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管理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nkai Business Review

  • 12-1288/F 国内刊号
  • 1008-3448 国际刊号
  • 4.3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南开管理评论是南开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南开管理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公司治理、市场营销、案例研究、旅游管理、封面主题:营商环境变化中的财务管理、评论、封面主题:社交网络下的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主编寄语、封面主题:品牌管理、创新管理、封面主题: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人力资源、创业管理等

南开管理评论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主题文章:高管薪酬
无绩效考核下外部独立董事薪酬的决定4-18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在没有绩效考虑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外部独立董事的薪酬是如何决定的。本文对2005-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12821个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同行业里或一定规模上,上市公司在外部独立董事薪酬决定时均存在显著的"互相看齐"效应,即出现向地理上的中间距离、同一或相关行业或中等规模公司看齐的现象。这既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外部独立董事薪酬所观察到的实际现象相吻合,也符合中国传统哲学在利益分配上的中庸思想。

薪酬攀比、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操纵19-31

摘要:本文研究攀比的心理特征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高管薪酬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高管薪酬中位数越多,高管进行薪酬攀比的动机越大,其在未来通过盈余管理操纵薪酬的程度增加,并且相比于应计盈余管理,高管更可能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操纵薪酬,而这种效应在公司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较大时得以缓解。进一步看,当公司属于竞争性行业或所处行业景气度较低时,薪酬攀比加剧了高管的薪酬操纵行为,即行业特征会对薪酬攀比与薪酬操纵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效应。研究还发现,薪酬攀比对企业未来价值创造的确具有负面效应。上述证据表明,攀比心理是高管实施薪酬操纵的重要诱因,意味着研究高管薪酬激励时,应关注高管对待薪酬的主观心理感受和心理预期。

内部收入差距、辩护动机与高管薪酬辩护32-41

摘要:基于薪酬辩护的假说,本文以2003-2012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内部收入差距对高管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相对过大时,高管人员会做出种种薪酬辩护行为,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对业绩进行调整,也可能会在薪酬契约中增加较好业绩指标的权重。进一步研究证实,在内部收入差距相对过大的情况下,国有企业高管的辩护动机更强,其辩护行为也更加明显,同时权力较小的管理者往往通过盈余管理虚构业绩的方式来进行薪酬辩护,而权力较大的管理者往往通过增加有利业绩指标权重的方式来进行薪酬辩护。本文从业绩指标的调整和选择两方面对管理者的薪酬辩护行为进行检验,考察了在不同环境下管理者实施薪酬辩护的具体路径选择,不仅为薪酬辩护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有关内部收入差距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

债权人能够影响高管薪酬契约的制定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成本约束的视角42-51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正逐步推进,72家央企也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公布并实施最新薪酬改革方案,而此时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亦不断完善,到底债权人对公司高管薪酬契约制定有何影响呢?本文基于债务成本约束视角,利用近十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债权人对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契约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公司债务成本增加时,高管薪酬与业绩之间的敏感性会降低,债务成本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负相关;(2)进一步通过产权差异研究发现,相对于民企,在国企中债务成本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的上市公司债权人能够对公司的治理决策产生影响,企业在制定管理人员薪酬契约时会考虑债权人的利益,并且在国企中会表现得更明显,债权人对高管薪酬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外部监管及治理的作用,其监管作用的大小会因债务成本的高低和产权性质而有差异。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组织行为
CEO与董事间“老乡”关系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52-62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特色的裙带关系——"老乡"关系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通过使用2000年至2013年沪深两市中所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回归发现,CEO与董事间的"老乡"关系会显著提高公司违规倾向,同时降低违规后被稽查出的概率。这种影响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后依然显著。另外,本文还发现人们之间信任程度和风险偏好会显著增强"老乡"关系对公司违规的影响,而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则会显著地减弱"老乡"关系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公司违规稽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线索。另外,该研究结论也提醒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需提高对诸如裙带关系等软性公司治理因素的关注。

CEO变革型领导与高管团队创造力: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63-74

摘要:战略型领导与高管团队创造力之间的作用机制是战略管理及创造力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以创造力组成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对变革型领导、团队过程(学习行为、创造氛围)和外部社会资本影响高管团队创造力的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90个企业高管团队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通过团队学习行为对团队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外部社会资本越高,团队学习行为发挥的中介作用越强。虽然团队创造氛围没有中介变革型领导与团队创造力间的关系,但是创造氛围对团队创造力的正向影响随着外部社会资本的提高而增强。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宏观层面因素对微观领域研究的作用机理,为探索社会资本理论与创造力组成理论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财务管理
土地资源获取、股权投资增加与企业投资过度75-86

摘要:本文以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的税收争夺为切入点,实证分析了企业从地方政府手中获取土地资源引发企业股权投资增加的内在机制,以及由此导致的过度投资这一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企业股权投资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获取稀缺的土地资源;(2)企业土地资源的获取导致了企业的投资过度;(3)为获取土地资源而导致的股权投资增加会进一步促使企业集团的投资过度。本文的结论丰富了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的研究,也对优化我国政企"互动"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企业避税、信息不对称与管理层在职消费87-99

摘要:与工资、奖金等显性薪酬相比,隐性的在职消费更依赖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企业激进的避税活动能够增加公司经营结构和财务的复杂性及模糊性,提高内部人和外部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为管理层的在职消费提供庇护。本文以2008-2012年1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层在职消费与企业避税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与企业的避税程度正相关,而这一正相关关系随着来自公司内部和外部监管力量的增强而降低。最后,本文用二阶段回归(2SLS)方法和中介变量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变量和自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或逆向因果关系对结论的干扰。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调整为何呈现不完全性100-113

摘要:为揭示企业现金持有调整呈现不完全性的原因,文章考察了企业现金持有的变化规律,发现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分组变化呈现"马鞍"型分布:在大幅调增(或调减)时,伴随着大规模的外部融资(或投资)行为;在大幅调减之前,现金持有变化呈现逐步积累的过程;在大幅调增之后,现金持有变化呈现逐步消耗的过程。由此认为,企业现金持有调整呈现不完全性,不是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导致企业现金持有调整不到位;而是企业现金持有调整存在间歇性和集中性,在大幅调整之前(或之后)存在几期小幅调整,现有文献在估算调整速度时,没有将企业主动优化现金持有行为与现金积累(或消耗)行为区分开来。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人力资源
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前瞻性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114-123

摘要:通过对来自武汉两家企业211名员工的两阶段调查,本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基础上探讨了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员工针对自我、团队的前瞻性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响机制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针对自我和团队的前瞻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工作意义和感知到的前瞻性氛围影响员工针对自我的前瞻性行为;(3)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基于组织的自尊和感知到的前瞻性氛围影响员工针对团队的前瞻性行为。该研究结果丰富和发展了前瞻性行为理论,为管理者有效激发员工对自我和团队的前瞻性行为、并鼓励员工前瞻性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关系如何发挥组织理性——本土企业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构型的跨案例研究124-136

摘要:尽管流行的观点将关系置于传统组织理性思维的对立面,但关系却始终与组织不可分离。中国关系文化根植于本土企业,如何辩证看待关系的积极存在,决定了如何理解组织管理观念后现代变革过程。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构型视角,结合中国传统关系文化框架,采用嵌套式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中国情境下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构型及其演化。结果表明:(1)员工—组织关系基础和人力资本价值相互嵌入、共同驱动本土企业的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构型;(2)现阶段,本土企业员工关系结构和价值结构不匹配导致结构性摩擦,促使各构型之间动态转化;(3)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表现出不同的构型组合模式。这意味着,一方面,高关系—低价值、低关系—高价值的结构性摩擦在本土企业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当关系嵌入到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过程时便不再是常识中的"偏私"色彩,而具备了组织行为理性。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战略管理
绩优企业会增加企业负面行为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137-144

摘要:本文以2006-2014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前景理论视角对企业经营期望绩效和企业负面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经理自由裁量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当企业实际绩效高于期望绩效目标程度越大,企业发生负面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第二,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为了生存或保持原先的竞争优势将会增加负面行为的发生概率,即与所在行业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小的企业相比,所在行业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企业的绩效差距对企业负面行为的正向影响作用增强;第三,自由裁量权高的经理人按自身意愿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能力和权利增强,与经理自由裁量权较小的企业相比,经理自由裁量权较大企业的绩效差距对企业负面行为的正向影响作用加强。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市场营销
树木还是森林——消费者思维模式对新兴国家负面原产国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157-169

摘要:本文基于消费者思维模式视角,探讨不同思维模式在削弱新兴国家负面原产国效应中的作用,并考察该作用的中介机制、应用情境以及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局部加工思维模式有助于削弱新兴国家产品的负面原产国效应;这一影响是以目标产品与原产国产品印象的感知相似性作为中介的;思维模式与信息的感知匹配度不能解释这一作用;营销者可以通过产品分类方式实现思维模式对负面原产国效应的实践应用;当对照产品的国家典型性高时,思维模式的作用发生反转,整体加工而非局部加工思维模式更有助于削弱新兴国家的负面原产国效应。

多渠道整合对零售商权益的影响:基于线上与线下的视角170-181

摘要:在多渠道正成为零售业标准模式的趋势下,线上与线下渠道的整合已成为零售商O2O转型的当务之急。本研究以O2O转型中的传统零售商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渠道整合对零售商权益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多渠道整合对零售商权益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产品与价格信息整合、促销信息整合、交易信息整合通过线上商店态度对整体零售商权益产生积极的影响;产品与价格信息整合、促销信息整合、信息获取整合、顾客服务整合通过线下商店态度对整体零售商权益产生积极的影响;线下商店态度积极地影响线上商店态度;线上商店态度对整体零售商权益的影响弱于线下商店态度。该结论为零售商利用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行为进行品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