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43-1132/S 国内刊号
  • 1000-0275 国际刊号
  • 2.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前我国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81-85

摘要:"园区建设热"是继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开发区圈地热"、"房地产圈地热"之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又一次声势大、地域广的"圈地运动",给农民和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当前中国屡禁不止的"园区建设热"现象的现状、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对策,做出详细描述和深刻分析.

生态农村工程: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思维86-89

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和过分城市偏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小生产与大市场相矛盾、农民收入和就业率低、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没有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本文从农村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将农村自然生态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融为一体,提出"生态农村"的概念,进而对建设生态农村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描述.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90-93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重建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①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的限制因素;②矿区退化土地的物理和化学修复;③矿区污染土地的植物稳定和提取修复;④矿区污染土地的植物-微生物及动物协同修复;⑤矿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94-98

摘要: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分析了循环经济内涵及其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发展畜牧业是传统农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现实路径98-101

摘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传统农区在加快"两化"进程中,必须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形成互动机制.发展农区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则是实现上述"三化"的重要路径.传统农区应以食品工业为龙头,调整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引资力度,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重视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农业和畜牧业,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三化"联动发展.

中西部地区耕地潜力及承载力研究102-105

摘要:本文通过机制法、时间序列法计算了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的潜力,分析了未来30年在不同生活标准水平下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承载力,认为中西部地区棉花、油料供给相对充足,粮食生产基本能满足需求,但近10年内粮食生产要满足小康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从全国范围来看近期粮食生产供需较紧,不能因短期粮食供大于求而放松粮食生产,否则将给国民经济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106-110

摘要: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发现,受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温度与降水适宜度明显提高.

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111-115

摘要: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2增加到2.158hm2.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hm2,1985-2000年平均为2.2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49年的0.550hm2增加到2000年的1.762hm2,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增幅较小,增速亦慢.1949-1970年平均为0.782hm2,1975-2000年平均为1.715hm2;1949-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平均盈余为0.088hm2,1980年首次出现赤字,1985年又恢复盈余,到1991年后持续出现生态赤字,且赤字程度星加速度负增长,1991-2000年平均赤字为0.258hm2.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河西区域发展正朝远离可持续的方向延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环境问题与生态农业建设116-120

摘要:本文从水、土壤、食品安全、农村生态等4个方面,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环境现状,提出了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农业、丘陵山区立体种养农业、基塘农业和观光农业等与区域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最后给出了区域产业化、绿色化和生活化的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稻-蛛-螺”生态调控复合模式的配套措施研究121-123

摘要:本文报道了2003年在岳阳君山实施"稻-蛛-螺"种养生态调控复合模式大田试验结果.本模式采用"保蛛控虫,养螺灭草肥田,辅以高效生物农药控制爆发性害虫"等主要配套措施,实践表明:本模式能降低农药、化肥用量,无需追肥,既能有效发挥蜘蛛等自然天敌的控虫作用,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农产品的安全奠定了基础.

石马河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及效益分析124-126

摘要:在分析小流域的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原则及其配置措施.通过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流域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良性生态经济系统.植被覆盖率由1985年的30.7%提高到89.0%,侵蚀模数连年减少;粮食总产量由1985年931.2万kg提高到1998年的1424.6万kg;人均纯收入1998年达到3 406元,是1985年的18.4倍.

农地弃耕抛荒的生态经济学分析及其对策127-130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农地弃耕抛荒的现象和现状,总结了农地弃耕抛荒的几个特点,分析了产生弃耕抛荒的主要原因和生态经济代价,并对遏制农地弃耕抛荒,进一步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对我国无公害农业发展的理性思考131-134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无公害农业发展存在的"急于求成"现象,系统分析了制约我国无公害农业发展的5个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无公害农业产业发展的外部支撑系统的设想,该支撑系统包括生态环境、市场、技术和产业政策等4个支撑子系统和观念更新、社会诚信等2个基础平台.

关于发展湖南有机农业的理性思考135-138

摘要:通过对有机农业概念的新定义,阐述了有机农业的生态环境观,并在对发展湖南有机农业生态环境制约因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行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有机农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完善农业环境法规体系,依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加快有机农业技术创新等对策思路.

加入WTO对湖南柑橘发展的影响及对策139-143

摘要:加入WTO对我国及湖南的柑橘业带来负面影响是:国外的优质柑橘及加工产品会冲击我国及湖南的市场,使国内中高档柑橘的份额减少,并占领我国柑橘的淡季市场;但人世也产生多方面的正面影响:即可以享受近50年GATT各缔约国在开放市场方面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获得永久的、无条件的正常贸易关系待遇,有利于优化柑橘品种结构,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柑橘产品的非关税壁垒等不公平待遇,扩大我国柑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等.因此,加入WTO对湖南柑橘的发展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利大于弊.本文分析了湖南柑橘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加入WTO的冲击,确保柑橘业持续发展的对策:①注重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优良品种的应用,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品种结构;②重视柑橘优质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向优质无公害方向发展;③加强柑橘采后保鲜和商品化处理,增强柑橘加工能力;④建立柑橘产业化开发基地,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柑橘品牌;⑤重视柑橘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为柑橘的更新换代做好技术储备;⑥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解决柑橘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关于洞庭湖区杨树发展规模与经营的几个问题144-146

摘要:针对洞庭湖区杨树发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国家法规限制、湖区林业用地总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面,认证了湖区杨树的适宜发展规模:为1L 94万hm2-12.98万hm2.同时,还指出了杨树生产中出现的树不适地、经营不善、病虫危害严重和品种混乱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规范栽培品种、适地适树、加强抚育管理、培育无节良材、控制病虫危害等几个技术措施.

试析农产品健康与环境安全的几个问题147-149

摘要:本文对影响农产品健康与环境安全的环境、农药、肥料、质量标准问题的当前状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新的疑点、难点和加以研究解决的途径.

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与广西自治区合作正式启动喀斯特农业生态站建设149-149

摘要: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提出的构建亚热带区域农业生态研究与示范平台的要求,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加强实验室和野外台站等实验设施的建设,已正式启动广西喀斯特农业生态实验站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