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经济杂志

《农业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发展、农村发展、资源配置、市场与贸易、经济与管理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 主办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001-6139
  • 国内刊号:21-1016/F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152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3
  • 综合影响因子:0.698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经济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经济杂志农业发展

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研究基于江苏省五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首先从村庄层面分析了村庄之间农业经营方式的不同。其次,本研究对农户的自身禀赋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m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不同经营方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村庄层面,村庄的社会化服务程度对农户经营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层面,农户选择经营方式的决策受家庭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家庭中土地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3-5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稳步提高,有助于实现农业及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有助于顺利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态意识比较差、法律制度不健全,生态农业建设无法可依、资金投入不足、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滞后等。基于此,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生态农业参与意识;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加强科技创新,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重视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创建完备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6-8

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分析

摘要:河南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种植面积“稳中有扩”,粮食产量“稳中有增”,高产农作物种植比例较大,但在粮食安全视角下,河南省还存在耕地面积有限、产量增长乏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深化强农惠农政策,恪守耕地红线,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
9-11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农产品加工业是辽宁省第二大支柱性产业,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及农副食品基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如何直接影响辽宁乃至东北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辽宁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对象,利用辽宁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从企业单位数、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税收、全部从业人员等方面考察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通过本文研究,为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出总体思路与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
15-17

基于激励机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博弈分析

摘要: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已经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农产品属性决定了买卖双方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首先对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在激励机制视角下的农产品供给者与监管者、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最后得出结论。
18-20

我国农业豁免问题的再探讨——以《反垄断法》56条为依据

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工业现代化的保障,对其进行相应的豁免已是各国的共识。我国《反垄断法》第56条规定:“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不适用本法。”该法条是我国对农业豁免的核心依据,不仅规定了农业豁免的主体,还对农业经营的范围和行为进行了界定。但在适用过程中,此法条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和农产品的概念内涵、外延不统一,这势必会影响农业豁免的顺利实施。本文以56条为依据,对主要争议的问题进行梳理,达到农业豁免再认知的目的。
21-22

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摘要:三农工作是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持续加大三农投资力度在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我国农业产业保持了持续稳产增产的良好发展势头。研究阐述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及意义;从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相对滞缓,农业产业金融体系和产销联结机制建设效能较低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足等方面揭示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建设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给出健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发展新机制,优化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结构及提升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等若干可行对策。
23-24
农业经济杂志农村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实现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质,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化同步”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25-27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工农业有了长足发展的,特别是农村改革更为我国的工农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一半居多。经济的快速化、大规模发展,促进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繁荣注入了活力。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两亿农民工大军涌入城市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隐患。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城乡二元化已成为思维定式,这也就意味着两亿人难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城市里没有他们生根的土壤。而经济步伐的继续加快,我国农村的经济又将是如何去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得不寻找社会和谐发展的佳径。
28-30

基于国际经验的我国乡村旅游的思路与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在节假日到乡村休闲度假、体验生活。市场的需求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向乡村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借鉴先进的经验模式;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乡村旅游思路,以“守旧创新”并存、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在具体措施上,可以通过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乡村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掘本土特色,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培训等方式推动乡村旅游业的不断深入发展。
31-33

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贡献度的策略

摘要: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带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既存在优势和机遇,也存在劣势和威胁,它在推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新农村建设也对其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贡献度需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促进乡村旅游业的法制化运行。
34-36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模式选择与优化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社区参与。社区是乡村旅游的实施和受益主体,可以确保社区及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然而在现阶段,社区介入乡村旅游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妥善的策略进行优化,以确保乡村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
40-41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旨在改变日益突出的农村发展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国家决策,新农村建设从经济、政治、社会、文明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42-43

我国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的创新对策

摘要:我国农业旅游日益兴盛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对其改进与升级,这就催生了现代农业旅游的商业创新模式。从农业旅游发展的背景和作用入手,以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构成策略为依托,就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商业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对策,即产业链重构、扩大集聚效应;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产品升级与体验;扩大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维度及高水平、高品质的管理服务等创新。
44-4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必须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据和前提。本文通过对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来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项目和模式、原则及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农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46-47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治理现代化研究

摘要:我国的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我国的乡村建设由传统社会管制向现代社会管理转变。其中,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乡村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构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要有地方政府行为治理现代化作为保证。因此,从地方政府行为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入手,探讨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就此提出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路径。
48-49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乡村旅游的法律保障探析

摘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焦点。随之而来的乡村旅游人数的激增、旅游时段的频繁,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破坏了农村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面对规模化的乡村旅游热浪的到来,我们必须通过乡村旅游的法制化建设来规范管理。本文从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着手,分析乡村旅游法律保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提出完善乡村旅游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在法律保护下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50-51

构建支持“三位一体”乡村治理的审计模式探析

摘要:乡村治理作为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的安定团结。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亟待完善,鼓励审计参与乡村治理是推动乡村良治的重要手段。审计包括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三个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单一的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乡村治理的要求。探寻乡村治理的“三维一体”审计模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三方优势,才是促进乡村治理良性发展的正确途径。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