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Economy

  • 21-1016/F 国内刊号
  • 1001-6139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经济是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村发展、农业发展、农民问题、资源配置、市场与贸易

农业经济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经济杂志土地问题
制度分析层面的农地流转研究综述3-6

摘要:农地流转是我国继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又一自发性土地制度变迁。但相关制度的滞后性等缺陷阻碍了流转的顺利进展。制度是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有效制度能够产生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无效制度阻碍经济增长。从制度视角对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农地流转障碍、制度创新和农民与农地流转创新进行综述,以期对促进我国农地流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土地整理风险成因及防范机制构建——基于委托视角7-9

摘要: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因土地整理收益的外部性及收益表现的延迟性更须加强其风险管理。本文基于委托视角审视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全面分析了土地整理委托的风险特性,从沟通渠道、评价体系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土地整理风险防范和管理对策。

关于辽宁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10-11

摘要:失地农民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辽宁省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失地农民是支持者和贡献者,但其在生产生活、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以及诱发的社会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文章详细分析了辽宁省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研究12-12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随着免征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减负增收”的新举措相继出台,农民得到了货真价实的实惠,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人均收入明显提高。由于大部分惠农政策靠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农民手中,有土地就能享受优惠政策,使得潜在的不规范承包问题集中暴露出来,矛盾纠纷日益突现。农民的“寸土必争”直接影响了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正常发展。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资源有效配置的实现形式,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需要重新研究相关政策。

浅谈辽宁基本农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13

摘要: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基本农田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强调“保护耕地最要紧的是保护基本农田”。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辽宁基本农田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农业经济杂志农民问题
论农业劳动分工与新型农民培养14-17

摘要:劳动分工是一个传统的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新捉村的建设中特别是对新型农民的培养仍然有着一定的启示,“三农”问题的一个内在的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农业生产劳动的进一步分工。新型农民的实质就是要把农民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民转化为市场经济下的新型农民,即农业工人,文章对新型农民的目标、培养的前提与方法、培养途径以及政府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分工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还分析了新型农民需要面对的专业化风险和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所带来的风险。

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18-19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影响中国城镇化发展和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研究,界定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概念内涵,找出提高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对策,运用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充分就业。

凌源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调查20-21

摘要:国内外经验证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若使数以千万计的小农与大市场充分接轨,唯一的选择是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并由它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抗击市场风险,共同获取经济效益。本文依据辽宁省凌源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从不同角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并形成一些基本判断。

对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究22-23

摘要:作为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养老保险,有利于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遇到各种风险时,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占城市劳动者三分之二的农民工却被排除在这一制度之外,这不但侵害了农民工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农民工劳动保障的权益维护己成为近几年我国社会上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正在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针对现阶段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领域存在的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现象,应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才能有力地促进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农村致富带头人能力形成的动态分析24-25

摘要:通过对农村致富带头人能力形成过程的分析,探讨了农村致富带头人能力形成的动态性和能力形成的主要方式,并根据动态能力理论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能力,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

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营销学分析26-27

摘要:随着区际劳动力的大规膜流动,劳务经济已成为劳动力资源富裕地区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助推器,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劳务经济大有可为的今天,如何推动其发展成为考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新问题。地方政府可借鉴成熟的市场营销理论,树立劳务营销新理念。

经济视野下的农民工现象28-28

摘要:农民工现象的出现是多方面促就的,其中经济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民工所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显著。

农业经济杂志农村发展
战后美国南部崛起过程中的农村贫困问题探析29-31

摘要:南部的崛起是战后美国发生的最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一。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南部的发展。传统棉花产业的迅猛机械化、农业技术水平的长期落后、新政时期联邦政府政策的负面影响、传统文化和种族关系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南部农村地区贫困的相对集中。知识界对贫困问题的独创性研究和媒体的大力宣传促使联邦政府制订和实施了长期且稳定的法规和政策,南部农村的贫困问题得以逐步解决。

新农村建设中特色、特(优)质动、植物的保护32-34

摘要:生物资源及相应的生态环境,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资源和物质环境基础。保护动植物品种资源,兼有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传承的重大意义。生物品种资源恶化的严重趋势。与我国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对其需求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要求存在严重矛盾,以及我国现行生物保护的法制的力度、局限性和滞后性,都需要提出新的理论来解决问题。开展特色、特(优)质动植物保护是对现行生物资源保护的认识的深化,此举有利于维护、发展生物资源及相应改善生态物质环境基础。但特色、特(优)质动植物品种的保护存在多方面的巨大困难。问题的解决应发挥政府为主的多元、多层次的社会力量,运用系统的观点,城乡统筹,建立全国、全社会的保护系统和机制。这主要是:科学、有力的决策机制,思想舆论和社会监督,法制建设以及科技研究和服务。

因地制宜,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从水南村、三百洞、钱岗村调查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35-37

摘要:广东省从化市太平镇水南村、三百洞、钱岗村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经济发展、科技培训等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地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新模式。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治工作的切入点探析——来自广西南宁市的农村调查38-40

摘要: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五项指标中的重要一环,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物质表现。本文通过对南宁市郊农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实地调查,了解了南宁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农村土地的使用的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功能分区的逐步实现等等。但这些成绩距离新农村的真正实现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还需要在调查取证、了解民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增加资金投入,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村容整洁的步伐。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风险及化解对策41-42

摘要: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农地产权虚置,水资源短缺婊业基础设施老化城乡收入差距悬殊及村级债务风险等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风险。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企业等,应该是避免风险的对策选择。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应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43-43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也是我们国家对“三农”问题从社会、经济等宏观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途径的一个重大举措。它为我国农村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农村要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向发展。在各地已经或即将进行的新农村建设中,笔者认为应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