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经济杂志

《农业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发展、农村发展、资源配置、市场与贸易、经济与管理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 主办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001-6139
  • 国内刊号:21-1016/F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152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3
  • 综合影响因子:0.698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经济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经济杂志农业发展

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支持政策分析

摘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加工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和棉制品(棉纺织品)出口国,棉花产业稳定发展既关系到上游2亿多棉农的种植收益,也影响到下游我国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的实施棉花临储政策明显抬高了国产棉价格,有力保障了农户种植效益,但也增加了下游加工企业原料成本,削弱了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在分析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了美国棉花生产支持政策,提出了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棉花产业发展政策与建议。
3-5

中美大豆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

摘要:"中、美两国都是大豆生产大国,但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整合大豆生产成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可变成本、不变成本视角和生产成本具体构成视角对中美大豆生产成本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两国大豆收益上的差异,指出中国应采取加强大豆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适当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完善税费改革等对策。
6-8

辽宁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效率分析

摘要:基于DEA方法,结合Malmquist指数,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2009—2012年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情况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辽宁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得益于产业技术进步,但规模效益不理想。进一步对33个农产品加工行业进行技术效率评价,得出该产业规模效益不理想是因为绝大多数行业规模报酬递减,需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行业集中度来提高生产效率。
9-12

新时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业为例

摘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农业国际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例,总结了兵团农业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与问题,分析了新时期兵团龙头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并从龙头企业作为农业"走出去"战略主体地位的角度指出了企业的现实选择。
13-15

玉米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以吉林省玉米生产为例

摘要:本文利用了吉林省2007年至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相关数据,采用了相关关系分析法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率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经营规模与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想提高玉米产量,从玉米经营规模着手。最后针对如何扩大玉米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16-18

辽宁省盘山县农户水稻经营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盘山县为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影响农户水稻适度规模经营的因素以及不同类型因素对于农户水稻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青壮劳动力比例、兼业程度、社会化服务、租地关系、租地信息和土地流转服务站对农户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有正影响;农机拥有量、水稻纯收益、水稻收入比例、资金短缺程度对农户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有负影响。
19-21

科技背景下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路径选择

摘要:我国目前农地规模化经营效果差强人意,小散化经营、零碎化经营仍然十分突出。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应用程度低是农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表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背景下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的措施应该是:国家要尽快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政府要对农业科技应用进行补贴和奖励;社会要形成农业科技应用的基础。
22-24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发展较快的趋势,整体发展前景较好。但不容忽视的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中仍暴露出如下问题,如土地流转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金融困境、政府扶持方式有待改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足,等等。现阶段,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路径,是要破解其发展困境。加速推进农地流转工作、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金融困境、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5-26

农业标准化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要:农业标准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该问题也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在梳理国内相关学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农业标准化实施现状、农户与合作社等主体实施农业标准化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涉之处进行了评述,并从意愿向行为、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的主体侧重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9-30

新常态下的农业发展动力研究

摘要:我国农业经历30年超高速增长后进入了常态化发展。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的新路径,充分发掘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求得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31-32

国际视野下我国农副产品营销战略的理性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开放度的提升,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竞争与挑战,这对农副产品营销者提出了优化产品营销战略以增进其营销水平的要求。研究阐述了影响农副产品营销战略的农副产品供需矛盾新变化;从农副产品营销的理念选择问题、产品战略问题及渠道战略问题等角度剖析制约我国农副产品营销能力提升的若干战略选择问题;给出创新国际视野下我国农副产品营销的战略理念,优化产品战略及改进农副产品营销渠道战略等理性选择。
33-34

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潜在风险及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网络发展和商业化运作,网络经济已经影响到生活各个领域,在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大潮下,农业经济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面对着全球经济竞争和科技飞跃发展的局面,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来应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我国正加大对农业领域电子商务投入和支持力度,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35-36

基层农经统计工作的困局与出路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经济也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要想了解我国的一些农村的经济发展的问题,就需要相关的基层农经统计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详细地了解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广大农民的收入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和反应,得出的结果能够帮助我国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对一些项目进行评估的时候做出科学的判断。本文详细地分析农经统计工作中的困难和对策,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建议。
37-38
农业经济杂志农村发展

农村社会治理危机问题:制度变迁与组织演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进行农地制度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之后,一系列包括税费改革在内的惠农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在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矛盾的"老大难"问题面前,农村社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新一轮的治理危机。本文主要从农地制度变迁、基层治理结构和财政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出现的治理危机,研究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农村社会多方主体利益,让农民平等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促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39-41

关于创新宁夏六盘山片区扶贫方式的理性思考

摘要:本文提出"四加法"、"廊三线组合"和"五位一体化"的创新扶贫方式,旨在为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扶贫开发思路,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绿色扶贫机制,从而解决片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瓶颈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问题,为全国同类地区创新扶贫方式提供借鉴。
42-43

以产业集群促进沈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产业集群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也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本文在分析沈阳市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产业集群促进沈阳市县域经济增长的经济效应,并从加强政府引导扶持、打造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沈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44-46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构建两级三群新格局

摘要:县域经济发展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体制机制等问题也影响到了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本文结合调研实际从经济体制、行政体制、财税体制三个方面对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县域经济发展"2级3群"新格局、扩大省直管县自主权限、完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体系等深化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47-49

论《水污染防治法》在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的不足与完善

摘要: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首次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纳入防治范围,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重视。然而该法大部分规定均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有效的农村水污染监督管理机制,公众参与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为了保护农村水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当转变立法理念,建立城乡并重的水污染防治机制,细化农村水污染防治相关规定,扩大水污染源控制范围,健全农村水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充分保障农民的环境知情权。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