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43-1132/S 国内刊号
  • 1000-0275 国际刊号
  • 2.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农业和农民参与国际分工401-405

摘要: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及法律基础,充分体现在WTO的宗旨、原则及主要协议中.本文分析了WTO对农业的支持及我们可利用的空间,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之长,调整农业支持结构与重点,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及综合支持,提高竞争能力,使我国庞大而过剩的部分农业劳动力走出国门,进行资源开发和第二、三产业工作.

论社会转型与农村现代化406-409

摘要:社会转型是利益结构调整、重构和稀缺资源的再配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机制及组织形式发生着变革.当前,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释放农村资源的潜力,进行科技和制度创新,寻求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资源效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平衡,以及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平衡,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评价研究410-413

摘要:土地利用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在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阈值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淮海平原4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基本相符.一级评判结果表明:黄淮海4个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处于非持续状态,而经济子系统均处于可持续状态;二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除禹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可持续状态外,其它3个县域的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非持续状态.其中,水土地资源的稀缺已成为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评价结果也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抛弃了"是"与"非"的二值逻辑,为复杂系统的状态评价提供了规范化的数学框架,运用该方法进行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南疆地区农业资源条件及生产潜力分析414-416

摘要:本文针对南疆地区的农业资源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及灌溉调节下的光温水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本地区农业资源生产潜力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小城镇用地外延扩张的动力因素探析417-421

摘要:处于城市化开发初期,小城镇存在着大中型城市无法获取的优惠的土地使用条件和低廉的土地价格,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等,容易成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首选地,所以小城镇用地外延扩张十分严重.本文探讨小城镇用地外延扩张动力因素,主要来自于自然、经济、制度、科技、人文与环境等六大因素,旨在引导小城镇用地有序扩展.

洞庭湖区平垸行洪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以湖南沅江市为例422-424

摘要: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后,洞庭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洞庭湖水系沅水归宿之地沅江市为例,分析了沅江市1999-2003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发现:区域内耕地面积减少,水域面积大增;耕地面积转移是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新增面积的主要来源;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新增面积呈高速扩展之势.对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各类土地转化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导趋势,其中大量侵占农用地成为增加建设用地的主要途径.

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农业保护体系425-428

摘要:农业保护政策不能与WTO规则相冲突,又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相一致.我国现行农业保护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与新型工业化不相适应,不能从根本上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农业保护体系是一个崭新的、复杂的系统,建立这一体系,必须加强正确舆论引导、整合各方面资金,改革相关管理体制.

扶贫模式的作用机理与评析——以新疆以工代赈为例429-433

摘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而反贫困始终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主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反贫困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贫困问题仍然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新疆以工代赈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评析为实证基础,从区域系统发展的角度进行了扶贫模式的作用、实现成效过程的理论分析,研究和阐述了扶贫模式作为一种外部推动力,如何实现将外生性资源转化为贫困人口和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使扶贫过程成为增强社会资本的过程.

建立以土地产权货币化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想——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积累方略434-437

摘要: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仍然实行以土地生产资料功能为主的直接保障方式,农民难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农村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型受到制约;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重视农村土地的产权价值,实施农村土地产权货币化的政策,建立以农村土地产权货币价值为基础的可城乡互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农产品价格风险及其防范研究438-441

摘要: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不断演进,市场调节成分越来越高,相应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面临的价格风险在不断增加,价格风险已成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农产品供求的变化、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国际农产品市场状况及农业政策的稳定性是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成因.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管理,应逐步建立以间接引导为主,财政扶持为辅,主要依靠完善的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格局.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现货市场,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探索建立农产品期权市场.

合作制农业保险探讨442-445

摘要:农业是易遭受灾害的产业,农业保险作为为农业提高保障的工具亟待大力发展.我国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都远远不够,原有的体制正在瓦解,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农险体系.本文分析了农险的特点和难点,并参考国内外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建立合作制农业保险的可行性,并试图构建一种农业保险合作模式的框架.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海南“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446-449

摘要: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我国的生态大省,有着非常稀缺的热带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活、度假、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好地方.然而,海南经济起步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经济总量不大,农业和农民占整个国民经济和人口的比例较大.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解决海南的"三农"问题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和相对较困难的方面.针对海南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从两个层次统筹发展来解决海南"三农"问题的思路,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作制度建设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记全国粮食安全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449-449

摘要:为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安全,加速农作制度建设与发展,充分挖掘农作制度增产潜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联合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科协、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于2004年10月9日到10日在湖南长沙举办“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耕作学会年度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湖南省政府等相关的领导,全国各农业高校、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50余人。会议重点围绕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安全、区域协调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建设、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等重大问题,各抒己见,争鸣讨论,献计献策。与会专家认为,国家

论全球食糖生产及其政策450-454

摘要:食糖是全球最受政策扭曲的农产品之一.欧盟和美国是主要实施食糖政策扭曲生产和贸易的经济体.随着"多哈议程"谈判的进行,发展中国家要求欧盟和美国改革食糖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食糖政策有利于增进全球福利.最近的研究认为,采用多边方式的改革食糖政策的获益最大,全球取消食糖政策保护1年可获得47亿美元的福利.欧洲和美国每年增加1 500万t食糖,可使发展中国家增加上百万个就业机会.本文就全球食糖生产和一些国家的食糖政策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使我们对世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及政策有比较准确的了解.

水资源价值及商品水定价问题的探析455-458

摘要:以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为根据,探讨了水资源以及商品水资源的价值内涵;从资源价格、工程价格、生态环境价格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商品水资源价格的构成要素;分析了影响商品水定价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提出了当前制定水价的原则与策略.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鼠类群落管理459-463

摘要:农田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形成是土地农业利用和开发的"副产品",农业生产格局、作物布局和各种农业措施等都会对鼠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不科学的灭鼠不仅不能控制害鼠,而且还会刺激鼠类数量的增长.制定农田鼠类管理措施,除了需要掌握鼠类本身的发生规律、种群动态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外,应关注农业生产格局对鼠类群落产生的重大影响,充分发挥农业措施对鼠类群落种群发生发展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人类的经济建设活动对鼠类群落的影响,必须认识到鼠害治理是一项社会性的工程.

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及防治对策464-467

摘要:全球化不仅带来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且也改变了生物分布的空间格局--导致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全球变化问题.生物入侵、全球变化和生境丧失是21世纪的最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本文简述了生物入侵的概况、定义、入侵途径和过程,特别是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止生物入侵的治理方法和策略.

改良型强化栽培条件下两优培九生育后期群体特性研究468-470

摘要:对杂交水稻组两优培九在不同改良强化栽培条件下的群体形成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改良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生育后期的功能叶面积下降缓慢,叶绿素衰减幅度减小,粒叶比增大,群体质量明显改善,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采用SRI核心技术,双本插植与单本插植产量差异不显著;直播可以减少水稻的插植的用工量,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