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农业经济杂志

《农业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发展、农村发展、资源配置、市场与贸易、经济与管理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 主办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001-6139
  • 国内刊号:21-1016/F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152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3
  • 综合影响因子:0.698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农业经济 2012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经济杂志农民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受侵害的制度根源分析

摘要:本文以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为基础,对城市化过程中影响农民利益的制度因素加以分析。鉴于失地农民利益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必须进行一系列制度构建和创新思考。
3-6

农民问题的根源之一:“以农促工”精英观的产生、践行及其影响

摘要:以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政治精英从世界历史的大视角出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落后.面临着发展目标(工业化)与既定的发展手段(工农协调发展的思想)之间的矛盾。他们的做法是:由“工农协调”的思想观念调整为“以农促工”的思想观念(发展手段),以此来实现工业化(目标)。“以农促工”的精英观念铸造了统购统销制度、体制以及二元户籍制度这三套相匹配的作为国家获取农业剩余的的制度(上层建筑),形成了具有“城市偏向”特征的超越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这是当代中国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政治权利不足以及主体性不足等农民问题的历史根源。
7-9

浅析发达国家与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差异性

摘要: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每个阶级社会里都有着不容小视的价值,而相对于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农民权益保障制度而言,我国的农民保障制度显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对发达国家农民保障制度的研究与探讨。吸取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制度,与我国社会实际做出有效的结合,进而不断完善我国农民权益保障制度,为底层农民带来真正的利益。
10-11

河南省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营方案研究

摘要: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位居全国第一,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却不到10%。而部分已实施新农保试点的县市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参保率低、资金筹集不足、支付水平低等问题。河南省要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就需要建立高效合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作机制。本文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求均衡的角度出发,通过量化计算与分析,提出了河南省未来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营方案。
12-14

我国失地农民自治制度变迁——基于社区治理的视角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城乡的统筹发展,失地农民数量不断激增,在这个过程中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制度必然发生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变迁。必须加强失地农民社区自治制度变迁途径,这就要改革当前县级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促进制度管理的解压,短期内实行有限的乡镇大社区自治制度,长期内实行村级社区完全自治制度,同时配套实行“议行分离”的社区自治运行机制。
15-16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管理及服务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前沿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亟待解决的还有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及服务问题,农民工社会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与培训、劳动付出与劳资、社会保障、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短期内难以融入城市文化等方面。提高农民工社会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创新管理理念、改革与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突出社区的功能和地位,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及构建农民工“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17-19

论辽宁失地农民的社会救助和生活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征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即成为“失地农民”。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整体增大、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用,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存保障。更有部分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因生活在城市边缘,再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政府相关政策,致使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及农村的经济发展。
20-22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一些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及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3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约有1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
23-25

农村劳动力开发与转移探析——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具有典型的特征,但仍存在着供求结构矛盾、城镇化程度低、农民兼业性明显、务工环境不宽松等问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城镇化进程、建立教育培训支撑体系、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等是推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开发与转移的基本途径。
26-2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非农产业较高收入的吸引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为什么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以及如何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建设等问题作出分析,认为走城镇化道路是吸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战略选择。
28-31
农业经济杂志农村发展

创意经济视角下的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

摘要:创意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与软实力方面的巨大作用与潜力不断彰显。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存在着规模较小,产业化链条较短,发展比较单一,综合效益比较差等问题。这种状况不仅使农村文化的传承和繁荣日益困难,而且很难应对全球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挑战。加快农村文化产业自主开发,突出其创意独特性,提升其创意科学性,推动其创意持续性。以创意经济作为切入点推动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31-34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农村文化是指农村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事物,既包括物质文化又包括非物质文化。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了解河南农村文化现状,明白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35-36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被城市化”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但是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被城市化”的异化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发展、追求经济利益和追求政绩的需要。农村“被城市化”现象的治理需要国家从法律上保障农民的权益,建立农民参与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的城市化原则;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理顺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37-38

农村土地集约化与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

摘要:土地集约利用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和实行统筹兼顾的发展思想。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农民集中居住模式,尊重农民意愿,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与发现机制,统筹规划城镇布局,走“富农进城”的道路,实现产业错位联动发展,以此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39-40

辽宁省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支持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起着担纲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关键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强国富民的重要作用。而当前辽宁省县域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由此出发,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41-42

“小产权房”问题风险分析及对策

摘要:小产权房的产生有它的特定的背景,如城市房价过高,政策和法律还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同时小产权房的存在也有很多风险和问题,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写了相应处理小产权房的对策和建议,既不能一拆了之,也不能放纵违法,要疏堵结合。
43-44

社区增权:实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路径思考

摘要:本文在社区增权及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所面临的无权状态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社区增权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本文对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中的社区增权路径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增权重点应是经济增权、心理增权、政治增权、社会增权以及教育增权。最后,本文针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决策、管理、利益分配各个环节提出了社区增权的相关建议。
45-46

遵义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摘要: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主题,各地都在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遵义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资源,如何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来带动遵义旅游的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遵义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遵义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以实现遵义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