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Economy

  • 21-1016/F 国内刊号
  • 1001-6139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经济是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村发展、农业发展、农民问题、资源配置、市场与贸易

农业经济 200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经济杂志城市化与工业化
发展战略、分割体制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变3-5

摘要:城乡关系由分离到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特殊的工业化战略、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安排,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和城乡分割体制的延续,使得这种局而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并日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进入新世纪,国家相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的发展理念,并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计划。在这样一个令人鼓舞的良好形势下,正确认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内在逻辑,采取各种措施切实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至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大局。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农村工业化主要理论比较6-8

摘要: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走上农村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本文在总结中共领导集体关于农村工业化理论的基础上,对其主要方面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农民的再社会化谈广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9-11

摘要:一、农民再社会化的必要性 (一)农民的社会化及再社会化 人从一个生物学的个体到成长为一个社会个体的过程,耍不断的学习参与社会和他人互动的方法,直到能够布生存的社会环境中适应,这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方法和模式,即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这是人的社会化。农民生活的农业社会的环境特点使得农民的第一次社会化形成了适应农业社会的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并在环境不发生本质变化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12-1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均有很大提高,但是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不仪不符合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目标,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和全面小康的实现。所以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入手。

农业经济杂志农村发展
韩国新村运动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14-16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面对的重要历史课题。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村运动,改善了农村环境,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取得了令人羡慕的经济和社会成就,韩国人创造了“汉江奇迹”。韩国新村运动因此也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的典范。并且,韩国与我国都属于东亚国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与当初韩国新村运动的经济背景有类似之处,所要达到的目标也相似。因此,考察韩国新村运动实践,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启示。

构建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17-18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远景目标的关键。造成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成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农村贫困群体不健康、不成熟的社会心理是造成反贫困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待系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思考19-20

摘要:贫困问题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的三大主题之首。我国的贫困人口90%集中在农村,这些贫困人口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阻碍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因此,如何消除贫困是我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21-22

摘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要建设精神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条件;“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政治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可以说,这是从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方面对建设和谐农村的高度概括。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23-24

摘要:一、重新定位乡镇政府职能的背景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平安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继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又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德政工程。

“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25-26

摘要:一、目前“空心村”现象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走向农城镇,其中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经过拼搏在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和位置,纷纷的把家安到了城(镇)里,造成原来的旧宅子“人去屋空”,而整个村子呈现出“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的景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空心村”现象。

农业经济杂志农业发展
建设辽宁生态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7-30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由于不合理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制约着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农业的再生产能力受到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如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保护和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造成的脏、乱、差局面、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31-32

摘要: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10多年来出现了健康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5个方面:

推进青海省产业化扶贫的对策措施33-35

摘要:产业化扶贫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几年全国贫困地区正在实践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它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建立农产品基地,经过引导、整合、创新,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产业化扶贫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36-37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产业化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

畜牧产业新模式的建立与政府管理38-3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已经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业各部门中产业化、市场化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但是多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既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又严重制约着我国畜产品的出口。

关于铁岭市畜牧产业发展的建议40-40

摘要:一、充分认识畜牧产业的重要作用 铁岭市是辽宁省内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畜牧产业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省委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是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是推进加工业增长的源头。

农业经济杂志土地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制度创新与保障41-43

摘要: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0.777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0%,是世界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有6个省(自治区)人均耕地远低于联合国组织确定的0.86亩的警界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却在不断地减少。

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失地农民44-4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建设用地为主的资源需求急居剧扩张。为保证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收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千百年来赖以生存和养老的根本——土地,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