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环境控制、技术基础理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0-1298
  • 国内刊号:11-196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363
  • 创刊时间:195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1
  • 综合影响因子:2.2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机械学报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车辆与动力工程

双活塞液粘调速离合器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副偏磨问题,提高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片运动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活塞结构液粘调速离合器。基于摩擦片受力模型,推导出了双活塞结构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片间油膜的动态平衡方程及传递函数,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双活塞结构液粘调速离合器与单活塞的相比输出响应速度明显提高;在输出转速为80rad/s时,其响应时间可由52s减少到22s。
1-6

液压制动系统蓄能器充液特性研究

摘要:蓄能器充液特性对全液压制动系统安全可靠性有重作用,对某全液压制动系统的充液特性及其关键结构元件——优先卸荷阀特性进行研究。在制动系统蓄能器充液过程中,对优先卸荷阀及其所组成系统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优先卸荷阀数学模型,搭建充液系统仿真和试验平台,对蓄能器充液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给出充液压力、流量和时间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优先卸荷阀对蓄能器充液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优先卸荷阀回路满足蓄能器充液特性求。
7-12

车辆SAS/EPS集成控制系统满意优化研究

摘要:基于满意优化理论,建立了半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集成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半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集成控制系统满意优化策略,设计了半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集成控制系统及实车道路试验系统。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半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集成控制系统实车道路试验,分析了半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集成控制系统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计算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前悬架动挠度的峰值和标准差分别降低了14.00%和14.56%,意味着悬架对车身的冲击变小;而轮胎动位移峰值降低了11.34%,轮胎接地性能提高;横摆角速度和侧倾角峰值分别降低13.60%和14.41%,标准差分别降低15.80%和16.08%,提高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3-18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汽车空气悬架半主动控制

摘要:为研究分数阶微积分在汽车空气悬架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建立了4自由度半主动空气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改进的Oustaloup滤波器算法来模拟分数阶微积分,进而建立分数阶天棚阻尼半主动悬架的仿真模型,将仿真结果与被动悬架和整数阶天棚阻尼半主动悬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B级路面时,与被动悬架相比,整数阶和分数阶天棚阻尼半主动悬架的车身垂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减小了31.9%和43.9%,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减小了23.1%和30.7%;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天棚阻尼控制策略能更有效地抑制车身共振,改善乘坐舒适性。
19-25

8挡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

摘要:为了实现8挡自动变速器工程化应用,通过建立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换挡品质的关键控制因素。针对4种基本换挡类型,确立了换挡离合器及发动机控制的理想曲线。基于PI滑差控制和发动机协同控制理论,提出了快速充油、扭矩相及惯性相3个阶段的控制策略。搭建台架与整车试验测试环境,在极限状态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换挡控制策略正确、可行,具有工程化应用价值。
26-34

车载电源多电动机测试平台耦合分析与解耦控制研究

摘要:为研究纯电动汽车车载电源性能在环测试?提出了由异步电动机一直流电动机组成的测试平台,是集机、电、磁于一体的复杂机电耦合系统。首先对该测试平台进行了机电耦合分析,建立了其机电耦合模型。根据OL阶积分逆系统原理构建了伪线性系统,实现了对该复杂机电耦合系统的线性化。在此基础上,将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与逆系统结合,构造出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逆系统对原系统进行解耦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取得了较好的解耦效果;异步电动机的反馈转速和直流电动机的反馈转矩均较好地跟踪了参考转速和参考转矩。此外,通过该测试平台可得到在整个循环工况中与异步电动机相连的电池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的变化曲线,为复合电源的在环测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35-40

GDI喷油器金属注射成形加工技术

摘要:GDI喷油器中的磁路零件作为核心部件,对加工技术的求非常高,而传统金属切削存在效率低、精度低、材料利用率低、性能不稳定等缺点,故将金属注射成形技术(MIM技术)引入GDI喷油器的生产过程中。根据GDI喷油器性能求和MIM技术的成形特点,选择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粉末Fe23.5Cu1Nb3Si13.5B9作为GDI喷油器磁路零件的成形材料,并对磁路零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对样品生产过程的全程跟踪测试,分析了MIM技术较传统技术在生产制造、理化性能、软磁性能等方面的优势。分别采用三维电磁有限元仿真和试验测试的方法,对不同成形技术的GDI喷油器样品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IM技术加工的样品有效降低了集肤效应和涡流损耗的影响,启动电流上升速率加快,动态响应时间缩短,动态喷油量升高,并且动态喷油量线性范围扩大,GDI喷油器的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41-47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工程

面向立柱栽培的移栽机器人设计与协调运动仿真

摘要:针对新型螺旋栽培立柱结构进行了配套移栽机器人系统的设计.通过几何与静力学分析,确定J,插针式术端执行器的驱动电磁铁选型与机构参数。通过立柱的穴盘苗机器人移栽协凋运动仿真,确定r机械手结构参数与系统优化布局.得到了多执行元件协调运动时序关系许建立了移栽协渊运动流程。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机械手甲均水平与紧直定位误差分别为2.24m和0.63m,移栽成功率为94.7%。立往1.2m高度范Ⅲ的移械作业效率为750株/h,末端执行器取苗时间仅为0.2s,能够满足立柱自动化移栽作业的求。
48-53

基于机器视觉的荔枝果实采摘时品质检测技术

摘要:为了在荔枝采时实时判断果实的品质状态,通过分析自然环境中荔枝不同生长期的图像,对荔枝果实未成熟、成熟、成熟后外表腐烂变质的3种情况进行了图像数据分析。选取了YCbCr颜色模型,利用探索性分析法对荔枝不同部位、不同光照、不同生长期的荔枝图像的cr分量进行了数据分析与统计,确定了辨识荔枝果实未成熟与成熟的cr分量的阈值范围;对于成熟的荔枝,采用边缘提取与Hough圆拟合方法对其cr分量图进行处理,标记出图像的荔枝果实,然后利用纹理统计法、颜色特征与果实不同部分面积比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果实变质的判断,最终实现了未成熟、成熟以及腐烂变质的荔枝果实的视觉智能判断,建立了荔枝果实品质辨识的智能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辨识荔枝品质状态的正确率达93%。
54-60

棉花采摘机器人红外测距技术研究

摘要:为定位棉株上的棉花,用红外测距实验装置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棉花的农学生长特性测量单朵棉花的距离。在0.7~1.6m的距离区间内建立红外测距模型,获取了棉株表面点云的距离图像,测量精度达0.0085m。以0.65为标准差设计高斯滤波器的尺寸,用1一D高斯滤波器平滑棉株图像,用2一D高斯滤波器求取其梯度图像,以0.2m、0.08m为强、弱阈值,基于Canny边缘检测算子构建闭环边缘,结合形态学运算提取棉花区域,去除棉枝。用峰点滤波器削弱棉花图像中的粘连重叠现象,基于分水岭算法提取单朵棉花并求取其距离。结果表明,单朵棉花的图像识别率达91.3%,红外与人工测距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22,为采机器人运动轨迹的规划提供了参数。
61-66

水田激光平地机非线性水平控制系统

摘要:为使水田激光平地机的平地铲在受到干扰偏离水平位置时能够迅速回复水平,设计了基于角速度一偏差角度的非线性PID控制器的平地铲调平控制系统,使平地铲零角速度渐近回到水平位置,实现零超调,提高了平地机水平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根据平地机的机械液压系统结构搭建了平地铲调平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传递函数,基于剩余路径确定允许最小角度的非线性控制,设计了水平调平闭环控制系统方案。采用标准姿态航向参考系统AHRS检测平地铲实时倾角与角速度,TMS320F28035芯片作为控制器,设计制作了水平控制系统电路,依据传感器数据通过非线性PID位置控制算法计算出控制量,并通过PWM驱动电路实现平地铲水平控制。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水田激光平地机上,进行了实验室测试与田间试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水平控制系统响应迅速,实现了平地铲渐进逼近水平位置的控制效果,超调小,稳态误差趋于零,平地铲基本控制在水平位置±1°以内,平地铲工作稳定。
79-84

轴流叶片翼型骨线漩涡密度函数研究

摘要:奇点分布法是计算确定轴流叶轮叶片流面翼型骨线的一种重要方法,此方法要求在骨线上布置一系列连续涡以代替翼型产生一符合给定叶轮外特性的平面诱导速度场,并最终形成满足要求的微弯翼型骨线。确定正确的骨线漩涡密度函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通常定义的密度函数实际只适应轴流式转轮翼型骨线的流动特征。提出了与传统密度函数不同的适合叶轮翼型边界条件的漩涡分布函数,以平面势流理论证明了这一新规律的合理性:在涡层上各点法向合成速度为零,体现了由此产生的翼型骨线的不可穿透性;计算所得的涡层前、后缘点分别满足平面均匀流绕流翼型的库达一恰布雷金定理。
93-97

光伏离心泵负载匹配研究

摘要:为优化离心泵负载与光伏系统的匹配特性,首先根据晴天光照分布特征通过系统配置估算方法得到所需离心泵负载在最高光照时的基本配置参数,然后根据离心泵运行的流量和扬程特性,采取不同额定流量与最大流量之比与系统匹配,分别对不同匹配下的系统性能进行分析,最后选取较优性能下的负载参数对泵选型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流量扬程特性曲线较斜的离心泵更适合于光伏水泵全工况运行,系统效率随离心泵的最大光照时流量与额定流量比值增大而增大,比值在1.1—1.2的离心泵,其系统全天具有较高的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光伏离心泵负载选型及优化提供参考。
98-102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农业水土工程

基于GIS、RS的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精确管理分区研究

摘要:在GIS和RS支持下,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1团滴灌棉田,选用遥感结合土壤、土壤、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进行土壤养分精确管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以何种数据源划分分区,分区后各分区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均有所下降,空间分布朝均一方向发展;不同管理分区间差异明显,同一管理分区内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差异较小。以遥感结合土壤为数据源所划分管理分区与实际产量所划分分区符合度最高达到91.36%,以土壤为数据源的管理分区次之,符合度达到84.40%,仅以遥感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为数据源所划分管理分区符合度最低为75.47%。因此,运用聚类分析法以遥感结合土壤数据为数据源可获得较好的分区结果,可实施变量投入和精确施肥推荐,为棉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25-132

基于高光谱反射特性的土壤水盐状况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为了能够及时、精准、动态地监测盐渍土水分和盐分含量变化,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田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光谱分析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分析土壤反射光谱特征值与水分、盐分含量间的关系,建立盐渍化土壤水、盐含量的高光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2种数据变换中分别采用CR、(1gR)’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盐分、含水率预测模型精度。水分预测模型中土壤盐分含量小于等于8.19dS/m时,Rcal2均大于0.79,外部验证Rval2均大于0.64,RMSEP间差异不显著,预测精度较好;土壤盐分含量大于等于10.25dS/m时,外部验证Rval2不足0.45,预测精度较差。土壤盐分预测模型中当含水率小于15%时,预测Rcal2均大于0.77,外部验证Rval2大于0.64,RMSEP小于4.3,预测精度较好,土壤含水率大于15%时,模型预测精度较差。结果表明土壤中水分、盐分含量较大时,对水盐预测模型的估算精度均会产生影响。
133-138

近50年河套灌区种植系统演化分析

摘要: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协同学支配原理,分别在作物种植系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种植结构子系统设置了序参量,利用基于协同学原理的种植系统演化特征识别模型,计算了河套灌区1960--2008年种植系统的有序度和协调度,分析了系统协调度变化规律,揭示了该系统的协同异化规律,提出了种植结构合理阈值区间。结果表明:种植系统协调度呈现波动性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系统在2004年发生突变,系统异化特征明显;提出了作物种植比例合理阈值区间,粮食为(47.82%,62.66%),经济作物为(24.64%,43.49%)。
144-150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农村能源与生物质资源利用

臭氧曝气对厌氧处理猪场废水磷素形态的影响

摘要:应用自行设计的臭氧深度处理装置对猪场厌氧处理废水开展曝气试验,在曝气0、10、20、40、60min时分别取样测定各种形态磷素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臭氧不同曝气时间对废水体系(液体和固体)中磷素形态有显著影响。可溶性总磷、可溶性无机磷、总有机磷和颗粒态有机磷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60min取样时分别比初始减少30.28%、41.80%、34.92%和79.53%,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可溶性有机磷、颗粒态总磷、颗粒态无机磷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60min取样时分别比初始增加105.11%、46.74%和123.86%,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60min内通过磷化氢气态途径损失量极小,仅占废水体系总磷量的0.38%。废水体系中的总磷质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经臭氧消毒准备用于农田的猪场废水应考虑易被植物利用的速效磷的损失以及颗粒态磷素的回收。
151-155

好氧堆肥反应器试验系统设计与性能试验

摘要:针对现有好氧堆肥反应器试验系统体积小、实时监测和反馈控制功能单一等问题,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好氧堆肥反应器试验系统。根据静力学及热力学原理,对反应器试验系统关键功能单元进行了优化设计,开发了适用于该好氧堆肥反应器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好氧堆肥性能测试试验。反应器体积为100L,并具有实时监测不同梯度温、氧数据的功能,其反馈控制系统含有3套反馈控制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好氧堆肥反应器试验系统内堆体上、中、下层温度高于50℃的时间分别为8.1d、7.2d和4.8d;堆体各层最终pH值均小于8,种子发芽指数均大于85%,堆肥试验效果良好。
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