"结构性民工短缺".提出进城农民工问题,必须从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来考虑,进城农民工的结构性短缺使职业培训已刻不容缓.

中国农业减灾技术创新问题研究275-278

摘要:农业减灾技术创新是实现减灾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是新世纪国家安全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点,并从公共物品理论出发,探讨我国农业减灾技术创新模式,在深入剖析制约我国农业减灾技术创新诸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

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经济与伦理关系问题浅探279-281

摘要: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经济伦理的价值取向应体现生态保护、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的原则,目前农村中存在着经济和伦理关系不协调的一面,表现在重经济发展,轻伦理道德建设,这已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打乱了农村的经济秩序,构成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阻力.解决这一问题,应提倡公平竞争和效率的精神,提倡追求正当利益.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途径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以安塞县为例282-286

摘要: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安塞县1980-2002年农业发展状况作了动态的定量分析,确定了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影响因子与农业发展的关联度和农业发展的路径,进一步用聚类方法对因子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一直是安塞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总产值受种植业产值的影响最大;1980-1989年,安塞县农业发展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农业总体投入水平较低;1990-2002年,安塞县农业总体投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化肥使用和机械总动力成为影响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因子,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表明安塞县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转变,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和耕地面积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粮食需求对土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依赖程度.

北京种植业用水结构变化及平衡研究287-289

摘要:为保证北京种植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北京种植业结构及种植业用水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比例分别由1984年的36.5%、38.6%下降到2002年的15.5%和28.4%,2002年用水量分别占到了种植业总用水量的18.9%和9.4%.同期蔬菜的播种面积比例由11.5%增加到42.6%,2002年蔬菜用水量占到了种植业用水量的52.2%,认为这种以高耗水为主的作物种植结构不利于从根本上发挥其它节水技术的潜力.在MapInfo支持下将区域分成5种类型区,区域缺水面积占到了35.0%,其中平原区缺水面积占到了47.9%,较山区缺水更为严重.建议根据各自种植业水资源平衡情况,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综合的节水技术体系.

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上游的阿克苏地区为例290-293

摘要:在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结构、种群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塔里木河上游阿克苏地区的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流、物流和价值流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能流方面,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在物流方面,农田肥料投入单一,主要以化肥为主,并且化肥使用量已超出最适施肥量范围,已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在价值流方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产投比不高,处于单纯的农作物生产阶段.分析表明造成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生产力水平低、资金缺乏等因素.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南方丘区两熟制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稻田生态效应294-297

摘要:本文针对四川省两熟制稻-麦(油)秸秆资源丰富,但处理难的现状,研究了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下,秸秆还田种类(麦秸、油菜秸)和还田数量(全量、半量)的稻田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麦秸、油菜秸全量还田增产效果明显,分别比对照增产4.84%、6.20%;秸秆还田节水效益不明显,麦秸水分生产效率未得到改善,油菜秸还田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增加,油全、油半处理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高0.048、0.045、0.039、0.032;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土壤,土壤全N、P、速效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土壤速效氮麦全、麦半处理分别增加14.5、18.1mg/kg;此外,秸秆全量还田投入/产出值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秸秆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298-301

摘要:本文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把它分成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简写为EES系统),建立了关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的指标范畴;同时依据协同发展原理构建了协调度评价的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协调等级理论,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从系统指标体系中共筛选出21个代表性指标对该系统的协调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资阳区在1995-2001年间,系统的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为弱度协调状态,协调等级为6级,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是降低趋势,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是上升趋势,社会子系统协调度在平缓中略降,生态子系统协调度降低是导致整个系统协调度降低的根本原因,可见在资阳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

基于遗传算法和GIS的作物空间布局优化302-305

摘要:作物空间布局是耕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种具有自然、社会、耕作制度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及空间特征的组合优化问题.传统的优化算法解决具有空间特征的组合优化问题的效率很低,或者难以解决.遗传算法是一种新的智能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利用简单的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来高效的解决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遗传算法为空间布局优化模型的作物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南方红黄壤不同类型区旱地水热资源差异及种植对策306-308

摘要:针对南方红黄壤地区旱地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县(市)为单位,对水热资源分布状况进行分区.在分析了各区水热分布特征及其耦合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种植对策.

密度、施氮量对油菜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旋转回归分析309-312

摘要: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肥量、密度对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肥量和密度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是密度大于施肥量,而对产量的影响则是施肥量大于密度;单株有效角果数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27.0kg/hm2、密度9.4万株/hm2,产量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35.7 kg/hm2、密度10.6万株/hm2;当控制施肥量(纯氮)、密度分别为214.4-256.9 kg/hm2、10.1-11.1万株/hm2时,油菜产量可达3000 kg/hm2以上.施肥量和密度对于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