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管理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nkai Business Review

  • 12-1288/F 国内刊号
  • 1008-3448 国际刊号
  • 4.3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南开管理评论是南开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南开管理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公司治理、市场营销、案例研究、旅游管理、封面主题:营商环境变化中的财务管理、评论、封面主题:社交网络下的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主编寄语、封面主题:品牌管理、创新管理、封面主题: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人力资源、创业管理等

南开管理评论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包容性创新教育与绿色治理1-

地理距离与风险投资策略选择——兼论市场环境与机构特质的调节作用4-16

摘要:本文以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地理距离对风险投资机构策略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市场环境、机构特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投资距离的增加,风险投资机构倾向于选择联合投资策略与分阶段投资策略,并且联合投资伙伴数变多、分阶段平均投资规模变小;(2)完善的市场环境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与成本,从而弱化风险投资机构因地理距离增加而进行联合投资的意愿;(3)相比其他类型风险投资机构,国有风险投资机构有着更强的风险规避偏好与保值增值要求,地理距离增加时,进行分阶段投资的意愿更强、平均投资规模更小;(4)较高的行业专长意味着风险投资机构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与投资网络,从而弱化风险投资机构因地理距离增加而进行联合投资与分阶段投资的意愿。本研究对拓展风险投资理论和指导风险投资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风险投资网络具有“传染”效应吗——基于上市公司超薪酬的研究17-31

摘要:关系网络的“传染”效应指的是由网络的信息传导带来的网络内个体的行为趋同。对这一问题的检验是关系网络研究的重要领域,也为关系网络的信息功能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本文以我国的风险投资网络为对象,以上市公司超薪酬问题为切入点,考察风险投资网络的“传染”效应问题。研究发现:第一,风险投资网络具有传染效应。即当与超薪酬公司具有共同的风险投资联结时,样本公司更有可能出现超薪酬现象;第二,“强联结”会加强网络的传染效应。风险投资所联接的样本公司与超薪酬公司的相似性越强,包括地域、成长性、风险等方面的相似,样本公司出现超薪酬的可能性也越大;第三,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也有可能加强网络的传染效应。当风投向投资项目派出高管时,样本公司更有可能出现超薪酬现象。在控制内生性等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发现拓展了我国的关系网络研究,也从关系网络视角说明,风险投资作为积极投资者,有激励介入项目的公司治理。

基于供应商关系的营运资金管理——“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32-44

摘要:本文以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市场地位、行业竞争程度和产权性质等角度探讨了供应商愿意为哪些企业提供融资和管理库存的服务。研究发现:(1)基于供应商关系的营运资金管理更能为弱势企业“雪中送炭”,这表现在那些市场地位低的企业、竞争程度高的行业以及民营企业更倾向利用供应商关系进行营运资金管理;(2)从经济后果看,基于供应商关系的营运资金管理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企业持续增长能力,且企业持续增长能力的提升作用对于高融资约束企业来说尤为明显。这意味着在“雪中送炭”式供应商关系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协助下,整个供应链企业趋向于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管理层业绩预告策略与隐含资本成本45-57

摘要:本文基于2005-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以剩余收益模型为基础计算公司隐含资本成本,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策略与隐含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发现,当管理层采取保守或一致预告策略时,公司隐含资本成本显著低于其采取乐观预告策略时,且此关系对于国企与非国企子样本皆成立,说明公司管理层的乐观预告策略受到了市场的惩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还发现,与自愿预告相比,强制预告情形下管理层预告策略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更显著;好消息预告下,保守预告策略是最优策略,坏消息预告下,一致预告策略是最优策略。另外,采用两阶段的处置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考察了预告策略内生性的影响。上述关系在不同维度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层和投资者了解不同预告策略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帮助管理层优化业绩预告策略、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决策行为的“同伴效应”——来自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58-70

摘要:本文采用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同伴企业股票收益波动作为工具变量,首次证实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负债期限结构决策受到同伴决策的显著影响。进一步检验发现,同伴效应在方向、范围上表现出不对称性;资本结构指标表现出“乘数效应”;采用基于同伴企业集团内非同一行业企业构建的工具变量去除关联效应后,企业间资本结构决策显著相关性仍然存在。为使实证结果更加可靠,本文分别从统计模型设定、工具变量和同伴企业衡量指标三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学术界开展企业财务决策同伴效应及其属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具有开拓性价值。

客户集中度影响银行长期贷款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71-80

摘要: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与中国制度环境,本文实证检验了企业长期银行贷款是否会受到以及如何受到客户集中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客户集中度的上升,企业的长期银行贷款先逐渐增加,随后又逐渐降低,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这一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第一大客户为民营企业时,第一大客户销售份额与企业长期银行贷款之间的相关性更强。本文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国外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而且为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供应链金融这一新的视角。表明民营企业通过选择恰当的客户对象和保持合适的客户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信贷配给和信贷歧视所导致的长期信贷约束问题,这对于我国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综合化经营下银企关系、信息传递与银行系基金持股81-93

摘要:随着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深化,对商业银行各业务机构间协作的具体途径和机理进行考察变得十分必要。本文以2008-2013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组回归分析方法,从信息传递视角系统分析综合化经营下银企关系对银行系基金持股决策的影响,考察不同政府干预水平和银行组织模式对银企关系和银行系基金持股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良好的银企关系会显著提升银行系基金对该公司的持股比例,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积累的企业私有信息不仅会影响其自身信贷决策,而且会通过特定渠道传递给银行系基金机构并影响其持股决策。第二,政府干预强度会弱化银企关系对银行系基金持股的影响,而组织模式的一体化水平会强化银企关系对银行系基金持股的影响。第三,银行系基金通过持股银企关系良好公司的股份获得了超额收益,进一步印证了信息优势的存在和价值。研究结果验证了金融综合化经营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效应,也为优化金融综合化发展中的制度环境及组织模式等提供了理论支撑。

慈善捐赠、营销能力和企业绩效94-107

摘要: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从市场角度探讨企业营销能力对“慈善捐赠—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市场化程度下,企业营销能力发挥的不同作用。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企业营销能力越强,慈善捐赠水平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慈善捐赠水平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其营销能力越强,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本文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同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诉讼风险与公司慈善捐赠——基于“声誉保险”视角的解释108-121

摘要:本文以200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诉讼风险这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研究了诉讼风险对公司慈善捐赠活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制度环境、信息环境对于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诉讼风险能够显著提高慈善捐赠水平,前期的败诉经历对提高公司本期慈善捐赠水平的作用更明显,异地诉讼风险对提高公司本期慈善捐赠水平的作用更明显;(2)这种影响在市场化程度高、法制环境差、司法透明度低的制度环境下更明显;(3)这种影响在分析师预测人数多、盈余管理水平低的信息环境下更明显。在对内生性、变量度量误差、公司固定效应等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本文基于我国制度背景,从公司的风险管理动机出发,验证了公司诉讼风险对于慈善捐赠的影响,从侧面反映了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声誉保险”作用,并为此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公司慈善捐赠动机的相关文献,将有助于加深社会公众和政府对公司慈善捐赠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双向治理”研究视角的经验证据122-132

摘要:由于实际控制人的存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研究需要将实际控制人的影响纳入高管激励研究中。基于此,本文引入“双向治理”研究视角,期望通过考察实际控制人在高管显性激励安排有效性中的影响,即高管迎合实际控制人需要的管理层权力,探索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安排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货币化薪酬呈现积极的治理效应,但是高管持股却容易诱发问题,并且弱化货币化薪酬的激励效果。进一步分析得知,高管期权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货币化薪酬与成本关系的调节效应中,并且主要见于民营企业和高科技行业。本文研究表明,中国情境下更为有效的高管显性激励组合应该是充分考虑实际控制人的潜在影响,构建货币化薪酬与期权激励的有机结合,同时还需要兼顾高管持股的负面治理效应和期权激励的适用情境,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的制度安排。

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积极业绩预告:利公还是利私——基于大股东减持的经验证据133-143

摘要:本文对大股东1减持前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业绩预告是否具有自利动机、有何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自愿积极业绩预告的概率显著更高;在大股东减持年度,自愿性积极业绩预告的披露频率显著更高;且减持前的自愿性积极业绩预告具有显著更高的超额回报。以上证据表明,上市公司在大股东减持前的自愿性积极业绩预告,更大概率上出于大股东的私利,违背了公开、公平、公正披露的原则。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自愿性业绩预告动机的文献,为改进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和大股东减持的监管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传统零售商的线上品牌延伸:追求“线上—线下”还是“线上—原型”一致性144-154

摘要:面对新顾客减少、老顾客流失的严峻形势,将零售渠道从线下向线上延伸已成为传统零售商应对网上商家竞争的唯一途径。从实践来看,零售经理人面临着如何在“线上—原型一致性”和“线上—线下一致性”两种线上营销导向之间进行抉择的困惑。为探讨这两种导向在新顾客和老顾客中的有效性,本文提出了不同零售品牌熟悉度线上营销导向对零售品牌态度变化影响的概念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这两种导向均能改善顾客对零售品牌的态度;零售品牌熟悉度能调节线上—线下商品类别一致性、线上—线下价格一致性、线上—原型商品类别一致性对零售品牌态度变化的影响,但对线上—原型价格一致性与零售品牌态度变化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高和低零售品牌熟悉度的消费者中,线上—线下商品类别一致性和线上—原型价格一致性都对零售品牌态度变化有显著的影响;线上—线下价格一致性的影响仅在高零售品牌熟悉度的消费者中显著,而线上—原型商品类别一致性的影响则仅在低零售品牌熟悉度的消费者中显著。本文根据这些发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产品设计与性能冲突对消费者决策过程的神经学影响155-168

摘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 R P s)方法研究产品设计与性能的冲突对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影响。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对展示了设计与性能的产品进行购买决策,实验结束后根据设计(高审美吸引力/适中审美吸引力)与性能(高/低)是否一致将产品刺激划分为四种组别:组别1(一致:高审美吸引力设计+高性能)、组别2(冲突:高审美吸引力设计+低性能)、组别3(冲突:适中审美吸引力设计+高性能)和组别4(一致:适中审美吸引力设计+低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组别2和3会在大脑前额皮层诱发波幅较大的负成分N270波,说明消费者根据产品设计形成的性能期望与实际性能不符,形成了刺激与大脑内源信息的冲突,从神经学角度验证了“消费者认为高审美吸引力的设计意味着高性能”。组别1和2会在大脑顶区皮层诱发波幅较大的正成分P2波,这两个组别产品的确定购买率也较高,表明产品设计的美学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性能信息也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体验,当产品设计的审美吸引力高时,冲突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体验,进而降低产品的确定购买率;而当设计的审美吸引力适中时,冲突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产品的确定购买率。对比具有冲突的两个组别,组别2的产品确定购买率高于组别3,说明存在冲突时,审美体验也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该发现解释了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浏览商品照片和规格参数界面时的神经和心理层面的决策过程。

家长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基于传统性的调节效应169-179

摘要:不同于私利性或报复性非伦理行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个体为组织利益而实施的非伦理行为。本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家长式领导对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威权领导正向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德行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呈倒U型曲线关系,威权领导、仁慈领导分别与德行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威权领导对高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烈。德行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倒U型曲线关系受传统性的调节影响,即德行领导从低水平上升至中等水平过程中,对低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更强烈,而从中等水平增至最高水平过程中,对高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更强烈。研究结论对指导组织如何管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不同层次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差距效应: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180-190

摘要:从内容上看,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s,简称HPWS)确实能导致积极的结果。但如果HPWS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员工就不能感知到组织制定的HPWS,从而导致组织对HPWS的期望效果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这也是为什么大多企业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人力资源体系,而效果往往不佳的原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9名HR经理、81名部门主管与399名员工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组织层次、部门层次与员工感知的HPWS的一致性,以及部门主管的HR责任感和员工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组织层次的HPWS与部门层次的HPWS的相关不显著,但是部门主管的HR责任感在两者之间起调节作用。当部门主管的HR责任感较高时,组织层次的HPWS与部门层次的HPWS呈显著正相关,而当部门主管的HR责任感较低时,两者的HPWS呈相关不显著;(2)部门层次的HPWS对员工感知的HPWS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低权力距离员工中更强;(3)部门层次的HPWS通过正向影响员工感知的HPWS,进而作用于员工工作绩效;(4)员工权力距离调节了员工感知的HPWS在部门层次的HPWS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员工的权力距离越低,该中介效应越强。

技术进步、学术创新与期刊变革——第四届中国管理学学术期刊年会暨管理创新研讨会综述191-192

第四届中国管理学学术期刊年会成功举办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