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Economy

  • 21-1016/F 国内刊号
  • 1001-6139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经济是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村发展、农业发展、农民问题、资源配置、市场与贸易

农业经济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经济杂志农业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意义、困境及其实现路径3-5

摘要: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并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有必要尽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我国农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向着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鉴于此,建议做好如下工作:树立大市场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农业科技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等。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6-8

摘要: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应有之意。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缺乏绿色农业发展意识、缺乏绿色农业发展的配套制度、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撑、缺乏发展绿色农业的资金等问题。发展绿色农业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建立健全绿色农业发展的体系与制度,强化绿色农业法治的科技支撑,加大绿色农业法治的资金投入。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产业链融合创新分析9-11

摘要:"互联网+现代农业"通过产业链融合,改变了现代农业的技术供给和资源配置,形成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的机理,接着探讨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和全产业链融合中的实践模式,最后指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创新的深远影响。

互联网思维下农业技术扩散体系重构12-14

摘要:农业技术扩散问题是当前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扩散仍然呈现出传统的单向、等级、封闭式的结构特点。传统农业技术扩散体系存在单向扩散导致反馈不足,等级较多造成效率下降,相对封闭缺乏足够支撑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农业技术扩散。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扩散出现传播方式多样便捷、时空距离空前压缩、信息交互共享等新变化,传统农业技术扩散体系向交互、网络、开放式的结构转变。互联网思维下农业技术扩散体系需要重构,而重构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快构建基础信息平台,推动政府职能转向基础服务和协调监管,加快农业技术扩散与生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户互联网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着手。

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作模式的创新15-17

摘要:农作模式的优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产量、营收所得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在当前农村经济低碳运作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之下,以农作模式的调整、变革为切入点,扭转农村较为单一的经营观念,集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经营制度的升级,就可逐步推动农业及其相关联行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高能耗到低碳化的转变,继而实现农作模式创新与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进。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历程、动因与发展趋势18-20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对其产生历程进行梳理,探究其产生的动因和趋势,为后续培育工作做好准备。因此,厘清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演变的轨迹,分析变迁动因,把握今天发展趋势对我国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下是可行的。

“约养农业”对接精准扶贫 走出现代农业创新路21-22

摘要:"约养农业"是在对农村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对口扶贫工作中探索出来的一种通过现代农业嫁接精准扶贫的运作模式。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理念,本溪市委党校扶贫工作队在桓仁县黑沟乡六道沟村创新推出"约养农业",以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用于开发绿色生态水稻约养农业产业项目,建起国内第一家绿色生态水稻约养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依照"约养农业"的现代化模式,工作队和六道沟村民不断开发"金花葵"、"奶油南瓜"和"紫苏"等营养农产品,形成了以"米娃娃"为龙头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塑造了新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鲜有特色的成功经验。

新常态下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23-24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诸如社会结构转型加快,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环境恶化加剧等,这些新形势倒逼农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新常态下,我国农业该选择何种方式适应新形势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立足新常态经济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粮食价格挤压、农业资源利用、政策支持等问题,指出应当走提高农业技术和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发展的科技兴农之路。

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25-26

摘要:新常态下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是保持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保持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农业经济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着力探索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原则及对策,以期促进经济新常态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农业基础。

肉鸡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机理与实证研究27-29

摘要:基于辽宁省4个城市585个肉鸡养殖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检验肉鸡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检验结果基础上建立解释结构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对肉鸡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影响机制。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产业合作组织从搭建信息平台、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引导养殖户适度扩大规模和加强监管打击力度等方面规范和优化肉鸡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

我国农业企业实施全产业链战略的驱动因素及实现路径30-3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很多国内农业企业都对全产业链中的一系列"过程控制"加以关注,也促使更多的农业企业对全产业链战略加以布局和实施。

浅析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业生态旅游法制建设的启示32-33

摘要:我国农业生态旅游虽然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但是其法制建设却处在较为落后水平,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就显得极为关键。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农业生态旅游法制建设应当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不仅要完善立法和强化执法力度,而且要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与途径34-36

摘要:自建国后,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经过数次变革,形成了当前涉及众多部门的农业行政管理体系。但是因当前农业行政管理体系是在原有计划体制的基础上变革而来的,在结构设置、职能定位以及运作等方面不符合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并且因农业基层管理部门力量微弱,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造成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因此,本文以创新为视角,对农业行政管理体系创新的思路和途径提出些许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行政管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的要求。

农业经济杂志农村发展
我国农村政治信任的历史变迁、时代特征以及现实启示37-3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治信任伴随着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经历了从高度政治信任向"逆差序格局"政治信任、政府公职人员信任流失等的历史转变。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农村政治信任仍处于较高水平,但"逆差序格局"政政治信任可能隐藏政治风险,应该积极寻求政治信任和怀疑的合理边界,用制度建设促进制度信任,实现我国农村政治信任现代性转变。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机制分析40-42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其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农村环境在城镇化进程中甚至呈现出恶化趋势。面对此种情境,应进一步反思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与技术依赖路径之不足,进而建构适应城镇化需要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机制。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现状看,其立法体系、执法机制、司法保障等尚不能有效回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需要,故应进行针对性完善,以促进城镇化进程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融合共生。

关于加快推进宁夏六盘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43-45

摘要:推进精准扶贫是实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是我国"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宁夏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进而对宁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最后提出了加快推进宁夏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辽宁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46-48

摘要:建立和发展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手段,同时自然保护区亦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总结分析了当前辽宁省自然保护区在规划、法治建设、管理薄弱及非法侵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划、完善法治、理顺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训等解决对策。

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惠农时代乡村关系研究49-51

摘要:农业税的取消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关系,也影响到了农村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来看,农业税取消前后乡村关系的变化,改变了"乡村两级干部合作网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仍偏离"指导与被指导"的法律关系,存在加重农民负担,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可能。如何从法制、制度和思想等几个方面研究促进惠农时代乡村关系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是新经济形式下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