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Economy

  • 21-1016/F 国内刊号
  • 1001-6139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经济是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村发展、农业发展、农民问题、资源配置、市场与贸易

农业经济 200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经济杂志农村发展
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调查与思考3-6

摘要: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探索和尝试,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海南、河北等地,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问题,立足可持续发展,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内涵,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效。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整个改变了农村的面貌,而且提供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其基本构想、方式方法、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给人们带来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这一活动搞清楚,并提出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总结和对策性意见,课题组选取部分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研究和总结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内涵、思路、措施、成效、经验、问题和对策等,力求为科学地组织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问题探析7-9

摘要: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基本目标和要求。这一目标和要求,不仅涵盖了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为新农村描画了美好图景。这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农村环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培育苏北新农民是江苏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10-12

摘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工作的重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由一种追求的憧憬和发展的方向,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江苏农村公共投资现状及农民期望的个案考察13-14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化解“三农”问题逐渐成为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性任务。2005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如何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大好宏观环境下,通过公共投资和配套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摆在宏观决策者面前的现实经济难题。在学术界,针对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研究项目正在大量出现,然而,过去相关成果多是基于供给视角来研究农村公共投资。本文在把握江苏农村公共投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个案调查对农民公共物品需求进行考察分析,以求给各级政府调整农村公共投资政策提供相关的决策参考。

国外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发展的实践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15-16

摘要:从欧美国家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发展的过程来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一般以发展就业门槛低、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先导,吸纳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城就业落户,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供给和资本积累,促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推进,也带动了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方式的改进。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本、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加快投入农业和现代生产方式加快改造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西欧各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为资本投入农业、技术引入农业、人才流入农业提供了有效载体,促进农业的区域产业分工、结构优化升级、主体发育成长、产品市场营销,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先行工业化国家由于在工业化进程中比较重视用资本和技术来替代农业中的劳动,

取消农业税后的县乡财政困境及解决思路17-18

摘要:取消农业税从根本上破解了“黄宗羲定律”,社会各界都予以高度评价。但是,取消农业税之后会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县乡目益加深的财政困境。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财政脱困的对策研究19-20

摘要:取消农业税作为惠及9亿农民的大事,对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应该看到,取消农业税是对农村利益分配关系的重大调整,这项政策将彻底革掉“乡统筹”的命,使乡镇可用财力大幅度减少。在相关配套政策滞后的情况下,势必导致新旧体制交替中出现体制断层和政策盲点,给农村基本建设、义务教育及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六大挑战21-22

摘要: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挑战 据统计,2003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其中:市辖区845个,县级市374个,县147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按照我国的预期目标,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中国34个地区将在2040年前后全部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全部进入第二次现代化。—般而言,计算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年代差,主要依据三个指标:人均GDP、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而2004年底,全国县域内人口总数已达9.15亿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70.41%,

农业经济杂志农民问题
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黏滞力分析23-25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与世界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一直偏低。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36.09%,比世界平均城市化率水平57.6要低21.51个百分点。造成我国城镇化率偏低的原因非常复杂,很多学者从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也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但是本文认为,目前学术界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忽略了一个不可小觑的因素,即中国农村中所存在的黏滞力量对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正因为这种黏滞力量的存在,才使相当多的农村劳动力处于一种显著的城乡“两栖”状态,不能彻底的从农民变为市民。那么,农村中所存在的黏滞力到底有哪些?它产生的根源又是什么?怎样消除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黏滞力量?本文试分析之。

城乡收入差距的临界点判定26-28

摘要:长期以来,“效率与公平”一直被作为此消彼长的两个概念,而“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均衡点应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与规则。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临界点的判定正是将城乡经济布局以及经济利益分配的效率与公平进行取舍。

论加快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以赣州“十五”时期为例29-30

摘要: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如城乡差距扩大和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等都与城镇化滞后有密切关联。要解决上述问题,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陕速增长,城镇化是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并且对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农民政治参与问题探析31-33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对社会主义的重新界定,重构了中国整个社会生活,在中国乡村,农村生产经营机制转变,政社合一的公社消失,村民自治确立,这些变化与乡镇工业化进程一起推进着乡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乡村政治社会化也由意识形态的纯政治化参与转为更多的利益型参与,农民的参与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的体制改革和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农民社会分层、政治交往、政府与农民的相关性(政府职能)、发展模式、农村组织等方面引起深刻变化,这些改变着农民政治参与的社会资源,是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体制性因素。只有深入分析改革带来的这些因素变化,才能深刻认识当今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进而提出解决今后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对策。

进城务工农民工作与生活状况的性别差异33-34

摘要:为了了解不同性别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作生活状况,2005年8月笔者在石家庄市周围的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涉及到餐饮、物业管理、保安、宾馆、家政、建筑业、高速公路石家庄服务区等。同时走访了石家庄市两个街头自发劳务市场。委托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回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在河北省范围内进行部分调查。调查对象为拥有农村户口现从事种养殖以外的劳动者和经营活动人员。调查范围涉及10个市,110个县,收到有效问卷1049份。

关于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析35-37

摘要: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民工潮”,揭开了中国农民走向市场、开启封闭的城乡就业格局的序幕。而今城市农民工已逾12亿,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既是党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和地区,业已初步建立起针对农民工的各种保障政策,但同时也出现了农民工纷纷退保的现象。因此,深刻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农民工群体就业的特殊性,制定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保障政策,对提高农民工的保障水平,加速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38-39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63.8%的农村人口,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593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36%,高于城镇的62.9%。据预测,到2030年,农村65岁以上老人为12亿,占农村人口的17.39%(城镇为13.1%),而农村目前仅有7.8%的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的养老问题日益凸现,迫待进一步完善。

农业经济杂志合作经济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40-41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在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下,我们要努力探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微观组织保证。

中国农民组织化的两条路径研究42-43

摘要:从国际上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所有的社会阶层或群体都有自己的代言人——利益集团,而且农业利益集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农业合作社和日本的农协。中国目前为止没有发育出农民自己的利益集团,但为农民利益代言的人表面上却为数不少。可以说当代中国有两个十分矛盾的现象: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再认识—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程分析44-45

摘要:1.人具有社会属性,并决定了人有归属感,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划归于某个团体;但人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并得到社会的认同。尤其是社会风俗上,追求人的个性化、独特性,已经成为社会时尚。在这种社会风俗的变迁中,不可避免地对农民造成影响,使农民既有参加团体的愿望,也有靠个体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心理。由此,造成农民对是否加入专业合作组织持观望态度。据统计,到2005年,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民为44.68万人,虽比2004年增加了77%,但仅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总量没有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